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Graves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7-24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301700刘凤娟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301700)刘凤娟
Graves病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其中一些可以与甲状腺滤泡细胞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并使受体活化,刺激甲状腺的生长,并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过多[1],患者发病后会出现突眼、甲状腺肿大以及皮损、高代谢症候等临床症状,甚至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与代谢紊乱等,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Graves病治疗常用的方法就是药物治疗,临床上以咪唑类抗甲状腺药物为主,治疗期间患者病情得到改善控制,但是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白细胞减少、肝损害、皮疹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停药后在不同时间段出现病情复发,预后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改善预后就需要更好的治疗药物[3]。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98例Graves病患者,观察在其治疗过程中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Graves病患者,通过双色球法的运用实现患者的分组,共分为甲组(n=49)与乙组(n=49)。甲组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病程分别为16∶33、(40.32±3.24)岁、(1.16±0.54)年;乙组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病程分别为13∶36、(39.87±3.67)岁、(1.09±0.63)年。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后发现其差异并不显著,P>0.05。
纳入标准:符合Graves病诊断标准;对实验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情况;神志清楚,可以清楚表达意愿。排除标准:入院前1个月使用过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合并存在甲状腺肿瘤的患者;存在白细胞减少或者肝功能损害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单独使用甲巯咪唑治疗的为乙组,初始量为:甲巯咪唑10mg/次,每天口服两次,每4周化验检查一次,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及化验结果调整药物用量,在其甲状腺功能改善后将药物剂量逐渐减量,减至最小量(甲巯咪唑2.5~5mg/d)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时间为6~12个月,维持治疗期间每8周化验检查一次。治疗期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控制心室率等治疗,如患者出现肝损害、白细胞减少、皮疹等不良反应及时给予治疗。
1.2.2 使用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钠联合治疗的为甲组,初始甲巯咪唑的治疗方法同乙组,待患者高代谢症状明显改善、甲功化验结果正常、甲巯咪唑用量≤10mg/d时,加用左甲状腺素钠,初始剂量为12.5ug/次,每天一次,早餐前半小时口服,此后每四周化验检查一次,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及化验结果调整药物用量,逐渐加大左甲状腺素钠的用量,最大剂量不超过50ug/d,并逐渐减小甲巯咪唑用量,达到维持平衡用量后,维持治疗6~12个月,维持期间每8周化验检查一次。治疗期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控制心室率等治疗,如患者出现肝损害、白细胞减少、皮疹等不良反应及时给予治疗。
1.3 评价指标 本研究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分别为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突眼阳性率、甲状腺肿大阳性率、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阳性率以及治疗前后促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和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皮疹、胃肠道不适、轻度肝损害)发生率。
疗效判定标准:患者体征与病情均恢复,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为有效;患者体征与病情均好转,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均改善为好转;体征、病情和相关甲状腺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为无效[4]。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水平均通过抽取空腹静脉血并采用化学发光粒子免疫检测的方法进行测定[5]。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实验甲乙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将其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完成处理、分析,数据表示方法包括%与(±s),检验方法包括X2与t,如果P<0.05则表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甲组与乙组各有49例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的例数分别为28例、24例,好转的例数分别为20例、17例,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例、8例,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0%、83.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后发现,甲组患者相对较高,与乙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
2.2 治疗后甲组患者突眼阳性率、甲状腺肿大阳性率与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阳性率均明显低于乙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相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阳性率比较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以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有所改善,且甲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而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附表2。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SH、FT3以及FT4水平比较
2.4 甲组有患者49例,共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胃肠道不适与皮疹,其概率为4.1%(2/49)、2.0%(1/49),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1%;乙组有患者49例,共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胃肠道不适、皮疹、白细胞减少与轻度肝损害,其概率分别为8.2%(4/49)、6.1%(3/49)、2.0%(1/49)、4.1%(2/49),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4%,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甲组明显低于乙组患者,P<0.05。
3 讨论
Graves病的全称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现代医学认为这一疾病的出现与遗传、环境因素、精神压力以及感染等多种因素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且其发病率在临床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药物治疗,但是部分患者对于单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预后效果相对较差,容易出现复发,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高效药物成为了其治疗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6]。
甲巯咪唑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抗甲状腺药物,其可以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有效阻碍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抗甲状腺效果较为理想,但是部分患者可能会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减少、轻度肝损伤等并发症,甚至会在停药后出现病情复发,给患者的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7]。左甲状腺素钠为人工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口服用药后吸收较好,且起效平稳,临床上广泛的应用于甲状腺激素的替代治疗,可以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病情。左甲状腺素钠在Graves病患者中主要用于合并突眼、甲状腺肿及治疗过程中甲功波动较大的患者,初始使用甲巯咪唑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甲状腺功能,在适当的时机联合使用左甲状腺素钠有效的控制患者突眼、甲状腺肿大等情况,避免了病情的复发与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8-11]。
综上所述,在Graves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的运用可以显著地改善Graves病患者的病情,改善了突眼、甲状腺肿大等情况的出现,将患者促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以及游离甲状腺素等指标控制在更加合理的范围内,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出现,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药物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