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莱克·爱德华兹的大众视角与时代超越性

2021-07-25康玫张彬

电影评介 2021年7期
关键词:爱德华兹布莱克好莱坞

康玫 张彬

在迄今为止的美国好莱坞故事片中,无数优秀导演创作的以现代都市为背景、以底层普通人视角展开的浪漫爱情故事在观众的选择中成为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标志性电影类型之一。其中,布莱克·爱德华兹(Blake Edwards)的电影创作具有代表性。这位才华横溢的好莱坞多面手在电影、舞台剧和电视剧上都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他在继父的影响下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进行了自主创作,拍摄了多部各种题材与类型的电影,这些电影精彩流畅的叙事、饱满灵动的角色、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与深入大众的创作视角,赢得了观众的青睐,并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奠定了他在美国电影界的重要地位。

一、布莱克·爱德华兹创作的大众性与超前性

布莱克·爱德华兹1922年出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他的继父J·戈登·爱德华兹是一名舞台剧和无声电影导演,有时也担任电影制作经理的工作。布莱克·爱德华兹受到继父的影响,从小就接触了戏剧与电影制作的幕前与幕后工作,并在20多岁时开始在各种低成本电影中客串一些小角色,这为他在日后的电影创作中常采用不出名的小演员或渴望成为成功人士的普通人作为叙事视角奠定了一定基础。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布莱克·爱德华兹的创作以各种类型的电视剧为主;从60年代起,他将在电视剧制作中获得的经验应用到电影中,以导演身份执导了喜剧片、戏剧电影、战争电影、西部片等种类繁多的电影类型。20世纪60年代是布莱克·爱德华兹在好莱坞进行电影创作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他执导的《蒂凡尼的早餐》(1961年)、《葡萄酒与玫瑰的日子》(1962年)和《粉红豹:偷香窃玉》(1963年)三部电影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为“文化、历史或美学”意义重大的电影。尤其是改编自著名同名小说、由当时最当红的好莱坞女星奥黛丽·赫本主演的《蒂凡尼的早餐》,奥黛丽扮演的霍莉·戈莱特利这一角色不仅使美国中产阶级保守文化禁锢下的观众平生第一次了解到一个充满野性和疯狂的、独立成熟的自由梦幻世界,而且将“纪梵希小黑裙”等时尚符号的影响力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当时,这部电影因其大胆开放的情节差点遭到电影审查官的删减,赫本也险些因饰演一个“垮掉的一代”的交际花形象前途尽毁,以至于制作和发行这部影片的派拉蒙公司不得不发布字斟句酌的新闻声明,旨在说服美国人相信现实中的奥黛丽·赫本与她饰演的交际花霍莉·戈莱特利的形象截然不同:“她不是一个应召女郎,她是一名‘怪杰(kook,超脱世俗价值观的人)。应召女郎和怪杰是完全不一样的!”[1]在大量保守主义者就《蒂凡尼的早餐》中男女主角的大胆行径进行道德方面的诘责时,这部电影却在仍然耻于讨论女性身体的美国观众中“如课堂上传递的情书一样,开始了秘密起义”[2]。

