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电机厂的故事
2021-07-25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年发电量仅43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仅3.4千瓦时。由于缺乏发电装备,新中国的电气工业举步维艰,也制约着各行各业发展。国际上对新中国实行技术封锁,我们无法获得机械装备产品和生产技术。要发展新中国的电气工业,只能靠自己。在此紧要关头建立的哈尔滨电机厂,成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火红注脚。
1951年6月6日,哈尔滨电机厂开工建设,至1959年完工投产。在缺乏技术和生产经验的情况下,第一代电机厂人日夜攻关,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组。这台发电机组仅有7.25万千瓦,却是当时电机厂全体人员的心血结晶,也是新中国发电装备制造的伟大开端。电机厂人给这台机组披上大红花,装上卡车,送上征途,沿途彩旗飘飘、歌声阵阵。机组一路送到浙江新安江水电站,成功安装。周恩来总理到新安江水电站视察,亲笔题词:“为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自制装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
哈尔滨电机厂的伟大历程逐步展开。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和其他中央领导支持下,设计制造了云峰电站10万千瓦水轮机组;1965年,为刘家峡电站设计制造了22.5万千瓦水轮机组;1972年,设计制造了20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是我国自主生产的第一台“火电”;1980年,制造了我国第一台五叶片、低水头、大容量轴流转桨式水轮机组。
哈尔滨电机厂一直充当着电机制造开拓者的角色,屡次填补国内空白。同时,它也承担着电机制造“教导员”的重任,把摸索出的技术和积累下的经验无私输出到全国各兄弟厂家,有力支援了东方电机厂、北京重型电机厂、兰州电机厂、南京汽轮电机厂等企业的建设,推动了新中国电机工业迅速发展。
自投产以来,哈尔滨电机厂为国家生产的水轮发电机组约占国产总装机容量的1/2,汽轮发电机组约占国产总装机容量的1/3,核电机组约占国产总装机容量的1/5。哈尔滨电机厂的发展历程,是新中国电机装备制造业崛起进程的一个缩影。
1994年,哈尔滨电机厂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成为哈电集团旗下核心子公司。2004年,在三峡右岸工程国际竞标中,哈电集团电机公司成功中标,首次独立承担世界最大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实现了中国电机装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大跨越,标志着我国电机工业的全面崛起。
如今,历经70年风雨历程,哈电集团电机公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以全新姿態走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
(编辑·姜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