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实践,促进学生发展
2021-07-23陈荟
陈荟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中注重以认知为基础的实践性教学,不仅可以巩固既往学习的生物知识,还可以有效检测生物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性教学与教学内容理论知识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发展,并以此加深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新知识的领悟,进而灵活运用高中生物知识,提升学生通过实践学以致用的生物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生发展;教学实践;教学研究
高中阶段教学理念的更新,使高中生物教学中产生了以重视学生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并通过生物教学的实践性,促进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应通过强调课堂教学价值,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流程,积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认知实践,达成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以此展示高中生物教学中实践性知识体系的构建有效。
一、依托实验实践,转化生物知识抽象性
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的抽象性,使教师在教学中的讲授活动受到限制,进而出现学生生物学科体系的构建效果变差的现象。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托实验进行实践教学,把生物学科体系中抽象性的知识转化成可观、可感的生物实验,以此帮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生物学科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进而积极参与到生物学科的学习中,把抽象难懂的理论新知识在实验中展示出来,通过展示生物教学中实验实践性應用价值,促进学生发展,提升生物教学成效。
如,在高中一年级《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中,教师为帮助学生详细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可以通过实践性的实验操作,构建本章节学习内容体系,使学生通过实践性体系了解教师所讲授的抽象内容。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核酸性质、检验方法的教学中,还应通过学生自主实践操作实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细胞的分布情况的新认知,有效提高实践性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认知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物知识的讲解过程,教师应通过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拓展学生认知思维,以此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实验,转化生物知识抽象性,进而掌握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细胞的分布的知识。
二、依托问题教学,强调学生主体价值性
高中生物教学现代化的构建主义教学体系引起生物教师的重视,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构建,帮助学生完成知识量的储备以及对教学内容新认知的理解,以此使学生通过学习,构建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并依托问题教学体系,强调学生主体价值性。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课堂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应通过问题教学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展示自身学习主体地位。同时,逐步达成对新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进而满足达成生物教学目标的有利条件,提升学生生物学习能力。
如,还以高中一年级《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为例,教师可依托“核酸的种类有哪些?”“什么是核酸?”“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脱氧核糖核酸(DNA)所含的碱基有哪些?”“核酸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等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联系已经学习过的生物知识和教材内容,通过实践探究,逐步分析问题,并通过解答完成对“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知识的构建,掌握对新知识的认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赫然彰显,有效促进生物学科建构的知识体系的达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所引用的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物能力的同时,有效调动学生生物思维结构,进而实现生物思维结构体系的构建,让学生养成围绕学习目标及学习的重难点进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能力。
三、依托小组合作,探究生物教学实践性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依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通过教学中智能理论学生间的差异化表现,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理搭配,体现教学实践性教学活动价值。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探究对生物教学实践性的认知,提升认知水平,达成认知目标。同时,通过合作教学过程的进展,使学生在科学合理的细化分组中,体验合作学习模式的魅力,进而积极参与其中,提升高中阶段生物学系的综合能力。
如,再以《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为例,针对这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讲解教学内容中基础性的知识,对“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及“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细胞的分布情况”建立一个基础性的认识,为合作学习提供依托,并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作探究中,为达成良好的合作探究效果,教师可通过对学生的理解,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习兴趣为基准,把每个小组成员间进行混搭式的组合,既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做主导,还有能力中等的以及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进行配合,并在共同学习中,通过共同探究、共同研讨、取长补短,实现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捋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并对这个新的认识体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并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探究过程的实践操作,动手探究,促进学生实践性水平的有效发展,以此提升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教学效率,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时应通过依托实验实践,转化生物知识抽象性;依托问题教学,强调学生主体价值性;依托小组合作,探究生物教学实践性等教学模式的构建,真实有效地展现生物教学课堂实践性,使学生通过教师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积累学习经验,达成对教学知识的新认知,进而建构出完整的生物学科体系,展示生物教学重视实践性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尉志艳.高中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J].情感读本,2020(02):62.
[2]司曼曼.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9):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