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有问题!
2021-07-25刘楚芬
刘楚芬
题记:家,是一个多角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当有的人不在自己的位置或跑到别人的位置时,家庭的关系格局便会被打乱,系统中的人多少都会觉得不舒服。当这种不舒服累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某个人跳出来,用问题或症状的方式告诉成员们:“这个家有问题”,而这个有症状的人,往往是家庭里的孩子。
咨询的重点在哪里?
第二次咨询如期而至。
一坐下,爸爸就开始阐述儿子最近的种种表现,句句不离儿子,聚焦点仍是儿子。妈妈坐在一旁,偶尔补充儿子的情况,但明显心不在焉。
“妈妈,如果可以让你选择,你希望把这次咨询的重点放在儿子身上,还是你和老公的关系上?”
“谈我们的关系吧,问题不解决,真的过不下去了……”妈妈话语间又有些哽咽。
爸爸流露出些许不悦,看得出内心不情愿,但行动上勉强能配合。
为了让彼此能看清家庭内部的关系,我让他们各自用道具在桌面上摆起了家庭格局图。两个图中,爸爸和儿子都是站在一起的。只是,在妈妈的图中,儿子和老公靠得更紧,离她更远……
妈妈边摆边语气坚定地说:“他的心里只有儿子,完全没有我!”
爸爸不说话,一直盯着格局图看。
因为儿子不在现场,所以我让爸爸妈妈猜测儿子站在那个位置上的感受。
和儿子太近也不受欢迎
“他肯定会烦呀,所以最近经常和他爸闹矛盾,两人都打起来了。”抢着表达的妈妈,似乎没有担忧心疼老公的感觉,反而有一种“袖手旁观”的味道。
“没有打,他只是推开我而已!”爸爸辩护。
“我怎么觉得这个‘推不仅仅是肢体上的呢?”我想推动爸爸去思考儿子外在行为背后的心理含义,而不是总固着在关系间的冲突上。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儿子也表达过,希望我少管他一些。所以,有时觉得这个孩子太不懂感恩了,我辛辛苦苦为他付出……(爸爸罗列了一大堆他为儿子做的事),他却这样对我。”爸爸掩藏不住满脸的悲伤和失落。
“感觉爸爸对儿子的用心和付出,儿子不太领情。而有一个人一直在渴望你的关注,你可能只需多付出一点,她就感觉到了。”我将爸爸的道具稍微往妈妈那边挪近了一些,夫妻俩貌似都明白了什么。妈妈的眼泪夺眶而出,边哭边说:“他怎么可能做到?我和他表达过多少次了,他完全听不到。我主动靠近他,他還推开我……”
妈妈的控诉
妈妈那里貌似有一个指责和抱怨的小开关,一按就开始“播放”,且不容易停下来。只是,这一次,爸爸没看手机,也没起身走开,似乎是在听,又似乎是在思考。我赶紧肯定了爸爸的行为,待妈妈宣泄完,我询问爸爸从妈妈的哭诉里听到了她哪些内心需求。
“我知道,她总希望我主动点,两人恩爱点,可我觉得老夫老妻了……”爸爸说这话时,显得很是不好意思。
“老夫老妻就不需要感情吗?他还总指责我,对我各种不满,包括他的哥哥姐姐们。儿子问题一出来,个个都说是我没教育好,我那么多年的付出全部付诸东流了……”妈妈的委屈是说不尽、倒不完的。
原来,儿子出生后,爸爸就要求妈妈辞职在家带孩子,有几年还要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家婆。给家婆养老送终后,孩子也上初中了,妈妈才重新出来找工作。而如今,因为儿子的问题,妈妈似乎成了整个大家族的“众矢之的”。
“妈妈觉得自己对家庭的付出没被看到,是吗?”面对妈妈浓烈且反复出现的情绪,我觉得有必要确认,并呈现得更清晰一些,尤其在爸爸面前。
“没被认可,还一直被否定,一点价值都没有,我有时连死的心都有了!”听到这话,爸爸紧张地盯着妈妈看,流露出关切的神情。也是这番反应,让我看到爸爸内心对妈妈仍有流动的爱与温暖,这是资源!只是,它只会在“紧急迫切”的关键时候才会出来,如死亡。
爸爸的背后肯定还有故事,只是他好不容易把注意力转到妈妈身上,我得把握契机。“妻子觉得你和家人都对她不满意,真的是这样吗?”
爸爸的打分
“其实不是的,我们都对她挺满意的,大家小家她都照顾得挺好的!只是,我不习惯夸奖自己的女人。”爸爸的话锋和态度貌似出现了转变,多么难得!
为了让妈妈更清晰地看到这份满意,我让爸爸用打分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满意程度。爸爸打了80多分,还强调这是保底的分数。听到这个分数,妈妈难掩内心的激动和感动,一脸羞红地说:“这种肯定,结婚这么多年,从未听过!”
其实,爸爸心里不是完全没有妈妈,只是,他把心里和家里的中心位置都给了儿子。被冷落的妈妈和爸爸自然是越走越远,也逐渐地把彼此都变成了对方不喜欢的样子。
调整和改变一种让彼此不舒服的关系模式,还需要指引出更健康的关系模式方向。咨询的后面,我让爸爸妈妈分别摆出理想中的家庭格局图,这次两人都选择夫妻靠近一些,把儿子放在一旁。虽然爸爸的动作比妈妈慢,也比妈妈迟疑。
方向明确了,两人开始讨论具体的促进夫妻感情、拉近夫妻关系的行动。
夫妻俩的希望
妈妈提出对爸爸的希望:当她要和他靠近时,别推开她,多点二人世界;在儿子和外人面前,别总数落老婆的不是。
爸爸也提出了对妈妈的希望:不要把儿子出问题的责任全部放在他身上,他压力很大;少点抱怨和吵闹,多点理解和鼓励。
走出咨询室,妈妈忽然靠近爸爸,来了一句:“要不今晚一起出去散散步,和你提了多少年了,一次都没实现过。”
爸爸笑着默许。
这场两人间的散步,看似多平常而简单的一件事,却被“耽搁”了这么多年。当然,“晚到”或“迟来”,都总比没有的好。
看着夫妻俩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有一份小欣喜,为他们能这么快便付诸行动,也有一份小担忧,为爸爸在摆格局图时的那份犹豫和迟疑。
后来证实,我的担忧不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