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离石方言疑问式寒暄语及文化研究解读

2021-07-24黑龙江大学张文慧

区域治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寒暄界定方言

黑龙江大学 张文慧

寒暄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不但在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人际交流方面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龙又珍学者在《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中对寒暄语的性质、定义和功能等多个角度做了较为系统的讨论,但在对疑问式寒暄语的界定中,她更多的分析了现代汉语寒暄语的形式,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功能分析有所忽略。因此,本文将在疑问句的功能基础上,重新界定疑问式寒暄语,同时重点结合离石方言对疑问式寒暄语的结构及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与研究解读。

一、疑问式寒暄语的界定

(一)关于“疑问句”的界定

黄伯荣、廖序东认为疑问句是具有疑问语调(形式),表示提问(功能)的句子。在此定义中,形式与功能并重。因此,本文也将从形式和功能两个方面去考察疑问句,注意形式与功能的相互验证。

(二)关于“寒暄语”的界定

1.寒暄与非寒暄

就整个交际层面而言,寒暄具有建立、保持和中断社会交际的功能,和非寒暄相比,其主要目的是传递感情信息而不是传递知识信息。而就寒暄本身而言,其寒暄功能和非寒暄功能是相对的,即一部分规约性寒暄只具有单一的寒暄功能,大部分非规约性寒暄功能是多重复合的,在表达寒暄主功能的同时兼表传知次功能,两种功能的界限互有渗透和融合。由此可知,区分寒暄与非寒暄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功能差异。

2.寒暄与寒暄语

寒暄语最早由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他发现,有些人与人的交际只是以建立和保持社会接触为目的,是在“自由的、无目的的社会交谈中”使用语言。龙又珍从广义的角度界定寒暄,认为寒暄在不同的情况下分指寒暄行为或寒暄语。寒暄语是从功能角度对言语形式的认定,但从狭义上说,寒暄可以等同寒暄语。

3.寒暄语的界定

根据前面的探索比较,可以得出:寒暄语是一种常以自由的、看似不经意偶发的简单交流为形式,为了传达情感信息,而建立社会接触,稳定交流气氛的语言行为。

(三)疑问式寒暄语的界定

1.定义

结合上文可得:疑问式寒暄语是一种常以自由的、看似不经意的偶发的简短的以疑问句为形式的,为了传达情感信息,而建立社会接触的语言行为。

2.疑问式寒暄语中的有疑而问、无疑而问

疑问式寒暄语根据形式内容,可以分为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有疑而问是指既有疑的内容,又有问的形式的句子。例如:他是干什么的?无疑而问是指虽有问的形式,但没有疑的内容的句子。例如:什么都没有,你说急人不急人?这是借助问的形式强调陈述语气。因此,本文认为在疑问式寒暄语中,不论是有疑而问还是无疑而问,其主要目的都是交流感情。但就其内容而言,区分有疑、无疑的主要依据在于语言施受双方是否缺少共知信息。若缺少共知信息,那么问句中即带有“疑”的色彩,为有疑而问;反之为无疑而问。

3.疑问式寒暄语与真假性问的范围区分

从功能角度,疑问句分为真性问和假性问。真性问是求取信息,假性问是采取问句形式给予信息(其中问候问虽也求取情感信息,但总的来说是以求取服务或实物为主),这两种句子虽然和疑问式寒暄语一样,都是问句形式,但其功能有所差距,见表1。

表1 疑问式寒暄语与真假性问的功能区分

二、离石方言疑问式寒暄语的特征及文化解读

(一)离石方言疑问式寒暄语的特征

疑问式寒暄语根据形式可分为:特指疑问式寒暄语、正反疑问式寒暄语、是非疑问式寒暄语和选择疑问式寒暄语四类。从收集到的离石方言语料中作者发现的特征为:(1)在特指疑问式寒暄语中,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较为特殊。疑问代词有:哪(阿里)、甚、咋、谁们、怎嘛、阿滴,如:你阿里个了?你做甚了?咋了(怎嘛)好长时间不见你?这是谁们咧?你阿滴了?疑问语气词有:呀、来、了、咧、哩,如:做甚个呀?做甚个来?娃娃在哪念书了?今儿几号咧?阿滴哩?在这类寒暄语中,句末语气词常常与时态助词合二为一。例句中的“做甚个呀?”中句末的“呀”则表示未然,“做甚个来?”中的“来”则表示已然。(2)在正反疑问式寒暄语中,较为特殊的是其中的结构,如:V了(咧/呀)不?(最近忙呀不?)V呀不V?(外头雨下得大呀不大?)V咧(来)么?(听人告诉来么?)V啊V?(是啊是碰着咧?)(3)在是非疑问式寒暄语中,疑问语气词有:哇、来、吧、了、咧、呀。如:外头凉了哇?出个跳舞个来?你还是学生吧?你还不睡觉的了?回来咧?出去呀?(4)选择疑问式寒暄语在离石方言中数量最少,如:你是上学了?还是上班了?

