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

2021-07-23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

天津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牛奶融合实验

■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 卫 卉

一、借助先进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习思考

传统教学通常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长此以往,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不大,兴致不高。同时,因为受到各种各样,如教学时间短等因素的制约,教师大多直接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很少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因此学生极易产生思维惰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各种新型教学设施的出现,教学资源变得丰富起来了,教师则可以利用丰富的资源,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与教材相关的文字、图片、数据、视频、动画等与电子课件有机融合,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感官的刺激也能促进学生的脑力、思考力的发展。

二、创设各种各样的疑问,让学生产生疑惑

教师要用心设计教案,设计实验项目,预估问题和设计问题,但不能包揽问题的提出,而要让学生在看到实物、现场实验后提出多种疑问,教师再结合科学知识予以解答,有时也可以让有心得体会的学生解答。教师的适当设问,能使教学过程脉络清晰,事半功倍。因此,要鼓励学生的质疑、解答学生的疑问,做到教学相长,相互推动,做到“做与思”融合。因为学生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取的技能和知识印象更深,其进步也会更快。

例如:在“酸奶的制作”一课中,在酸奶制作好了以后,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两瓶奶,对比他们有什么不同,并提出问题。学生们很快就提出了部分问题:牛奶是怎样发酵的呢?为什么加了发酵粉的牛奶会更稠呢?为什么发酵后的牛奶气味有一些酸呢?牛奶的这些变化是发酵粉引起的吗?牛奶会因为酵母粉发霉吗?霉菌和酵母是同类吗?霉菌的生存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应当对问题进行整理,最终形成问题集合,将其投放至小组进行探讨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推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出质疑,做到了“做与思”的结合。毫无疑问,在实践操作中提出的问题是具有代表性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则避免了问题的重复,提高了效率,是非常明智的。问题的解决又是在学生的集体思考下完成的,在多维度的问题下,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的思考方向,教师也可以在全体学生都难以解决问题时适度介入,起到引导作用。

三、优化课堂互动,促使学生参加试验操作

传统课堂上师生间的课堂互动缺乏,课堂并不活跃,多以教师提问为主。为了加强课堂互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可采取根据不同标准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推进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教师在旁答疑解惑,多去认可学生的观点,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在完成实验操作后对学生积极地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与生活接轨,引入生活实例,做到“做与思”的融合

教材内容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联系生活实际,引入生活实例,推进学生认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联系生活时,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引导时要做到有针对性,使学生在“做与思”时达到理念融合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生命怎样延续”时,教师通过“鸡蛋”这一生活实例引入“卵生与胎生”的概念,引导学生将科学与生活接轨,提出问题:卵生与胎生的区别是什么?什么动物是卵生的?什么动物是胎生?除了这两种,还有什么特殊的繁殖方式?学生通过平常生活的积累形成相关的概念,做到生活与思维融合。又如,在“植物繁殖的奥秘”相关教学中,教师首先在课前布置了作业,让学生自主地了解一些植物,自我开展调查,探索植物的繁殖方式。在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找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合,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操作过程,教师则在一旁起引导作用,最终得到了植物通过植物传粉、种子传播、植物结果繁殖,并且可以通过“扦插”这一特殊形式达到繁殖效果。在设计方案展示时,各个小组都有着独特的想法,教师对于优秀的小组给予肯定,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可以让学生整合集体思维,形成操作方案,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这样,生活与思考、生活与实验得到了有机结合,就更能体现科学教育的效能。

五、结语

为促进“做与思”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融合和运用,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水平及学校情况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中应以学生兴趣为起点,开展富有趣味的活动,将“做与思”有效结合。教师还要合理引导学生对“做与思”进行探讨,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相关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科学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使其具备探索、解答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牛奶融合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送牛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炫彩牛奶画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树上也能挤出“牛奶”吗?
《融合》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