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古诗文与节气文化

2021-07-23陈双喜

速读·下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古诗文小学语文

陈双喜

◆摘  要:古诗文具有“浓缩”“押韵”“传情”“明志”等多种特征。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和我国传统的节气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将这两者联系到一起,让语文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结合教学实践,本文我通过粗略的思考对此进行梳理,希望大家斧正。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节气文化

教师引领学生依托传统节日,积极融入古诗文教学活动当中,漫步诗意语文课堂,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开展诗歌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学习节日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古诗文鉴赏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的古诗文素养。

一、小学古诗文简析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宝藏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李白、杜甫、白居易、“三苏”、马致远、于谦等人的名字名贯古今。从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一去二三里》(又:山村咏怀)开始,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数量高达36篇。由此看出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古诗文朗朗上口,是教师喜欢的教学点,也是小学生们比较喜欢朗读、背诵的部分。此外,从幼儿咿呀学语开始,就接触朗读相关的古诗文,如:《咏鹅》《悯农》……等,及至小学前,个别学生已经接触到《诗经》等相关重典。由此可见,传统文学、传统文化的流传、复兴甚至发扬光大是历史潮流。

二、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纷繁复杂,瀚若烟海,从服饰、饮食、建筑、艺术、医学、文字,及思想、哲学不一而足。古诗文作为传统文学形式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记载各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符号。在众多古诗文中,有言志的、抒情的、描述的,将历史场景一次次重演。让我们有幸透过“方块字”去追根溯源,谈古论今。“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简单的十个字,就描述出此人的社会地位、工作性质,同时又告诉我们“罗绮”是古代高档面料,是王公贵族专享的上等材料。

三、节气文化与小学古诗文

在小学教材中,没有哪一章节专门讲述“节气”。但节气作为中国古代历法沿袭千年,不仅是农民养殖种植的时间教科书,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是北方农民沿用了几百年的“金句”,是春季耕种的重要时间标尺。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还是有必要讲给学生听的,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当做背诵内容,然后逐渐让学生理解。

在人教版小学教材中,有两首古诗词都是描述荷花(莲蓬)的,其时间背景均为夏季,其一,《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織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其二,《小荷》(杨万里·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两首诗词被大家所熟记,但我们讲课时多以字面含义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氛围中,即:恬淡隐忍的乡村农耕生活,以及纯自然的画卷之美。然后会讲述一下作者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等。我们可以将同时夏季的两篇诗词进行深度剖析,《清平乐·村居》当中讲到“溪头卧剥莲蓬”,大家都知道莲蓬是莲藕的种子,莲蓬成熟时荷叶仍然是一片盎然。“小荷才露尖尖角”虽然也是描述荷叶,但属于荷叶刚刚露头的时候。

再比如,《绝句》(杜甫·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虽然诗中有“千秋雪”一词,但作者所处的位置有“翠柳”作为时间背景。翠柳即是初春嫩柳,由此推断当时的节气大致为“春分”。

此时,我们以节气进行推理,则《清平乐·村居》描写的节气大致是“秋分”“处暑”这一时间段。但《小荷》描述的应该是“夏至”前后。虽然节气相对抽象,但和各种农作物、植物的生长情况结合起来,更容易被大家所记忆。

四、节气文化与古诗文融合的意义

古诗文与节气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两者都是古代先贤的杰作,古诗词有作者的署名(极少数没有);24节气,没有明确出处,节气的创作者无据可查。其次,两者之间相互渗透,“节气”更“接地气”,更使用价值;很多诗歌、古文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节气”一词,但在描述气候、环境、植物时会透露出节气特征。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直接描写出清明(节日+节气)时人们的风俗习惯,当时的天气特点,以及当时人们的心情。这首诗也可以视作节气文化与古诗文的最佳融合。

此外,小学生接触并学习节气知识,有助于从天文气象角度去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用另一个独特视角去发现事物内在的关联性。

综上所述,节气是一个看不到摸不着的时间节点,是中国历法文化中的构成部分。小学古诗文同为中国传统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师要引领小学生通过古诗文认识节气,体会节气文化,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文化渗透的具体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王雅云.教材外有万紫千红——例谈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小学教学研究,2019(06):51-53.

[2]刘碧云.论如何根据古诗词进行“二十四节气”校本教材内容编写的开发与设计[J].名师在线,2019(01):75-77.

[3]蔡静艳.为学生着染精神的底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雏凤清声”的开发与实施[J].教育界,2020(02):23-25.

猜你喜欢

古诗文小学语文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古诗文用典功用略谈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