(二)离石方言疑问式寒暄语的文化解读

寒暄语作为一种用来营造友好氛围、热络社会联系的典型交际用语,在人们的日常使用过程中,起到一种促使交际融洽的黏合剂作用。此次通过对离石地区疑问式寒暄的探讨,本文将从时代性、社会性和独特性这三个方面对离石寒暄语映射下的离石文化进行解读:

1.寒暄语具有时代性

(1)物质生活上,由“衣食住行”转向“实际事务”。在人们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时代,见面寒暄最常见的语句为“吃哩吗?”,“吃”为当时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其他行为最终服务于“吃”,而在基本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的当代,物质日益得到充裕,与之相对应的是日常活动的丰富化,日益繁杂的事务使寒暄语随时代产生了变迁,例如,在离石地区最常用的疑问式寒暄为:“做甚个呀?”“回个呀?”,这两句话都是企图通过对此人去向的非真性询问,表达对此人现状的关心,暗含劳动机会分享的隐秘愿望,从而达到促进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促成合作的目的。(2)文化生活上,由“柴米油盐”转向“琴棋书画”。物质匮乏的背景下是文化的萎缩,离石作为闭塞的山地,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不高,寒暄语的交际内容相对匮乏,多为天气、生产状况等。这与当时农耕社会的大背景密切相关,黄土高原人民依赖农作物生存,天气、节气的变化、用具的健全与否,生产状况等都与农作物收成好坏关联甚大,对上述问题的关心是变相地对生存的关注。如今,人们更注重精神世界的富足,最典型的现象为:家长将孩子送入各类补习班。孩子课业与艺术补习兼顾的状态日益成为常态,人们交谈的话题也就自然而然地从“柴米油盐”向“琴棋书画”转变。在疑问式寒暄的调查中,“询问孩子补习情况”类型的寒暄占有很大的比例,例:“你[ni4]也送你[nia312]孩儿补课个呀?”这里的寒暄展现了当代离石人关注教育的时代特点。

2.寒暄语具有社会性

寒暄语可以反映谈话双方的心理状态,不同的亲疏等级、不同的对话情境下寒暄内容的私密程度也有所不同,其中涉及的对话遵守着一种约定俗成的礼貌原则,不同的地区依照当地风俗人情的不同发展出不同的原则,而这些原则彰显了中国社会关系的复杂性。(1)按照关系的亲疏,隐私侵入等级不同。离石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地形使当地百姓形成了鲜明的“内外意识”。在人际交往方面则体现为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远近亲疏,这也直接限制了寒暄话题的可深入性。如,在串门时,彼此间熟识的邻居可以寒暄:“这是你侄女吧?”而相对陌生的人(如陌生的修理工)则一般不进行此类疑问式寒暄,他们倾向于问“闻见挺香,做下饭嘞?”这类问题,而不涉及听话人隐私的家庭成员的了解,这显现了寒暄话题中安全界限的不可逾越,也证明了恰当寒暄中适度地隐私侵入会达到寒暄目的,而不当寒暄则会起到反作用,给听话人带来说话人人不识时务的坏印象,从而拉开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这也是中国“人情社会”通行的潜规则。(2)按照区域的不同,寒暄风格存在差异。例如,离石附近的临县民风热情,其寒暄中涉及亲朋关系、婆媳关系较多,离石城市人相较农村人寒暄时较少运用寒暄语,更多地呈现一种寒暄行为,例如点头等,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不关心。由此可见,按照区域的不同,寒暄风格存在差异,在寒暄背后显现的是离石不同民情下不同的民众价值观。

(三)离石寒暄语具有独特性

此次调查发现,离石农村地区存在独特的寒暄风格。离石地处山区,地形闭塞,住所相距较远,人们习惯于在对话双方相距较远时就开始寒暄,故寒暄时音量较高。此外,离石人在寒暄时倾向于先喊称谓,而称谓中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如:“小明家妈的,作甚个呀?”在寒暄中,串联社会关系“我、小明、小明的妈妈”,起到增强社会联系的作用。总之,寒暄在为日常交际提供“润滑”之外,投射出的是不同文化下对话人双方的一种心理博弈,具有极高的语用价值。对寒暄语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把握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从而描摹出切实的文化变迁的心理图腾,这对于地方文化的溯源和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寒暄界定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新《著作权法》视域下视听作品的界定
方言
我国首次对“碰瓷”作出明确界定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高血压界定范围
谈方言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
浅析暧昧语在日语中的运用
非常魔典101 / 名词
试论装饰雕塑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