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贫困地区合作社产业扶贫发展路径分析

2021-07-23朱佳张广存仇雪婷韩丹于滨铜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合作社因地制宜产业扶贫

朱佳 张广存 仇雪婷 韩丹 于滨铜

摘 要:以四川省古蔺县犀牛甜橙核桃扶贫专业合作社为例,分析了深度贫困地区合作社产业扶贫的发展路径与建设经验。结果表明:产业扶贫发展应依托其独特的地理生产条件,同时更要迎合市场对特定农产品的广阔需求。犀牛甜橙核桃合作社通过大力宣传积极建立合作社、优化构建管理运行机制体制、股权与就业方面精准帮扶贫困农户、积极与企业合作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有效推进了产业扶贫顺利开展。通过合作社实现产业扶贫,需要进一步总结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企业合作共赢、规范技术指导与生产。

关键词:产业扶贫 因地制宜 公司+合作社+农户 发展路径

古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四川省13个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之一。椒园镇地处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南部,赤水河沿岸,与贵州省金沙县清池镇、仁怀县龙井乡比邻,距古蔺县城75公里。赤水河流经古蔺县境101公里,为沿岸河谷一带带来了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风光秀丽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季炎热、冬季不寒。在此背景下,古蔺县椒园镇犀牛甜橙核桃扶贫专业合作社,在世界银行第6期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及地方政府的针对性帮扶下,于2016年筹备建立。截至2019年初,合作社发展甜橙产业共计1100亩。作为椒园镇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犀牛甜橙核桃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建设、产业扶贫方式以及针对性帮扶等方面积累了重要特色经验与取得较好的帮扶效果。

一、发展背景

(一)甜橙种植自然条件适宜

赤水河沿岸干热的河谷地带,譬如椒园镇,具备特殊的光热资源和土壤条件,经专家鉴评为全国范围内不多见的鲜食甜橙精品生产区。其全年气温差异大,无霜期长,年降雨量偏少,湿度适中,日照较充足,常年多夏伏旱。按照泸州市30万亩甜橙基地建设规划,古蔺甜橙已纳入全国长江上游优质柑橘产业带。目前全县已建成10万亩优质甜橙基地,已投产近5万亩,产值2亿多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古蔺县甜橙生产带来了优质的产品品质。其所产甜橙参加省市评比多次名列前茅:2001年参加全国柑橘区划测试,其可溶性固形物達14.6%;2005年参加西部农业博览会评审获金奖;并获得四川省优质脐橙评比名列第一名。

(二)甜橙消费市场需求广阔

2016年,古蔺县甜橙种植面积达11.85万亩,其中34个贫困村已发展甜橙2.64万亩,产果1.98万吨,年产值1.18亿元。通过甜橙产业辐射带动3200户贫困户,10865人脱贫致富,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同时,在邮乐网、淘宝、微商上建立销售平台,依托全国各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合作社携优质果品积极与一线城市果品批发、零售企业联系,已实现重庆、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农超对接,销量200余万吨,产值逾千万元。2016年实体和网上销售收入共计1485.86万元,盈余返还166.84万元,效益增长迅速。2018年初,马蹄甜橙更是走出了国门,销往加拿大,成为当地产业扶贫奔小康的重要助推器。

(三)产业发展多重因素制约

合作社成立前,椒园镇农户以分散种植甜橙作为主要农业经营方式。但是,甜橙种植存在着种种制约因素:一是集约化程度低,户均种植规模小。椒园镇农户户均甜橙种植面积大多为3到5亩,达不到规模化生产的标准。二是分散种植,缺乏统一管理,甜橙质量参差不齐。同时,散种植户缺乏甜橙种植发展基金,造成金融支持渠道不通畅。三是甜橙种植、管理技术不到位。种植农户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田间种植经验,甜橙种植技术落后,所生产甜橙质量普遍不高。四是椒园镇交通不便,山路崎岖,甜橙销售存在贮藏、运输等方面问题。

二、具体行动

(一)大力宣传积极建社

首先,前期宣传动员。在椒园镇党委政府及犀牛村的多方努力下,2016年2月,召集辅导员、村社干部、乡贤知名人士、村民代表等召开了准备工作会,成立合作社筹备小组。通过挂横幅、召开群众会、进村入户等形式,对世行项目支持情况、产业发展基本内容、合作社成立有关要求以及未来发展前[HJ1.8mm]景等相关内容做了大力宣传。其次,社员确定及理事会选举。2016年3月5日召开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投票选举理事会成员5人、监事会成员3人。理事会下设生产管理组、采购及财务组、市场营销组。截至2018年,合作社社员1196人,其中贫困户590人,少数民族41人:入社户数达到全村总户数的70%左右。

