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视唱教学中正确把握音色的必要性
2021-07-23陈昱文
陈昱文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
视唱练耳是一门基础必修课,其重要性早已被音乐领域学者认可,是学习音乐的入门级的课程。这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提高学生音乐素质,让学生能更好地去修习其他的专业技巧课。这门课程除了为学生解决其基本的音准节奏的问题的同时,也要提升音乐感知力和审美能力。没有最基本的音准和节奏就谈不上音乐,没有审美意识就感受不到音乐的美妙之处,所以它虽不是单一的专业的技能课程,却是修习好专业技巧课之前的必修课,因为没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学生很难有效地完成自己专业技巧课的学习。所学好视唱练耳课程对于每一个音乐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能更有效地开展这一课程呢?这时候学生的课程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是视唱时学生对视唱音域的把握,另一个则是学生审美意识方面的感知程度,能听懂、能感受到美,学生则会有学习下去的动力。湖南师范大学冯往前教授指导的硕士生陈媛的论文中就提出:“视唱中所有需要发声的环节,包括口读节奏,模唱音程、和弦、旋律,视唱乐曲等,都要求学生用纯净、通透、集中、富有弹性的音色演唱,一方面可以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和审美意识,另一方面也为课堂创设了一个美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入境”,审美体验也更加深入。”所以说视唱教学过程之中,发声状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视唱教学概述
(一)视唱教学课程地位及作用
视唱教学是一门对高校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音乐学科课程的基础必修课程。通常视唱练耳课程是不分开开课地,视唱和练耳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两个板块,“唱”促进“听”,“听”转化为“唱”。整个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准、节奏观念,快速而准确的识谱能力,因为任何的音乐都需要通过音符来作为媒介进行传达,而视唱课程就是就是教习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这些信息,进而再转化为音乐片段,那么视唱教学主要是以视谱即唱为主要途径。
(二)高等院校视唱课程的基本形式
高等院校视唱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课程,由于是必修课程,他所面向的群体就比较大。是所有音乐专业的学生进校必须修习的课程,所有多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鲜有小组授课、一对一授课的形式出现(不排除视唱练耳专业的学生)。教学时,多采用教师用琴伴奏,学生跟唱视唱,会采用齐唱、轮唱、抽查个人的几种形式。教习学生的视唱,反复训练以及抽查,结合听唱以及视听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三)高校视唱课堂中较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其一,因为大班授课的局限性,在齐唱的时候,教师并不能很好的听出来每一个人的音准,所有不能及时察觉到学生的一些音准问题,一起视唱和单独抽查的效果往往相差较大。其二,我们在教授视唱这门课程的时候,会很关注学生的音准问题,忽略掉学生的一些关于歌唱气息方面的问题。忽略了学生在视唱过程中“唱”的个人体验,有些会因为音域过高无法胜任,让自己体验不佳,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其三,在过度关注音准的同时忘记了唱视唱也需要有审美的意识,音乐本身就是一个美的事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不应该中断这种联系,广西艺术学院教授陆建业曾经也提道:“教师承载着客体传导的重要角色,这个传导必须做到准确无误、有情有义、有韵有味、有血有肉。”这就要求我们要求学生掌握音准的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将视唱和审美联系到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创设良好的审美意蕴情境,尽量做到有情有义、有韵有味、有血有肉。
二、视唱过程中发声状态的重要性
(一)发声状态影响学生对音准的把握
学生在进行视唱训练的时候,跑掉或者音准偶尔偏高或者偏低并不少见,教师更多地考虑会是调式调性的把握程度或者是学生天生的乐感的问题,或者是学生的熟练程度不够,缺乏练习所致。笔者在任教期间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一条视唱带着学生唱了很多遍,细节也处理完了以后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但是抽查学生单个进行视唱的效果并不佳。总会有一些的音准偏高或者偏低,或者是音头不到位,唱谱发声的位置不统一,总让人感觉到连贯性不佳,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将学生的视唱反复练习与学生进行对比之后,发现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发声的状态存在差异。由于并不是自己的专业主修课,学生在唱视唱时难免会有些不在意,相对来说比较随意,又或者说,在学生本身的观念里,视唱就是越大声越好。在授课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在音域较高时学生的声音会不自觉地放大声音,结果反而还偏低。我们都知道,声乐演唱大多讲究“轻声高位”,与科学的发声相悖,则难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则会导致音准偏离。没有良好的发声状态,学生很容易出现音准偏离而不自知的现象,教师在检测最后一个音的时候,往往都会相差半音或者介于半音之间。这种现象大多是由于歌唱状态不佳而导致,我们都接触过乐感不佳的学生,他们的音准偏离大多都“转调式的”、突然的、差距较大的偏离,这种也只是个别现象,普遍的在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还是经过了一些选拔,也有着一定的基础的,所以现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这种音准稍稍偏低的情况大多还是由于发生状态不佳所引起的问题。
