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案例分析
——以上海新天地为例

2021-07-23刘佳玥

建筑与装饰 2021年19期
关键词:太平桥石库门新天地

刘佳玥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北京 100875

引言

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指出:“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1]。”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遗留的记忆,作为古老的城市名片承载着城市本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兼有文化和功能上的双重意义。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地方的新兴建筑脱离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没有任何的关联性,使得文化遗产流失,造成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延续历史与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1 上海新天地历史文化街区概述

1.1 区位概况

上海新天地位于“城中心的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新天地广场地处卢湾区太平桥地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区淮海中路的南面,它东临黄陂南路,南临自忠路,西临马当路,北临太仓路,占地3.22万m2,中部被兴业路划分为109(南里)与112(北里)两个街坊[2]。并且,新天地毗邻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址——一栋有着百年历史的文物建筑。从区位规划的角度,上海新天地正与一大会址连接在一起,而“一”和“大”合在一起就是“天”,这也与新天地的命名息息相关,意义一脉相连,寓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图1 中共一大会址

1.2 人群定位

“没去过新天地,不算去过上海”,据统计,上海新天地日均客流量约2万人次,周末节假日达到3万人次。新天地是中方与西方建筑语言融合,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上海地标性街区,其独特性和多元性吸引着各个年龄阶段、各个国家种族,各个行业背景的消费群体和观赏人士。在这里是外资饭店、文艺咖啡馆、购物商店的密集区,其时尚、流行、复古、人文的标签吸引着中高档消费群体来此光顾。

1.3 整体风貌

上海新天地所在的太平桥地区于1900年被划进法租界的范畴,属于华人居住区,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太平桥地区逐渐集中西方民居建筑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类型。这是一种中西合璧的低层高密度砖木结构建筑。它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分散式和院落式民居建筑,而是采用厂西方联排式格局,配合城市路网,以街坊为单位,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其建筑单体的平面布局又脱胎于中国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民居,以适应中国人的居住习惯[3]。20世纪末,香港瑞安集团为主要投资商的《太平桥地区重建计划》的规划设计工作逐渐开展,赋予太平桥历史文化街区以新生。

2 有机更新设计理念阐述

2.1 有机更新设计理念

有机更新的概念是1995年由吴良镛教授在其发表的《旧城整治的“有机更新”》中提出的,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联系、和谐共处的,主张城市建设应该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的肌理,妥善处理目前和将来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4]。与大拆大改不同,在城市改造更新的过程中,有机更新不仅注重现在,还应充分认识到城市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因素,做到保护与更新有机结合,让城市街区留住历史的记忆。

2.2 有机更新包含范围

在城市改造中,主要包括对建筑物等客观存在实体的改造,以及对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改造与延续,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5]。

3 新天地有机更新策略分析

3.1 整旧如旧

梁思成先生最早提出“整旧如旧”这一适用于古建筑保护的理念,形象地说明了整旧如旧应保护历史建筑的真实性和可读性。上海新天地区域的石库门建筑由于历史较长,且人们保护意识不强,积年累月过度使用,很多老建筑已受损严重,甚至面目全非。由于此地文化历史悠久,且毗邻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这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片区域的建筑保护和更新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不能简单地将如今的新形式、新功能强加在经历了历史的“旧”当中,而应顺应并恢复建筑本身最辉煌的样貌,新天地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整旧如旧的。

对于原先密密麻麻的石库门里弄建筑群,本设计首先如修枝剪叶般适当减去几幢房屋和违建建筑,使得位于弄堂内部的荷兰式建筑“重见天日”,各具特色的建筑立面向人们诉说着历史与文化。并且,被“掏空”的空地转为公共空间和商业空间,这就丰富了新天地的用地性质,呈现出更多元的发展业态。

其次,为了重现这些石库门弄堂当年的形象,设计方从档案馆找出当年由法国建筑师签名的原有图纸,然后按图纸修建,整旧如旧。石库门建筑的清水砖墙,是基本特点之一。为了强调历史感,设计决定保留原有的砖瓦作为建材。一个“旧”字,其代价远远超过了新砖新瓦,瑞安从德国进口了一种昂贵的防潮药水,像打针似地注射进墙壁的每块砖和砖缝里。 屋顶上铺瓦前先放置两层防水隔热材料,再铺上注射了防潮药水的旧瓦[6]。

3.2 翻新创新

石库门的外观依然呈现昔日“中西合璧”的欧式屋顶、青砖步道、清水砖墙和雕花木窗的风貌,如图一。然而仅仅保护不是保存,没有了人的使用和光顾,纵然有着再辉煌的建筑历史,也难以在人们的心中留下印记。为了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环境,一改老旧弄堂昏暗、狭窄、潮湿、如厕不便的难题,在建筑物内部通过设置中央空调、自动电梯、宽带互联网等方式翻新创新以适应新的商业经营功能。同时也拆除了一部分旧建筑并将其开辟为绿地和水塘,从而满足了新的功能需要,改观了区域风貌[7]。与此同时,设计方采用大理石、玻璃等现代材料,为风情万种的老上海街区注入时尚和活力气息,如图2。

图2 上海新天地北里禄寿喷泉

3.3 新旧融合

鉴于新天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更新形式,设计方提出了“昨天、明天都相会于今天”的新理念,新天地也用有机更新后的街区风貌向人们动态地展示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与融合。新天地的新与旧在设计师手中各有特色,融合在一起后的反差与碰撞更具魅力,“一步之差,恍如隔世”。位于室外,你可以欣赏到老上海街区的沧桑与厚重之感,可以品味到东西建筑语言生动的诠释;进入室内,一股时尚与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满足消费者购物、观赏、休闲娱乐等都市人的生活需求和节奏,如图3。

图3 上海新天地新旧融合现状

4 结束语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历史文化街区更是有着真实的语言,将古老的历史与文化娓娓道来。如今,特色城市的建设在全国方兴未艾,各个地区因气候环境的不同,往往会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上海新天地的有机更新为其他历史街区提供了借鉴思路,但同时也要因地制宜,考虑到环境、人文、气候等全方位因素,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太平桥石库门新天地
湖北黄冈市:共同缔造和谐幸福太平桥村
这个冬天[外二首]
传承红色基因 从石库门开启
初心之地石库门
身残志坚 创出“新天地”
抢救并保护上海的文脉石库门
“四招”唤“四新” 开创新天地
“移”出新天地
太平桥之行
春暮游太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