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克申:记录白俄在沪时光
2021-07-23吴健常立军
吴健 常立军
当年上海法租界。
巴拉克申在上海的留影。
20世纪上半叶,因革命与战争所产生的白俄人士纷纷流落中国,上海是其主要目的地,30年代顶峰时期有数万之众。俄罗斯人在异域筚路蓝缕的生存与发展,思念故土心切却望洋兴叹的无奈与悲伤,成为诸多作家笔下沉重的话题。其中,出身上海白俄社区的移民作家与水彩画家彼得·彼得罗维奇·巴拉克申就是极为突出的一位,他的名著《在中国的最后乐章》就对上海白俄移民做了入木三分的描写。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绝非只写白俄群体生态,更同时留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中国景象。
逃命上海
巴拉克申,1898年9月22日生于俄远东滨海边疆区巴拉巴什一个邮政局长家庭,在哈巴罗夫斯(伯力)克度过童年。有一天,他和中学同学参观格罗杰科沃博物馆,偶然间了解到俄国著名作家康斯坦丁·阿尔谢尼耶夫的情况,他有关原始森林探险的新奇故事在少年心中扎下了根,奠定了巴拉克申对文学的热爱。1904年日俄战争在满洲(中国东北)打响,其父被征召到奉天(今沈阳)负责战时邮政,回国后没少给孩子讲中国故事,而且后来到俄中边境出差时也经常带着小巴拉克申,让他大长见识。值得一提的是,1916年夏,巴拉克申被送到乌苏里江畔的比金区和锡霍特山区度暑假,遇见一个来自达乌利亚的布里亚特蒙古老人,后者像著名的滨海边疆区土著猎人、向导和探险家德尔苏·乌扎拉一样,领着巴拉克申走遍大山深处,让他的探险和观察力进一步增强。
中学提前毕业后,巴拉克申也打算像哥哥那样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兵役局却把他送到远在莫斯科的亚历山大军校深造。1917年6月获得准尉军衔后,他热血澎湃地跑到罗马尼亚前线打仗,但淋漓的鲜血和烦人的虱子让他的热情彻底冷却下来。十月革命后,苏俄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巴拉克申也回到家乡。不料,外战虽停,可内战不休,由于帝国主义协约国扶植的白卫势力霸占远东,到处征兵抢粮,无恶不作,无法正常生活的巴拉克申一家不得不选择出逃。1921年底,巴拉克申来到远东最繁华的城市上海谋生,那里继而成为他研究白俄问题的发家之地,他关于白俄群体的灵光和专著完全肇始于此。
研究对象
据考证,俄罗斯人最早在19世纪中叶抵达上海,主要是经上海港向沙俄出口中国内地茶叶的商人。随着俄国移民数量增多,1860年,沙俄在上海安排了非常设领事,但俄国人对上海的兴趣始终不如长江上游的汉口,后者才是俄中大宗茶叶贸易的集散地,直到1896年,沙俄才设立上海总领馆。20世纪初,俄国赫赫有名的志愿船队公司开通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上海定期航线,为俄国移民来往上海提供便利。到1905年,上海公共租界里的俄国居民总数达到近350人,占外国人总量3%,基本是华俄道胜银行职员、志愿船队海员、茶叶和皮毛生意商等,这一构成直到十月革命爆发前基本未变。
上海白俄1941年在教堂婚礼。
1921年底,巴拉克申来到远东最繁华的城市上海谋生,那里继而成为他研究白俄问题的发家之地,他关于白俄群体的灵光和专著完全肇始于此。
苏俄建立后,俄国白卫分子(从保皇党到资产阶级立宪派五花八门)在失势后纷纷流亡海外,尤其上海成了主要流入地,到1937年,上海的白俄侨民达到近2.5万人,是最大的外侨群体。上海白俄主要来自远东地区,那里在俄国革命战争期间被所谓“白卫运动黑色缓冲区”控制,直到1922年秋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实际上是苏俄红军)取得最终胜利,大批白卫遗老遗少们辗转流亡到上海,光1922年就由海军上将斯塔尔克指挥的分舰队向上海运来几千名白卫军雇佣兵。事实上,受经济条件限制,远东白俄没钱去巴黎或柏林这类有大批富裕俄侨定居的欧洲城市,而上海是自由港,不需要签证或居住证就可进入。
更微妙的是,为了打击顽固的白卫分子,苏维埃政权剥夺了这些政治难民的国籍,而中国政府也拒绝承认原沙俄公民的治外法权,因此白俄所能持有的身份只有国际联盟颁发的南森护照(Nansen Passport),仅作为滞留上海的身份依据。上海的白俄主要在法租界,其数量曾是法国人的四倍,租界里的主路霞飞路(今淮海中路)甚至一度成了“俄罗斯大街”。
《在中国的最后乐章》
由于经济条件不佳,上海白俄从事的都是被西方白人所嫌弃的活计,许多人辛苦赚钱后逐渐飞黄腾达。据统计,1926-1928年,白俄光在霞飞路上就开了近20家百货店和食品店、30家成衣店和几十家其他店铺,霞飞路成为继南京路之后最繁华的商业街。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很多商业企业属于白俄所有,当然,更多的白俄家庭是靠妻女在夜总会和饭店打工或賣淫过活。
就文化而言,俄罗斯人为上海带来了康康舞,先进的芭蕾舞、戏剧和音乐等理念。他们开办了俄罗斯人学校、文体俱乐部、剧院(芭蕾舞院、歌剧院),开办《上海朝霞报》等俄语报纸,开设俄语电台、东正教堂。上世纪30年代,还开设了俄罗斯话剧院、芭蕾舞学校、主要由白俄组成的公共租界工部局乐队(即上海交响乐团前身)。1927年,500名白俄雇佣兵甚至被公共租界收编,成为庞大的万国商团俄国联队,法租界警察也有一支白俄警队充当辅助警力。抗日战争期间,俄罗斯移民承受日本占领之苦。二战结束后,他们开始离开上海,8000人响应苏联政府号召回国,7000人则在国际难民组织帮助下疏散到菲律宾,后来分散到美国等第三国,白俄在上海最生动的一页正式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