《蒂凡尼的早餐》讲述了来自乡下的少女巴雷梅抛下丈夫与她的三个孩子,将自己改名为霍莉·戈莱特利并装饰成上流社会的名媛,借此在纽约的各位富豪间寻觅心仪对象,期盼通过嫁入豪门过上流社会生活的故事。她认识了落魄作家保罗·瓦杰克,处境类似的霍莉与保罗结识后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保罗为了霍莉主动与他的女性“资助人”断绝了关系,并为霍莉准备了一枚刻着“蒂凡尼”字样的廉价戒指作为求婚礼物;而霍莉仍然沉迷于嫁给北美富豪的梦想中。由于霍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一个监狱里的毒贩传递消息而被当作同伙逮捕。保罗将她保释出来,在大雨中把戒指交给她,霍莉终于明白了平凡的幸福才是自己的归宿。20世纪20年代末,这样一本“惊世骇俗”的小说在保守主义盛行的美国引起了轰动,一部分与霍莉及保罗经历类似、观念前卫、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无产阶级年轻人将其奉为全新生活方式的指南手册;尽管原作者卡波特凭借这部作品迅速成为当时美国最为炙手可热的小说家之一,但美国时尚界标杆《时尚芭莎》还是因为书中大量的粗俗俚语而拒绝发表这部小说。电影编剧马蒂·朱罗和理查德·谢泼德拿到卡波特小说改编权后,原作者和电影团队仍对这部改编作品的成功抱有极大怀疑态度:除去原作中主人公的所作所为太具争议以外,书中情节的戏剧动机不足,结局又悲惨有余。布莱克·爱德华兹顶着巨大的压力拍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除去上映版本中结局符合好莱坞观众欣赏习惯的皆大欢喜外,还有小说原作中霍莉远嫁南美但生活凄惨、保罗怀着对她的思念继续生活在纽约的结局。卡波特本不接受他的小说被如此改编,一部分小说的支持者与清教徒卫道士也无法接受“坏女人”霍莉的好结局。派拉蒙本来指定了由性感女星玛丽莲·梦露来饰演霍莉,但梦露的经纪人却不希望梦露出演这样一个与三教九流的男人来往的放荡角色。在经典好莱坞爱情片的角色转变公式中,这种轻视家庭、重视金钱的女性必须在为自己的荒唐付出惨痛代价后放弃自己一贯的生活方式,选择与平凡却踏实的男人恋爱结婚;或在一再堕落中彻底毁灭,付出挥霍青春和生命的代价。然而,布莱克·爱德华兹并未将霍莉塑造为一个拜金主义、寡廉鲜耻的女人,而是将她塑造为独居大城市单人公寓中的理想主义者。她出身农村、经济困窘,却将自己打扮得如都市中的社交名媛或贵妇人一般精致时尚,远远超出了她所在阶层的限制。气质纯真的“好女人”奥黛丽扮演的“不太好”的应召女郎霍莉·戈莱特利颠覆了以往电影的女性形象,不仅将“垮掉的一代”转型为自由大胆追求梦想的女性榜样,前瞻性地预示了20世纪60年代性别观念的潜在改变,而且霍莉天然纯真的美也成为无关年龄、经历或社会地位的、平民大众可以广泛追求的美,影片中霍莉穿着的小黑裙与蒂芙尼等品牌也在此后半个多世纪中逐渐演变为象征精致与高雅的主流时尚。

二、对经典好莱坞电影主流意识的挑战

在《伟大的比赛》(1965)之后,布莱克·爱德华兹暂时终止了与美国制片厂的合作并转向欧洲,凭借一部《粉红豹:妙探长巧取粉红豹》(1975)的成功进入了欧洲观众的视野。随后,又凭借《雌雄莫辨》(1982)在欧洲赢得了法国和意大利的最佳外国电影奖。布莱克·爱德华兹与经典好莱坞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创作理念与主流意识方面。尽管好莱坞习惯以身体孱弱的内向少年成为战斗英雄或商业大亨,或出身贫穷心怀梦想的少女成为电影明星作为电影叙事的主要方式,但在鼓励人们通过奋斗获取个人成功的表象之下,好莱坞的美国梦故事暗藏着另一种为所有战争与资本以及明星制度,或者說整个美国的阶级构造赋予道德合法性的内在意识形态。在这一标准下,讲述“拜金交际花”的《蒂芙尼的早餐》、讲述中产阶级夫妻因工作压力而酗酒并分离的《葡萄酒与玫瑰的日子》与借滑稽侦探讽刺政府官员无能的《粉红豹》,自然不受冷战初期由国家直接强制把控的好莱坞电影体系与审查制度的欢迎。事实上,经典好莱坞在成形后,其电影体系中蕴藏的主流意识直接来源于美国政治的管控。持保守态度的文化精英与热爱幻想与创造的平民大众在文化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而布莱克·爱德华兹的创作则始终坚持美国平民大众的立场,忠于好莱坞创立之初的大众情怀。

