APP下载

从萌芽到新生

2021-07-25赫雪侠方亮

党史文汇 2021年4期
关键词:太谷县党组织学校

赫雪侠 方亮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经验与力量。他曾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位于山西太谷县的山西农业大学太谷校区有着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教育的光荣历史和红色基因,太谷县第一个中共党员、晋中地区第一个党组织都从这里产生,成为晋中地区孕育红色火种的摇篮。从这里培养出的一大批革命家、政治家乃至数以十万计的优秀人才,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播撒到中华大地,将满腔热血和青春韶华挥洒在万里河山。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回顾总结山西农业大学早期党组织的奋斗历程,对于激励广大师生弘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在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

中共党组织在铭贤学校的建立

1907年,山西农业大学的前身——铭贤学校在太谷县创办。铭贤学校建立后,规定了校歌,制定了校旗。铭贤校歌内容是:“高山仰止,太行东延,成仁取义,铭我前贤。真知由力行,工读无间,学求致用,志务贞坚,国步颠连,民事维艰,建业更始,共负仔肩,乐居天下后,忧在人先。学以事人,永矢弗谖。”110多年来,校歌激励一代又一代铭贤学子自强不息,努力拼搏。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在其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将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集结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太谷县临近山西省会太原,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新思想新文化传播很快。当时,铭贤学校学术氛围比较宽松,一批学生深受革命思想启蒙,在五四运动中的反应极为热烈。师生开展了声援北平学生运动、下乡进行爱国主义宣传等一系列活动。以铭贤学校为中心,太谷县逐渐成为传播革命思想的重要区域。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于太谷县的优越地理条件和思想基础,山西党组织把在太谷进步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在太谷创建党组织作为开辟工作的突破口,并把铭贤学校作为首选。1923年,铭贤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1924年7月,铭贤学校学生张维琛和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发起成立以“研究学术,互相切磋,联络感情,服务社会”为宗旨的“祁县青年俱乐部”,以演讲、戏剧、集会等形式宣传科学、民主、爱国思想。张维琛还以国民党左派身份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向青年学生介绍《中国青年》《向导》《新青年》《政治生活》《平民周刊》等进步刊物和《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马列主义书籍。

1925年1月,张维琛在北京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铭贤学校第一个、也是太谷县第一个共产党员。返校后,他与负责太原党组织的傅懋功(彭真)取得联系,宣传国共合作,开展革命活动。1925年春,铭贤学校学生赵品三(赵振鑫)、韩俊义建立“书报流通社”,以卖书的名义介绍革命书刊,影响了一大批进步学生。“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从上海掀起后,张维琛团结赵品三、韩俊义、郝金和、张卿云等进步青年,发起声援“五卅”运动的学潮,组织师生游行示威、抵制日货、宣传募捐。张维琛主编的《锐锋》期刊宣传“五卅”运动实情和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虽然不到一年就被学校禁刊,但对推动反帝爱国热潮、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5年6月,张维琛介绍赵品三、郝金和加入中国共产党,3人组织成立太谷铭贤学校党小组,这是晋中地区第一个基层党组织。1926年,在发展张卿云、梁宝森加入中国共产党后,6月经中共太原地执委批准,将太谷铭贤学校党小组改为中共太谷县支部,张维琛任书记,郝金和负责组织工作,赵品三负责宣传工作,活动范围扩大到太谷县。截至1927年7月,中共太谷县支部共有党员9人。太谷的县城、乡村都留下他们开展工作的足迹。

白色恐怖下铭贤学校党组织的斗争

1925年,张维琛利用国民党左派身份,在学校公开成立左派国民党支部,团结进步学生。到1927年春,党员发展到七八十人,成为一支能够左右学校形势的重要力量。左派势力的壮大引起国民党右派的密切注意和仇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铭贤学校以张维琛为首的左派和以高向杲为首的右派展开了激烈辩论和斗争,梁宝森、郝金和、郝德青、侯俊岩、郝如英、杜义田、李维桐、陈增吉等进步同学将高向杲驱逐出校。“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国共彻底分裂,时局恶化,中共太谷县支部根据上级指示,停止党内外一切活动,迅速隐蔽,保存实力。在白色恐怖下,张维琛、郝金和、赵品三、张卿云、梁宝森陆续离开铭贤学校。