(二)精准帮扶助力脱贫

合作社采取以下两方面措施对贫困农户展开精准帮助:首先,精准定额分配股权。经全体社员同意,合作社股权分为原始股和今后项目投资形成的有形资产。原始股共294股,每股100元,共筹资2.94万元。其中贫困户有50户共购买111股,占原始股的38%。有形资产包括合作社用房、办公设备、办公家具、产品收购点和种苗等,按每股100元计算股份,30%优先量化到贫困户,70%量化到合作社全体社员。其次,精准定向聘用贫困户。聘请入股贫困户参与果园田间劳作,优先满足贫困户的就业与技术提升需求,提高贫困农户的二次收入。

(三)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首先,采取“分户种植、统一经营”的经营模式。由合作社对分散经营的农户进行技术规范和技术培训,采用示范教学+上门指导的方式进行种植管理,并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其次,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新模式。在产业模式运作方面,犀牛村合作社引进中冠成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第一,由合作社统一流转农户土地,所流转土地分为两类,一类由合作社自主统一进行规模化经营,耕地来源以合作社社员折价入股为主。另一类租赁给公司作为公司生产基地进行种植,由公司支付土地租金,进行种植甜橙。第二,公司优先聘用贫困户进行生产管理工作,农户同时可获得合作社入股分红得利。第三,合作社依托公司的专业技术团队,对产品的质量、挂果、防腐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并由公司申请注册商标,打造独有品牌,设计外观包装,以提高产品溢价。第四,由合作社和公司签订产品收购合同,合作社收购初级产品后交由公司进行初加工或深加工后销售,所得利润按一定比例分成。

三、启示

第一,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合作社创造效益的必由之路。合作社充分利用自身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优势,大力发展甜橙种植产业,带动农户进行甜橙与核桃种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合作社主要经营的种植作物包括甜橙与核桃,犀牛村纵向海拔跨越1300米,因而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甜橙与核桃种植,海拔300—700米区间的山地种植甜橙,700米以上的地区种植核桃,合作社社员家庭主要种植经营作物以其耕地所在海拔区域为基础选定。犀牛村甜橙核桃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契合市场需求,确保销售收益;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作物生产效率,减少作物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及其市场竞争力。

第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合作社促进发展的必要基础。犀牛村地处赤水河沿岸山谷地带,山路崎岖,道路运输与生产种植存有较大不便。与此同时,山上无天然蓄水池,甜橙灌溉缺乏水源,赤水河位于河谷下方数百米处,取水极为不便。为克服自然生态困难,椒园镇及犀牛村高度重视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种植片区大面积开展基建工作。在运输方面整治村内硬化道路,争取县政府支持修建环山公路;在灌溉取水方面建設大中型蓄水池,大面积铺设灌溉管道;在生产方面修建生产便道,以能通车取代人力运输生产资料和作物果实。生产和运输等基础设施的修建为作物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引进外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生产和合作基础。

第三,密切企业共赢合作是合作社提升经营的重要引擎。合作社创新产业运行发展新模式,密切与企业合作,通过互助共赢与互利共赢提升经营收益。在“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中,合作社帮助公司进行土地流转,为寻找公司稳定的初级产品供应货源,并为公司提供生产设施服务,与公司共享合作社及村内的生产基础设施,最终分成公司销售利润的30%。同时,公司无偿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优先雇佣贫困农户参与生产经营。基于此,合作社得到稳定的产品销路,获得生产技术指导,并能获得公司利润分成,利润分成很大一部分用以继续扶助贫困户。同时,公司顺利获得流转土地、获得基础设施服务,降低了生产交易成本,提高了公司产能。

第四,规范种植技术指导是合作社提高生产的关键手段。合作社采用分户种植、统一标准的生产模式进行作物管理。甜橙虽由农户进行分户种植,但由专业合作社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并规范技术指导,保证作物生产的统一标准。与此同时,合作社依托中冠成蔺发展有限公司的专业技术团队,对产品的质量培育、挂果与防腐管理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确保产品高质量、同标准、大批量生产。确保按照统一高标准进行生产,保证甜橙产品质量,是确保甜橙种植收益的重要基础。合作社通过规范技术指导,严控生产标准,密切企业合作,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在分散经营的模式下仍能实现标准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进一步保证合作社产业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原贺贺.产业扶贫中的基层治理逻辑解读[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01).

[2]刘红岩.中国产业扶贫的减贫逻辑和实践路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6(01).

[3]王志刚,于滨铜,孙诗涵,和田恬,郑适.资源依赖、联盟结构与产业扶贫绩效——来自深度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链的案例证据[J].公共管理学报,2021,18(01).

猜你喜欢

合作社因地制宜产业扶贫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完善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烟农专业合作社用工管理探析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