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个子的烦恼
2021-07-25贾梅志
贾梅志
第一次见小李是在精神科门诊,那次我的门诊患者比较多,其中一位患者就是小李,但轮到他时却不见人。只能顺延叫了下一位患者,直到我接诊完其余病患,已近中午,边收拾东西边等小李。诊室的门被推开了,怯生生地探进一个脑袋问:“医生,请问你们医院有增高药吗?或者能够增高的其他方法,手术也行。”我心里想,小李怎么还不来?再不来我只能下班了,随口回了句:“应该没有吧。”只见他一下子把门推开,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很生气地说:“他竟然骗我,非让我挂精神科的号,说你们能给我解决问题。”我这才知道他就是我要等的最后一位患者。我马上把小李请进诊室,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
心理困扰
小李给我的第一印象确实是瘦瘦小小,身高大约一米六,看起来像个初中生,与同龄孩子相比,确实矮了不少。小李说他今年刚满20岁,正上大二,来医院的唯一目的就是治疗身高,怕一旦错过生长期,就再也没机会长高了。他还说:“能想到的办法都试过了,也已经去了多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看了多位骨科专家的门诊,他们都说骨龄没闭合,还是可以继续长高的,只是让我加强运动、增加营养之类的。这些都没有用,我还是班里最矮的。其中一位医生建议我挂精神科,没想到他骗我。”问他挂号后去哪儿了?他说:“其实我一直在门外角落里,见门诊排队的人太多,我不想被那么多人看到,等他们都看完走了,才过来的。医生,我没精神病,你再帮我打听打听咱们医院到底能帮我长高吗?我真的很在乎这个!”
通过小李后面的叙述,我逐渐了解了小李的困惑,他认为从小学起因自己个子矮小,就经常被别人取笑、愚弄,如从同学、老师甚至父母家人说话的语气、眼神、动作中就能感受到来自他们的歧视。高中时这种感觉更明显,总因为这些事情与他们发生争执,甚至肢体冲突,最后同学们都不愿和自己玩,几乎没有朋友,感觉自己很孤独、自卑。做什么都没有兴趣,认为自己目前所有的不愉快都是因为个子矮造成的,为此也丧失了很多机会。如担心被同学拒绝,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总是显得与他人格格不入,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交友,自感很痛苦,甚至觉得自己在世上有些多余。
心理解析
听了小李的描述,我识别出令他感觉不适的身高问题背后的当下想法(“我不开心,没人能理解我,我很自卑”),以及他的行为问题(“孤立自己”)、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求医问药、检查,试图寻求帮助。这些问题行为来自小李的负性自动思维,同时也反过来强化了他这样的思维。我将我的理解告诉了小李,小李也反馈说我与他之前见过的骨科医生不同,也对我的分析进行了肯定。在得到小李积极的反馈之后,我告诉小李我有信心将他的问题处理好,并告知小李我们接下来合作中采取的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计划。
心理对策
按照事先的治疗计划,我将治疗共分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的目标是建立治疗联盟并收集信息。因小李自身的安全感、對他人信任感不足,之后和小李的两次会谈方面也有一些小困难,但我都会努力在每次会谈期间展现所有在治疗环境中必备的基本素质:热情、共情、关心、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尊重。我使用共情的陈述,全神贯注地倾听,精准地总结小李的想法和感受,以此来显示我对小李的尊重,让他感觉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第二阶段,我和小李一起讨论了他所罗列的问题,如:“我很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以至于会经常关注别人的一举一动,甚至会回避社交,避免接触他人;我觉得别人过得都比我好;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等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小李对他的负性自动思维进行评估并做出反应,要求小李将新的理解总结下来。
在未来的一周中,要用新的、更加现实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并执行解决方案,反复进行训练。如他提出想主动结交一个新朋友试试,我们共同探讨他的顾虑,“我的朋友不想跟我一起出去,我太矮了,和我出去有些丢脸。”我鼓励他做行为检验,事实证明,朋友接受邀请并欣然赴约,并不是朋友不想和他出去,而是小李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一旦小李识别并改正歪曲的思维,就会从问题的解决中获益,如他意识到身高并不是阻止他与他人交朋友的因素。
之前他将对自己不满意的原因全部归咎于身高不够,认为只有身高够了,自己才能得到幸福。我们正式探讨了身高的问题,首先我没有像他身边其他人那样列举很多身材不高的名人的例子,我没有否认他的身高事实问题或者让他确信他的想法偏激得有些不切实际,而是我们一起去探索 “你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你的想法是正确的?有没有看待这个问题的其他方式?如果你改变了想法又会怎么样?”帮助他识别关键的不合理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