9月,张维琛、赵品三决定南下寻找中共中央。临行前,张维琛发展郝德青、侯俊岩入党,并把铭贤学校党的关系交托二人。张卿云、梁宝森各自回老家河北曲周县和广宗县秘密从事地下活动,先后组织了中共曲周县特别支部、中共东贺固支部和中共威县支部,将革命火种播撒至河北省。

1928年,未暴露身份的郝德青、侯俊岩、许金章仍留在学校坚持斗争。他们根据形势变化改变斗争方式,展开驱逐学监渠达成的行动。不久,郝德青被迫离校后到北平求学。1929年暑假,侯俊岩被迫退学。铭贤学校只剩许金章1名党员,由于势单力薄,之后许金章也离开学校。虽然铭贤学校党的活动因许金章的离开而暂停,但铭贤学校播撒的革命火种并未熄灭。国民党太谷县党部常务委员、共产党员武光大与铭贤学校南下的张维琛、北平的郝德青保持书信联系,接受党的指示,利用常务委员的公开身份,组织教师、学生、市民等砸毁寺庙神像,破除迷信,掀起反封建的群众运动。

1929年7月,共产党员高克亭受中共太原临时市委派遣,由榆林中学转到铭贤学校,一边读书,一边负责地下交通联络工作。1930年8月,太原特委指示高克亭在铭贤学校重建党组织,建立中共铭贤特别支部,高克亭任书记,负责在学生中培养发展党员。同时,派共产党员柴涛协助工作,到学校附近的农村发展党员。高克亭号召进步学生组成读书会,阅读《奔流》《萌芽》等进步刊物。9月,发展学生史国森、贴继堂加入党组织。特支在铭贤学校的主要活动是散发传单、张贴标语、领导学生开展罢课斗争,迫使校方取消限制课外活动规定等。1931年寒假,高克亭被调回省城太原,任山西省互济会中共党团书记。1932年开学后,史国森、贴继堂联系进步学生,掀起了一场反对教师专断的学潮,斗争受到学校压制后,二人转学到太原,铭贤特支的活动再度中断。

1932年秋,共产党员李延年受山西省委指派,到铭贤学校和郭健夫、刘景初(刘平)等人一起开展学生工作,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外围进步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铭贤支部”,刘景初任书记,吸收侯维煜、申培信、张惠泉、侯立仁、陈孔亮、吕东滨等诸多进步学生为会员,后又于太谷县城内、县医院各建一个支部。他们在校内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宣传抗日救国,激发广大师生的抗日爱国热情;传阅由太原运来的《红旗》等党的刊物和革命书籍,宣传无神论,排演文明戏,在学校影响很大。1933年7月,“社联”铭贤支部改称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太谷分盟,所辖范围扩大至清徐县、榆次县等地。

由于编印宣传册《突变》抵制国民党反动宣传,1933年底,刘景初被迫离校,侯维煜负责“社联”活动,与县“社联”武光大、赵树理等人密切联系,每周日去太谷县北洸共同研读马列书刊和苏联的文艺作品,还在学校和附近农村散发传单、出版墙报《前哨》,揭露蒋介石不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而“围剿”共产党的阴谋。

侯维煜、申培信、张惠泉离校后,侯立仁和吕东滨在女部训育主任徐涣滋的支持下,团结石玉瑛、贾玺如、闫炳东、刘瑞娥、仝玉一等一批进步学生,推动铭贤学校抗日运动的发展。1934年底,共产党员董森化名董培林,在党组织安排下进入铭贤学校。他的公开职务是工科实验场翻砂师傅,与许志奋、吕东滨等取得联系,秘密发展党组织。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后,吕东滨被迫离校,“社联”在侯立仁、马定夫、劉瑞娥、仝玉一等号召下,发通电、印传单、举行集会进行声援,号召学生不要只顾埋头读书,更要关心国家大事,宣传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6年夏,随着侯立仁毕业离校,铭贤学校“社联”活动停止。

