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如何面对父母的贬低式教育
2021-07-25宋红燕
宋红燕
Q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正在备考的高三学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疫情原因,最近一年跟父母吵架的次数变多。跟他们相处感受最深的就是贬低式教育,尽管我在学校里获得了大部分老师的认可,成绩也还不错,但在父母眼中我始终是“失败者”,如不收拾自己的房间就是一个邋遢的人,刷会儿“抖音”就变成了不学无术的人。
他们时常谈论起自己以前艰苦的岁月,并与我做对比,让我感觉好像我现在得了多大“恩惠”一样,待在家里让我非常紧张,感觉一不留神就会被他们盯上,然后对我进行批判和否定。我跟很多同学倾诉,发现别人家的父母就不是这样的,我更加无法理解,甚至会跟父母“冷战”,越来越想逃离这个家,但我又非常内疚,这么多年的教育让我理性地知道,我不能这么对待我的父母。我的内心特别焦灼,想求助于老師,我该如何与父母相处呢?
南同学
A南同学,你好!
感谢对我的信任,能看得出来,与父母密切相处的这段时间给你带来了很多困扰,考虑到目前是高三期间,叠加上学习带来的压力,所以你内心感受到的压力肯定非常大,对此我非常理解。这种情况下,你能够积极寻求帮助,想办法解决问题,令我钦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讨论并尝试着理解贬低式教育。
贬低式教育通常以父母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和贬低或否定为核心,伴随着孩子强烈的负面情绪,严重者会出现攻击或逃避行为。在这种贬低式教育方式下,你体验到的被贬低和被否定的内在感受是非常真实的。当父母内心所期望的你与现实中的你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时,他们是非常焦虑的。而他们处理焦虑情绪的方式,就是不断地“指责”和“贬低”孩子。殊不知,当孩子体验到否定和指责时,很少会积极而理性地去处理,也就更谈不上与父母发展出积极的亲密关系。
作为孩子,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感受,不被贬低式教育所影响?
改变与父母的沟通方式
当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孩子与理想中的孩子印象差距逐渐变大时,他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失控感”,这是焦虑情绪的核心。所以,当父母贬低和指责的行为加重时,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也许不是孩子不够好,而是现实中孩子的表现让他们产生了“失控感”,失控下他们会对未来有非常糟糕的预测,这是他们极力想避免的,因无法耐受这种失控的感受,所以会出现外向的指责行为。
作为被指责的孩子,虽然不喜欢他们的这种行为方式,但我们要试着理解这个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接受父母的焦虑情绪,才会构建更加积极的沟通模式。同时,我们一些积极行为的改变其实会减轻父母的焦虑感,比如,对于不好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作息习惯,我们需要做一些良性的改变,让父母看到一个积极的行为反馈,这样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父母内心的焦虑感受。
坚定自己的感受
当你“共情”了父母的焦虑情绪,发现现实并没有很好地改变时,你需要给自己一些坚定的力量。这需要你不断确认自己的感受,澄清你的想法,在感受一点一点被确认后,我们的感受也会被自己所接纳。如在听到父母“贬低”我们的行为时,我们需要自己去处理那些与贬低相关的情绪,并且区分想法是否等于事实,进而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想法的真实性,通过这种理性分析,我们坚定自己的感受,不断在内心做更多的自我肯定和接纳。
保护好自己的心理边界
如果无法切断物理距离,那就切断心理距离。也就是说,当我们待在家里,与父母共处一屋,在物理距离上无法“摆脱”父母贬低的时候,我们可以主动去筛选来自父母的信息,听取那些不会影响自己情绪的建议,自动忽略那些会严重影响情绪的信息,保护好自己的“心理边界”。同时,可以“坚定而不带攻击性”地拒绝来自父母“无理”的贬低和否定,对这些说“不”,坚定而真诚地跟父母表达这些评价对自己的负面影响,相信这样的沟通方式会带给父母深刻的反思,也会反馈积极的效果。
贬低式教育方式其实具备“代际传递”的特点,也就是说通常习惯指责和否定孩子的父母在童年期也体验到来自其父母的拒绝,所以当他们初为人父人母时,很难马上从原生家庭的禁锢下摆脱出来,需要在现实的互动中改变一些感受,才会出现新的改变。
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父母的“贬低式教育”,保持自我边界,肯定真实的自己,不断在行为中修正自我的真实感受。在充实的学习同时有一个内心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