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林:所有的艺术,都需要找到自己
2021-07-23书童
书童
陈祥林
字大石,江西宁都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毕业于聊城大学书法系,现师从深圳书法名家万迪龙先生,深圳沐古书画院专职书法教师,深圳市宝安区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办公室副主任,作品先后多次入展全国及省市书法篆刻展。
他光头,布褂,随性;他善书法,够努力、能小酌;他笔下尚古,憨实可人,心底激越。
这就是陈祥林。很多人第一次见到他,都感觉他书法很有灵性,行书尤为突出,而且善于思考,有思想追求,有极高的才情和敏感度。
作为一名九零后,他没有叛逆,难见张扬,有着超越年龄的笃定和随和,我想这都是书法艺术给他带来的滋养。
艺术就像一种营养在血液中流淌,陈祥林曾说:“所有的艺术,都需要找到自己!”那么,他究竟是怎样走上书法之路的?
“啥时候学的书法,竟然还能获奖?”
1991年7月,陈祥林出生于江西赣州宁都县。
宁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涌现了清代闻名全国的散文家魏禧、清代江西山水画始祖罗牧等名人大家。
自宋至清,中榜进士132人,其中状元2人、探花1人,居赣南之首,被誉为“文乡诗国”,在近代的革命浪潮中也成为苏区的摇篮。
长在这样人文环境丰富的地方,陈祥林耳濡目染,从小就开始跟着爷爷练字,每当有人找爷爷写春联,他总是其中的助手。
上了初中,一次批改作业,老师不禁皱了眉头,说:“陈祥林,你的字怎么这么差?”一瞬间,他的脸涨得通红。
就在那时,陈祥林在心中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字写好!”放了学,他一个人在县城的大街“游荡”,只为了寻找一位书法老师。
几经辗转,他找到王德敏老师,王老师是宁都县城唯一一位加入中书协的书法家,当说明来意,王老师看着这样好学的小朋友不住地点头。
不过,王老师建议:“学书法还是要取法高古。”因此,陈祥林从篆隶开始,每周至少有一天学习书法,临写的法帖有《曹全碑》《峄山碑》等。
因为有书法的特长,他很快加入学生会宣传部,全校大大小小的黑板报都有他的墨迹,这时他也成为老师同学交口称赞的书法青年。
靠着不断的努力,陈祥林在全县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得到这个消息,他赶忙告诉父亲:“我得奖了!”
父亲一怔:“啥时候学的书法,竟然还能获奖?”原来陈祥林因为家里比较穷,没有什么钱让他学书法,他也一直瞒着父母。
老师知道他的情况,也从未提什么学费的事情,得了特等奖,奖金有1000元,陈祥林也才交了第一次学费。
“我是家里的老大,我要承担家庭责任。”
就这样,陈祥林在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大。
一次,学长告诉他:“既然这么喜欢书法,为什么不试试考取书法专业?”
“书法也有专业吗?”一方面因为信息闭塞,很多人不知道有书法专业,另一方面学校从来没有人考过,当听说这个消息,陈祥林满脸疑惑。
听完学长的解释,陈祥林恍然大悟,从此他学习书法更加刻苦了,为了应对高考,他也开始拓展各种书体,包括篆书、隶书、行书。
书法考试主要有两个要求,一是临摹一幅作品,二是用擅长的书体写一幅作品,凭借平时的大量训练,他顺利通过考核,如愿考入聊城大学书法系。
当年江西考入书法系的只有五个人,他也成为县城第一个考入书法专业的学生,即便过了很多年,他的“英雄事迹”仍激励着爱好书法的学弟学妹。
大学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学书经历、不同的思想文化、不同的艺术风格,让陈祥林甘之如饴、如鱼得水。
虽然生活没有那么宽裕,但是他每个月都将三分之二的生活费花在了书法上,或者买字帖,或者买纸张,他如饥似渴地遨游在书法的海洋。
按照学校的安排,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书体,陈祥林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行书,尤其是二王、宋四家的书体。
在山东第一届大学生书法展中,陈祥林荣获二等奖,顺利加入山东省书法家协会,毕业那年,他也举办了个人书法展。
大学四年转眼过去,面对欣喜而又未知的明天,有的同学选择考研,有的同学选择当老师, 陈祥林的想法很简单:“我是家里的老大,我要承担家庭责任。”
就这样,在老乡的介绍下,他来到佛山顺德区成为一名书法培训助教。
“所有的艺术,都需要找到自己!”
2015年,为了追求更大的梦想,陈祥林来到深圳。
虽然有一身的本领,但是面对偌大的城市,他也顿时感到迷茫。
回忆当时的场景,他说道:“站在桂庙路口,一个人拉着箱子,不知道去哪里!”
陳祥林找到朋友先安顿了下来,然后就在深圳南山区一家培训机构当起了老师,干了几个月,他觉得不能这样重复。
几年下来,他已经懂得了教学技巧、市场开拓以及儿童心理。扪心自问:“或许创业才是值得追求的人生。”
于是,陈祥林找到几个朋友,东拼西凑,开始装修、布置、招生、教学,这样忙碌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是每天却乐在其中。
依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陈祥林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也为他赢得了“会教学”的好名声。
在教学的同时,陈祥林也不忘艺术的追求,从汉隶到唐楷,从两宋行书到明清草书,都是他汲取的艺术营养,不过这样的临摹也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临像了之后又能干什么?”
正当他迷茫时,无意中看到深圳书法名家万迪龙老师举办的书法艺术高研班,他立即报名,万老师为人谦和、平易近人。
当陈祥林将疑惑和盘托出,万老师缓缓地说:“在我看来,碑帖结合才是未来的方向,你现在临帖已经足够像了,找到自己最重要。”
这正是陈祥林苦苦寻找的答案,他醍醐灌顶、不禁大呼:“所有的艺术,都需要找到自己!”在万老师的指导下,他大量学习名家的书帖,张瑞图的连绵、金农的线质都是他的所爱。
如今,看到陈祥林的作品,书法以宋书为切入点,求明清为变化,再从篆隶提取元素,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不甘于传统的大众路线。
作为老师,他甘于奉献、诲人不倦,作为创业者,他百折不挠、坚持不懈,作为一名书法求道者,他笔下尚古、勇于探索。
但是,不要忘记他还是一名九零后,未来的路还会很长,在悉心的浇灌下,他的艺术之梦还会逐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