电影诞生之初,“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活动影像”被富有的资产阶级认为是低俗人群的廉价消费品,它既不是体面的商业,又不是体面的文化。1905年左右,正是在普通人群中出现了一批成功的电影先驱,它以镍币剧院的全新观影方式改变了美国电影业。匹兹堡杂耍大亨哈利·戴维斯的一个娱乐厅被大火烧毁后,他决定用这些空店铺来放映电影。哈利·戴维斯将他的新电影院命名为镍币剧院(nickelodeon),这个词语由美语中的“五美分”(NICKEL)和希腊语“戏院”(ODEON)合成,乐观地暗示了电影的价值与古希腊的悲剧有关。戴维斯的第一次冒险投资获得了巨大成功,许多商人也纷纷效仿。很快,镍币剧院的装饰灯和招揽街头行人的高音喇叭就遍布了美国大城市的平民区,美国电影首次形成了巨大的观众群,而这批原始的电影观众几乎毫无例外都是城市里的穷人,他们大多是买不起戏院、歌剧院或杂耍剧院的门票,只能去欣赏较为传统的娱乐表演的新移民;而且即使他们买得起门票,这些来自东欧或亚洲的移民也会被更难逾越的语言障碍排斥在外。对他们而言,流行于美国主流文化圈层中的戏剧仍是与他们格格不入的世界,就像属于富有的中产阶级郊区一样遥不可及。镍币影院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属于穷人自身、物美价廉的娱乐场所。传统的城市中心剧院没有私家车就难以从郊区抵达,而镍币剧院就位于乡村周边改装后的商店中,使用通用的视听语言,以视觉形象直接诉诸于人们的想象力,没有人会因为教育水平不高受到排斥;在电影观赏中产生的共同体验更将从不同国家与社会涌入新大陆的人们联系到了一起。镍币影院放映的电影情节简单易懂,最受欢迎的不是喜剧片就是惊险片,抑或夸张热闹的歌舞片;而故事片的内容多数是关于普通人战胜逆境、求爱成功因勇气和忠诚获得回报的故事。这些时长很少超过25分钟的影片,尽管时间短门票便宜,但却直接激发了这些外来移民的希望、敬畏与新奇。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纷纷从必要支出中挤出五美分买一张电影票,通过银幕上的歌舞表演为艰苦的生活带来短暂的快乐。在爱迪生的电视视镜在中产阶级中的推广失败之后,美国电影业的第一笔财富来自于穷人。好莱坞电影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不可避免地從一开始就与平凡人的梦想和抱负产生了联系,具有鲜明的平民色彩。

从小对好莱坞电影体系耳濡目染的布莱克·爱德华兹继承了美国这笔时隔遥远的精神遗产后,他的影片基本将全部镜头对准了贫穷、坚韧、心怀梦想、彼此相爱的形形色色的平民。其中幸运者如《蒂芙尼的早餐》中的霍莉与保罗,他们在被上流社会狠狠戏耍后选择相濡以沫;或《粉红豹》系列中凭借执着的精神与过人的运气化险为夷、屡破奇案的傻瓜警官;而不幸者则比如《葡萄酒与玫瑰的日子》中的艾妮森与乔伊,小公关乔伊为了所爱的艾妮森拼命工作,却在纸醉金迷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染上了酗酒的毛病;独自在家的艾妮森倍感失落也开始酗酒,幸福的家庭因此破灭。在“镍币狂潮”席卷美国时,掌控美国文化命脉的中产阶级白人清教徒对电影院的印象仍是一帮工厂工人、清洁女工与吵吵嚷嚷的“贫民窟里的人”一起坐在简陋的硬背椅上的热闹围观。中产阶级将对下层民众的厌恶转移到了电影上。那些来自世界各个角落、没有什么经济基础却渴望在美国创建一个崭新未来的人,却使越来越多的电影企业家爬上了电影快车,成立了许多制片公司;正是那些对高雅文化的价值丝毫不感兴趣的平民大众铸成了好莱坞辉煌大厦的基石,但这些事实却在兴盛发展的好莱坞被遗忘乃至刻意歪曲了。布莱克·爱德华兹通过影像再度“发现”了他们并大胆地向经典好莱坞发起挑战,重新赋予了他们应有的艺术生命。