积极投身抗日洪流

国难当头,铭贤学校师生纷纷投身抗日救国的洪流。1936年夏,吕东滨回到铭贤学校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许志奋、马定夫、王效曾、李祥云、畅全等以研究数学难题为名成立“立方社”,两者都在中共太谷县委领导下开展抗日活动,并参加“太谷县抗日救亡先锋队”(简称“抗先”)成立大会。李白、许善述、王国栋等学生参加了山西省青年抗敌决死二纵队。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铭贤学校成立“抗敌后援会”,许志奋、王效曾、李仕荣、翟英等为领导成员,在校内外开展宣传活动,在校园墙上张贴漫画和短文,唱抗日歌曲,演抗日话剧,下乡宣传。同年9月,在“民先”总队宣传队队长杜润生、山西总队队长侯维煜、东北大学南校分队队长吕东滨的组织下,铭贤学校“民先”与太谷县“抗先”合并为“太谷县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展各种群众性救亡运动并扩大队伍。10月,王大任、马定夫、王效曾、仝玉一、石玉瑛、卢钦昭、许志奋、许春兰、韩永赞、朱霖、刘瑞娥、吴德凯、刘增玉、阎富华、李仕荣、李世隆、吴德宏、武玉英、范文彩、郭丕祯、郭家秀、郭蕴璋、畅全、翟英等30多名学生加入太谷县人民抗日游击自卫队,留在当地坚持斗争。

1937年,侵华日军攻入山西,铭贤学校被迫整体南迁,先到山西运城,接下来到河南陕县,1938年1月又迁到陕西西安,同年11月又迁到陕西沔县。途经临汾、运城,陕县、西安等地时,师生们走上街头讲演、唱歌、贴标语,演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等,编印抗日诗集《沔滨酬唱集》,为抗日宣传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在西安办学期间,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主任林伯渠曾到校作抗日时事报告。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曾在西安铭贤学校读书。1937年11月,翟汝玉、王崇德、王文周、王庆田、王锡硅、王宏儒、杨汝义、李学汇、胡殿基、赵广恩、李清、李岳等12名学生奔赴延安。1938年1月,学生张树德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参加八路军,梁竞新等学生在老师徐涣滋的帮助下也奔赴延安。

1939年4月,铭贤学校迁至四川省金堂县曾家寨办学。学生们组织成立民众社,出刊《民众墙报》在校内外张贴,宣传抗日,抨击时弊,受到师生好评,产生了较大影响。

1942年到1944年,学生曹联荣、钟立文、聂刚、邓祥萁、池含素、周传基、李环瑞、李继纲、任万奎、戚兴业、罗长镐、曾骥、姚晓衡、寿大卫等40多人报名参加“远征军”,赴缅甸、印度参加抗日斗争。

迎来新生

1947年,铭贤学校迁往成都,中共成都市委大学部派中共党员余文正到校开展工作,余文正、周锡荣、张启昆等成立铭贤学校“民主青年协会”,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斗争。

1949年11月,中共铭贤学校支部成立,周锡荣任书记。成都解放后,1950年1月,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委派温中琪、郑瑛为军事代表接管铭贤学校,实行军事监督与管理。当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铭贤学校总支委员会成立,周锡荣、张哲文、张运亨分别担任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6月,在四川省教育工会领导下,由姚化晴、吕效吾负责建立铭贤学校教育工会组织。在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的支持和帮助下,铭贤学校于11月17日迁回太谷。1951年,铭贤学校改私立为公办,成立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19年,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成立了新的山西农业大学。

党在山西农业大学开展革命活动的宝贵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山西高等教育领域传播和实践的缩影,是山西独特而宝贵的红色资源和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从萌芽到新生,铭贤学校党组织的活动虽数次被迫中止,但是马列主义思想真理和党的革命精神始终流淌在铭贤学校共产党员的血液中,党领导下的学生革命运动一刻也未曾停息。从这里走出去的共产党员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他们在读书求学时探索真理、追寻信仰、宣传革命真理,家国沦陷时甘洒热血、保国安民,和平建设时各司其职、砥砺奋进,在新中国大江南北的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岗位上辛勤耕耘,奋斗不止,为国家建设和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片片丹心,永镌史册。

(责编 申世杰)

猜你喜欢

太谷县党组织学校
清华党组织公开
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山西省太谷县普及发展青少年乒乓球运动2016年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圆满收官
学校推介
山西·太谷壶瓶枣获国家地理标志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