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CEP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机遇与对策

2021-07-23王玉华陈奕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成员国机遇国际化

王玉华 陈奕

摘 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专门设置了确保中小企业更好地共享成果的议题,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提供了贸易便利化条件、国际投资机遇、人才招揽机会和安全保障等机遇。我国中小企业应该抓住RCEP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创新国际商务方式、加快转变经营模式、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培育国际化运作的能力和优势。

关键词:企业国际化 中小企业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一、引言

在全球多边规则体系遭遇挑战和单边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国际经贸合作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中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为RCEP)的谈判,维护多边贸易体系。2020年11月15日,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正式签署RCEP,极大地提高了区域经济合作水平。

RCEP的签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标志性事件,宣告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贸易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RCEP关注成员的贸易能力提升和地区发展潜力,力图通过大幅度、大范围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措施改善区域合作环境。RCEP为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参与国际经贸合作提供一个便利的平台,也为全球企业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平台。

RCEP专门设置了中小企业和经济技术合作议题,以促进成员加强对中小企业和经济技术合作的支持,增强中小企业共享RCEP成果的能力。我国中小企业应该抓住RCEP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RCEP平台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增强企业国际竞争优势。

二、RCEP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的机遇

RCEP覆盖了我国在东亚地区和周边的主要贸易伙伴,极大提升了我国与其他成员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水平,并通过稳定的规则体系提供了安全保障。

(一)RCEP提供贸易便利化条件

贸易是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最普遍的方式,RCEP涵盖的我国周边国际市场是中小企业的重点目标。RCEP在货物贸易方面强调从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两个方面放宽市场准入规制,主要措施包括:通过关税自由化降低成员国的市场进入门槛;允许特定货物临时免税入境;取消农业出口补贴;采取信息技术提高通关效率等。在服务贸易方面,主要是通过削减各成员影响跨境服务贸易的限制性、歧视性措施,实行更全面的开放承诺,对专业资质互认也作出了相应安排。

RCEP的贸易便利化措施为我国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方面,市场准入规制的放宽使得我国中小企业能够在成员国市场中经营更加广泛的业务,有助于对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我国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巩固在亚太地区产业链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关税水平的降低也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成本降低,加快了区域内的资源商品流通速度,促进更多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对成员国的直接投资规模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贸易便利化措施也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一定的挑战。RCEP是雙向互惠协议,在我国中小企业更容易“走出去”的同时,成员国的企业也会大量进入区域市场,势必稀释我国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增加国际竞争压力。从长远来看,RCEP带来的良性竞争能够促使我国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二)RCEP提供国际投资机遇

RCEP是第一个专门提出为中小企业合作搭建平台的区域经贸合作协定,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利用RCEP协定及协定创造的经济合作项目开展国际经营活动。RCEP的投资议题涵盖投资自由化、投资促进、投资便利化和投资保护在内的四大投资领域支柱条款。成员国承诺,通过缩短通关时间、简化通关程序、促进投资信息传播等开展全方面投资合作。在投资开放方面,RCEP的15个成员国均采用负面清单方式对制造业、农业、林业、渔业、采矿业5个非服务业领域投资做出较高水平开放承诺,大大提高了各方政策透明度,并承诺未来的投资自由化水平不可倒退。

RCEP强调均衡规则和共同发展,将促使成员国对中小企业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和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成员国之间的投资效率和贸易效率。RCEP搭建的中小企业投资合作平台不但能极大减少我国中小企业对成员国直接投资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尤其对于电商、轻工业、农业企业来说,RCEP提供了广泛的投资合作前景。

RCEP加深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对我国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具有重大意义。RCEP有利于成员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加快开放经济发展速度,拓宽国际经济合作领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国际投资机会。RCEP提高了亚洲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优化全球产业链供给链配置,促进先进制造业向亚洲区域聚集,有利于中小企业创造新型国际投资方式。

(三)RCEP提供了人才招揽机会

吸引人才是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关键,而政治环境、社会文化开放程度等因素都是影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RCEP对自然人移动单独设置章节,承诺将自然人类别适用范围扩大到服务提供者以外的投资者、随行配偶及家属等所有可能跨境流动的自然人,所有可能跨境流动的自然人均可享有签证便利,并从申请要求、提交与处理、自由人流动的合作事项、争端解决机制四个方面保障来自其他成员国的自然人的权利。

RCEP降低了区域内成员国之间流动人员的限制,提供了一个高度规范化的人才引进体系。RCEP方便了各个领域的人才在成员国之间流动,促进成员国之间产业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有助于我国中小企业引进人才。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利用RCEP对企业人才资源配置进行动态调整,借此扩充企业人才储备。在RCEP规则下,我国中小企业的人才招揽不再局限于国内人才市场,能够从东道国或出口目的地招揽熟悉当地需求结构以及消费习惯的人才,进而满足国际化的人才需求。