三、超前观念中蕴藏的进步价值

在镍币影院的流行下,美国电影工业迅速成长为居于世界前列的又一现代奇迹,然而这时的电影工业已脱离了早期最贫困的移民与底层人民,转而成为中产阶级自我娱乐的玩物。他们从制片环节开始对影片的题材和趣味加以把控,并通过政治上的审核制度来保障其价值观的“正确性”。在这样的环境中,布莱克·爱德华兹的平民视角与对形形色色边缘人群的关注自然显得“不合时宜”。时至今日,在同性恋题材与种族题材一同成为好莱坞电影制作中的“政治正确”时,我们很难想象30年前这一题材影片还是制作公司、审查制度与观众共同拒绝的“票房毒药”。1982年,布莱克·爱德华兹推出了改编自欧洲音乐剧的《雌雄莫辨》,这部电影不仅涉及了当时社会讳莫如深的同性恋题材,还通过性倒错的人物设置引起了保守社会对女性气质与性别刻板印象的思考。1934年的巴黎,一位条件优越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维多利亚·格兰特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生活入不敷出,另一位同性恋歌手卡罗尔托迪·托德因为公开反对一个歧视同性恋的客人也被俱乐部解雇。落魄的二人联手将维多拉亚打造成男同性恋歌手波兰伯爵维克多·格拉津斯基进行女装秀表演,结果大获成功。此时一位来自美国的沙文主义者马尚大王爱上了舞台上艳光四射的维多利亚。维多利亚虽对马尚大王抱有好感却不愿放弃变装演艺事业,马尚大王只好假装是同性恋,和维多利亚去同性恋舞厅跳舞,还意外得知自己阳刚气十足的保镖其实也是同性恋。这部电影以诙谐幽默的剧本、巧妙的构思、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指导、奢华的服装、有趣的对白和美妙的配乐成为电影界有史以来最具娱乐性的音乐剧之一。爱德华兹毫不遮掩地在电影中表达出非常清晰的进步性别观念,也让这部在当时票房惨败的电影成为制片厂系统全盛时期最有进步意义的类型片之一。影片与之后出现的用浮夸的娱乐风格与生硬的政治正确来回应观众期待的影片相比,剧中人物对待同性之爱和性别展现出真挚的温柔与宽容。马尚大王的女版诺玛大胆地约陶迪幽会,在听说他只爱男人后真切地感到惋惜,并夸赞他十分迷人;但他们对待爱情则出奇地坦率与真诚,维多利亚和陶迪初次与魅力十足的马尚大王见面,陶迪说他可能会爱上马尚,维多利亚大胆地说她也一样。《雌雄莫辨》作为布莱克·爱德华兹送给妻子朱莉·安德鲁斯(即女主角维多利亚的扮演者)的情人节礼物,影片在嬉笑怒骂的喜剧风格中洋溢着普通人饱满的生活热情与对生活、对爱人诚挚浓烈的爱恋。

在问世30多年后,《雌雄莫辩》无论在电影质量还是价值观念上都仍然是一件新鲜、顽皮而超前的作品,它也是GLBT主题电影的一个里程碑。这部影片的主要前提——怀才不遇的主角通过他人帮助和自身努力获得视野与爱情成功的故事无论在何时都能有效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一个才华横溢、能以降E调的高音用共鸣原理震碎玻璃杯的女歌手在事业上却并不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源于人们对艺术的漠视与过度的娱乐倾向,热爱艺术的陶迪同样被俱乐部开除,“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3];另一方面则是公众对女性的刻板印象,马尚的女伴没有什么才能却能凭借妖娆的姿色在小酒馆中广受欢迎,说明当时女性在大众(男性)的潜意识中仍是性感迷人的刻板形象,却不知“女性特质本身只是表演”[4]——维多利亚随后在出色的表演中证明了这点。在当今好莱坞,模糊性别和同性恋似乎变成了单纯的流行,人们只顾着去消费它,很少去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

结语

在镍币影院以现有的任何娱乐形式都无法比拟的狂潮席卷了美国,并为好莱坞的电影帝国奠定基石,好莱坞注定永远处于平民大众与政治权力的纠缠与对抗之中。布莱克·爱德华兹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矛盾升级中选择了前者,并坚持长期以普通人视角进行具有现实关怀的创作,其作品中对边缘人群的细致描写与深刻体察透露出他对少数人群的关怀,他的电影不仅在鲜活的表演场所呈现出幻觉与迷醉效果,还在富有个性的表达倾向与性别感知中成为美国大众的风格宣言与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2][美]山姆·沃森.清晨5点的第五大道:赫本、《蒂凡尼的早餐》和现代女性的黎明[M].汪忆岚,译.北京: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公司,2014:17,31.

[3][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4][美]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M].宋素凤,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17.

猜你喜欢

爱德华兹布莱克好莱坞
清夜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新生
天真的预言
一粒沙子
挣破·自由——美国黑人艺术先驱梅尔文·爱德华兹
罗伯特·G·爱德华兹(1925-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