(二)发声状态影响审美意蕴情境创设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美好的,我们都要通过音乐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而音符是人与音乐沟通最好的“媒介”。视唱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的音准、旋律与节奏感,以及帮助学生建立内心调式调性体系的一个基础课程。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作者张倩在《论视唱训练中的艺术表现》就提到“视唱作为人声艺术,同样具有声音艺术的某些因素,如人声的音色美、曲调进行旋律美…”所以说视唱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感受美、审美的过程。里面提到人声美就要求到了我们的音色的问题,音色的好坏主要是通过发声状态来进行调节。前面在前言里有提到过,好的音色更加地容易将学生引入佳境,音色优美,学生则自然更加容易陶醉其中。好的音色则是指“圆润”“通透”“饱满”“纯净”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更加的富有表现力,也更加具有可塑性。我们的视唱作品虽然没有像声乐作品一样附有歌词,但也是具有灵魂的,同样有着各种力度、速度、强弱术语,也会收录到声乐、器乐作品。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歌唱基础,来完成一些作品。拥有更好地歌唱状态,能更好地完成视唱片段,才更加利于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继而去传递美。高等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听辨能力,表现力和音乐认知能力、审美能力。良好的发声状态有助于审美意蕴情境的塑造,对于提升视唱课程效果是起较大作用的。
(三)较差的发声状态影响学生对视唱课程后续学习状态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视唱练耳课程也是一样。但在授课中,我们会遇到学生视唱课程积极性不高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大大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体验。当然学习状态不积极的这种现象引起的原因有几种,学生的精神状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个人体验,都是会影响视唱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其中,较差的发声状态,对学生的上课的过程中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最即时性的。比如,设计到音域较高的视唱片段时,由于没有良好的发声状态,学生容易用蛮力去爆破音高,音准还没有达到,频率高了容易引起声带充血和疲劳,容易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失去对学习视唱的兴趣。这种影响是很即时性的,最直接的。而且发声状态不理想影响学生建立与美的链接,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审美意识的建立,首先就需要能接触美,就是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前文有提道:学生应该要用圆润通畅的声音去完成视唱,在完成视唱的过程,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美,进而创造美。所以,发声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长期如此,视唱课程的进度必然受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发声状态意识也很重要。
三、如何结合歌唱气息更有效地开展视唱教学
高校的视唱练耳课程是音乐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但是大班授课难免会影响到课程效果。视唱课程音准问题固然很重要,但是发声方式和气息调整、吐字咬字同样重要。湖南师范大学冯往前教授的硕士生徐欢论文中指出:“科学的发声方法有助于对视唱能力的提高。想要唱好视唱曲,想要唱好视唱曲必须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在唱视唱时,要用歌唱的气息来唱,要运用歌唱中的呼吸方法,这样才能发出饱满的声音。”所以,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从单一的音准问题转向了发声状态问题。发声的状态问题牵扯出一系列问题,发声的问题可以直接影响到音色。笔者在《浅析高师视唱教学中不同程度教学任务的重要标准》中提到过不同程度教学任务也对应了不同的标准。初级的就是音准问题“稳”“准”“全”,中级标准就是音色问题“圆”“润”“通”,高级标准就是“情”“境”“韵”。那么音色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节点。所谓呈上:呈的就是音准的问题,发声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音准问题,发声位置不统一,也会让人产生调性偏离的错觉。启下则是通过润音色,良好的音色能够更快地引人入境,帮助学生快速塑造良好的审美情境。所以我们的关注点应该要把视野放广,应该要把关注的点细化到每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确是很关键的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学生歌唱状态的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练声的环节,是一个很关键的点。牢牢抓住这个点,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歌唱状态,能够更好地完成视唱作品。在单个抽查学生视唱的时候,细扣学生的发声状态,一点一滴的帮助学生积累内心冥唱的感觉。更多地,我们应该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这种要用歌唱的状态去唱视唱的意识,使其成为一种习惯,进而提高我们的视唱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