RCEP成员国不仅地理位置临近,而且社会文化具有较大的相容性,能够降低国际化人才的利用成本。我国中小企业既能利用分布在RCEP成员国的华侨华人和“大中华文化圈”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又能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较为发达的国家招揽专业人才,从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运营能力。

(四)RCEP提供国际安全保障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企业国际化面临更大的风险,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我国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传统上倾向于开拓东盟市场和亚洲周边市场,由于贸易伙伴的规则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RCEP从地理范围和议题范围均能覆盖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其更加均衡的规则体系能够最大程度避免企业国际业务免受政治外交方面争端的影响,有效降低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风险。

RCEP提供了国际高标准自贸规则,涵盖了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涉及知识产权、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等议题,并借鉴WTO规则构建高度透明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贸易救济机制,第一次在自贸协定中纳入“禁止归零”条款,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业务提供了稳定预期的保障。RCEP是一个开放性的区域经济合作协定,允许在签约之后其他经济体继续加入。当一个经贸协定涵盖的成员数量越多的时候,其区域内发生争端的可能性也会越高,因此RCEP在国际安全保障方面强调争端解决机制的设置,明确规定争端双方的磋商协调、关于调解或调停等方面的规则,还详细规定了专家组职能、专家组程序、执行审查程序等其他事项。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面向RCEP区域内成员国的国际化经营具有更大的安全保障。实际上,中国与RCEP成员在经贸交往方面成效显著,尤其是“一带一路”拓展了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而RCEP提供了更加稳定的多边规则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制度化保障。RCEP不但为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平台,而且能有效约束成员国政府的非理性行为,减少政治、社会、战争等因素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一旦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发生各种纠纷,可以利用RCEP规则体系通过各种途径妥善解决,保障企业的正当利益。

三、我国中小企业利用RCEP机遇的对策

RCEP增强了中国与周边贸易伙伴之间的互惠互信共识,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提供了良好机遇。但RCEP也在国际化经营模式重构、外部竞争压力、传统比较优势冲击等方面,对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一定的挑战。我国中小企业需要抓住RCEP机遇,加快技术创新和国际化转型,进一步适应国际经济规则,通过多种方式开拓RCEP区域市场和第三方市场。

(一)跟踪研究落地条款,掌握相关经贸规则

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密切关注成员国对RCEP条款的落地实施细则和进程,通过多渠道主动学习相关内容。RCEP成员国最后实行的条款还会经过多次改进更新,企业需要不断跟进这些条款的变化细则。中小企业要积极参加各种宣传培训,主动向相关部门机构和专家学者了解RCEP的权威解读,学习RCEP中与自身业务密切相关的内容。中小企业要保持创造国际合作机遇的敏感性,抢抓RCEP带来的机遇,提前了解成员国的市场特点和消费需求,积极调整自身战略布局和业务重点等来适应RCEP。

(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国际商务模式

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的优势,积极创新国际化商业模式。利用RCEP鼓励缔约方通过电子方式改善贸易管理与程序的条款,将贸易流程中的磋商、订单、报关、运输等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跨境电子业务的效率,促进跨国B2B和B2C业务并行发展。根据区域内各成员国之间的文化语言、社会发展水平等差异做到服务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借助RCEP对临时入境的集装箱以及自然人流动限制有所放宽的规定,完善跨境物流系统,扩大海外仓储的规模,提高跨境运输效率,减少跨境运输成本,将电商模式向国际市场拓宽。严格遵守RCEP针对电子商务的监管规则,保护电子商务用户的个人信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

(三)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

我国中小企业应该抓住RCEP投资开放和投资者保护承诺的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广泛开展国际经贸合作,深度融入RCEP区域内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闭环,大力提升国际化水平层次和企业竞争力。积极参与海外产业园区建设,通过区域投资合作和产业合作积累跨国运营经验。在“走出去”过程中要加强与大中企业以及龙头企业的合作,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订单供货等形式融入全球产业链。中小企业也要重视培育优势产业链环节,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和企业品牌,提升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

(四)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招揽国际经营人才

我国中小企业要依托RCEP,抓住人才流动便利化的机遇大力引进和培养国际化人才,强化要素支撑,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在RCEP区域范围内招聘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快积累人力资源和弥补短板,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利用相关优惠条件合理配置国外人才。综合考虑国际员工的文化差异,塑造一个包容性强的企业文化,促进各类人才之间的交流合作。大力培育和利用RCEP区域内东道国劳动力资源,提高一线生产工人素质,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员工队伍。

参考文献:

[1]何雄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选择[J].企業经济,2020(11).

[2]刘晓华.RCEP签署协议过程中我国的角色定位与未来发展应对[J].对外经贸实务,2020(05).

[3]平力群.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以RCEP为中心[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06).

[4]张任远.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与路径[J].区域经济评论,2020(06).

[5]张彦.RCEP区域价值链重构与中国的政策选择——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基础[J].亚太经济,2020(05).

〔王玉华、陈奕,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成员国机遇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再见,机遇号
活动预告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机遇
什么是IMF份额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