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视角下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
2021-07-23潘孝杰
潘孝杰
◆摘 要:大学生具备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承的动力源泉,高校共青团作为青年学子思想的引路先锋,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该文在阐述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剖析在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上所面临的内容体系失语失范、文化自信融合契机不足、抗多元文化冲击力薄弱等困境。并探究以高校共青团平台为载体,打造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改变文化传播的思维方式营造全面文化自信氛围。
◆关键词:共青团;文化自信;路径
一、共青团视角下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的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概念及价值
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体对身处其中作为客体的文化,通过对象性的文化认知、反思、批判及认同等过程,形成对自身文化价值和理念的充分肯定、对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念及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是应对当下文化环境的重要保障。从人的发展来看,文化自信是学习我国先进文化理论知识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首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将文化自信上升为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坚定了其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重要意义。
(二)推进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
2017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文化育人,努力在校园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军,是青年学子思想的引路先锋,在文化育人工作中本身就具有显著的优势。因此共青团文化育人须要融入文化自信,以文化来熏陶培养人,使文化自信走入第二课堂,多元化地来增强青年学子在方方面面对党的认同。
二、高校共青团视角下助力文化自信所遇问题分析
(一)内容体系面临着“失语”和“失范”困境
在全球化浪潮下的多元文化冲击下,传统文化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而依靠传统形式开展的主题活动,形式与内容不匹配,要么是一味迎合学生喜好,要么留于形式。,极易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共青团文化育人工作主要集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覆盖学生活动的方方面面,但“工具化”思想倾向严重,学生常以实用为主导去参加活动,常常忽视文化本身的价值归属。
(二)文化环境建设有待提高,文化自信融入契机尚需营造
文化育人重在润物无声,这就需要一个健康健全的文化环境,但现阶段很多情况文化建设只停留于表面,或未能走进学生心里。以氛围营造为例,很多情况仅依靠实质的宣传物品,宣传力度有限且效果欠佳,更易被理解为形式主义。在以文化活动为途径的文化建设上常以灌输的形式开展,生硬的将学生设置于教育主体所构建的环境中来,甚至过程粗糙走走过场。在文化建设中方式单调,缺失应有的文化沉淀,使得教育主体很难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应对多元文化冲击尚显无力,缺乏健全的引导机制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我们的身边不仅有带有政治色彩的外国文化,更有各种负面倾向的网络文化,文化自身的特点就是渗透于生活的点滴中。高校作为新思想新文化的前沿阵地,学生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共青团本身以思想引领为主责主业,但在很多事时候开展的系列文化活动仅对事而非对于行为。在传播某事件的是非曲直时,少了事件背后负面文化所包含的动机剖析。又由于文化传播的复杂环境,少了及时干预应对举措,问题形成才干预,措手不及,因没有健全应对机制,增加了文化自信树立的难度。
三、有效利用高校共青团平台,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
(一)优化载体,打造目标趋向型平台
从提升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首先要对文化产生归属,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到达文化自信的状态。在如竞赛、讲座等体验式的活动上,学生们很多情况下只能感受到活动内容带来的直观感受,而很难产生附带的成就感,归属感。这就需要将普通的活动增加以附属价值,有倾向性的设置一个又一个目标,这里指的附属价值是由此价值带给学生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如仪式感饱满,有文化内涵,正面关注度高的社团活动,带给学生对于文化传播的认同感,在自身认同及自我肯定的前提下去参与,达到一种自我实现的目标,促成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增强文化认同,养成文化自信。
(二)拓宽方向,营造文化导向型平台
从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开展情况来分析,很多活动开展都是受限于工作指标。因此需改变开展方向,要因文化存在而设计活动。以端午节为例,很多高校會开展包粽子一类的活动,但却可能忽略端午节背后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承。从二者出发点来说,包粽子更像切合节日特点形式的活动,而爱国主义教育则是精神层面的熏陶。所以改变方式,活动形式只是载体,但更重要的要明白为什么要办活动,有导向型的开展活动设计,将优秀的文化融入日常活动,完成文化平台的构建。
(三)师生联动,构建机制健全型平台
高校共青团是由青年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在开展文化育人中,我们会发现教师在其中体现的价值是个体学生很难等同的。教师本身在学生群体中就有率先垂范的形象。教师很多时候像是学生们的领头羊,辩证的头羊效应来说,提升教师对于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文化传播的参与度,无疑会使得文化育人工作事半功倍。深入结合第二课堂特点,以教师的正面引导加之团工作开展,加快文化氛围营造,促进文化形成体系健全。从学生层面,多元文化的冲击难以防范,因此在信息舆情观测基础之上,组建新兴动向的监测队伍,这样的队伍建设需要多条线齐抓并管,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思维动态,以便及时作出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刘丙元.论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共青团话语系统建设[J].共青团与青年工作,2016(02):87-91.
[2]莫忧.高校共青团推进文化自信融入文化育人过程的策略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08):124-127.
[3]秦志龙.论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17(01):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