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loneliness/孤独”情感概念隐喻认知研究

2021-07-23寿晨佳毛智慧

大众文艺 2021年12期
关键词:英汉方位汉语言

寿晨佳 毛智慧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 315300)

一、引言

情感作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中心且普遍的方面之一。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充斥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们通过研究情感来探索人类对于精神世界的认知,而情感作为一种抽象、模糊的概念使人们能够感知到却无法运用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所以,人们在表达情感时用隐喻的思维来认知并表达抽象模糊的情感概念。当前研究的总态势是:大多数人普遍将人类的四大情感——喜、怒、哀、惧作为研究目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究其情感隐喻。但“孤独”作为一种同样重要且常见的心理情感鲜有前人对此进行充分的研究。因此,我们拟基于COCA和CCL语料库的语料来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聚焦考察英汉“孤独”情感概念隐喻的认知共性,并进行认知阐释。

二、概念隐喻

传统隐喻认为隐喻只是一种修辞方式,是一种语言现象。Michael Reddy在其经典论文《导管隐喻》中指出,隐喻的核心是思想,不是语言。从语言认知学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我们也可以得知,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除了可以在语言中被发现,还大量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Lakoff &Johnson提出了概念隐喻这一不同于传统隐喻的概念:在认知周遭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将具体的概念作为始源域去理解、去认知更为抽象的概念,即目标域。这两个域的元素之间存在映射关系,而隐喻就是具体概念域向抽象概念域的映射。根据不同的始源域,概念隐喻可分为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三大类。方位隐喻是以空间为始源域,将空间结构映射到非空间概念上;实体隐喻是以人类对周围事物产生的体验为物质基础,通过能够触摸和感知到的实体物来表达抽象的感情、状态或心理活动;结构隐喻则是空间隐喻和实体隐喻的拓展,具有相似性结构的两个概念域,用其中一个结构鲜明的概念构建另一个结构模糊的概念。

三、英汉“loneliness/孤独”情感的概念隐喻

通过对英汉“loneliness/孤独”情感隐喻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英汉语言中对于“孤独”这一情感的概念隐喻存在着共性大于个性的特点。本文我们着重聚焦于考察二者在概念隐喻方面的共性特征,其主要存在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两大类。

(一)英汉“loneliness/孤独”情感的方位隐喻

空间方位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概念,是一种最基本的概念。Lakoff &Johnson的研究表明,在英汉语言中,很多表示情感的隐喻都与空间和方位联系在一起,以空间为始源域,将空间结构映射到情感的概念上。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积极情感通常是向上方向的运动,消极情感则相反。孤独情感作为一种消极情感,在英汉语言中其方位隐喻也往往表征为“孤独是下、深”的概念隐喻。如:

(1)Then you think,well,there's deep loneliness in that.

(2)They frequently plumb the depths of lonelin ess,humiliation,and despair.

(3)两年时间的卧床养病,使他陷入孤独,而驱逐孤独的唯一途径就是文字。

(4)孤独,深深的孤独!只有最孤独的人,才会有这样的举措。

以上例句中的“deep”“depths”“陷入”“深深”都与深度相关,把下、深这类具体方位概念作为始源域,将方位概念映射于“孤独”这一情感目标域上。从这些方位词中,读者可以体会到施喻者想表达的孤独情绪。由此四个例句可见,施喻者都将孤独归于一种消极情感,并采用下、深的方位概念构建隐喻。

(二)英汉“loneliness/孤独”情感的实体隐喻

由于人类最原始的生活体验来源于物质,所以人们将对实体物质的经验作为认知抽象事物的基础。在对“孤独”这一抽象情感进行隐喻时,人们往往会借用容器、动植物和敌人这些物质作为始源域。其中,容器隐喻是最经典的一种实体隐喻。在Lakoff &Johnson提出的意象图式这一概念中,容器意象图式是人类了解世界的经验结构之一,将本身不是容器的事物、状态、心境等看作容器,使其具有边界,能进出或被量化。研究发现,用容器隐喻在隐喻情感时,其概念隐喻主要有两类,即情感是容器中的液体以及情感本身是容器,这在孤独情感中同样有所体现。此外,动植物和敌人这些始源域同样来自人们与世界相互作用产生的亲身体验,通过映射到孤独这一目标域上对抽象情感进行隐喻,使情感表达更加直观具象。

1.孤独是容器

人类作为独立于世界外的实体,其自身就是一个容器。人们将这种概念投射于其他物体,把抽象情感也视为容器。在英汉语言中,当具体的容器图式向抽象的情感概念映射时,“孤独”作为一种基本情感,也常常被看作是容器,人则是这一容器中的内容物。如:

(5)Rolf had rescued her from loneliness,and she loved him for that.

(6)难耐的孤独包围着他,他厌烦身边虚情假意的来来往往,常常白眼相向。

以上句(5)中的“rescued her from loneliness”和句(6)中的“孤独包围着他”就是基于“孤独是容器”的容器图式隐喻,将孤独看作有边界、有内外之分的容器,而人则处于这一容器之中。

2.孤独是容器中的液体

人们从自身身体体验产生人的身体是一个大容器这一概念。Kovecses认为,人们对情感的隐喻建立在情感存在于人体内这一基本概念,即人体是存放情感的容器。基于这些体验,“孤独”作为一种基本情感,在英汉语言中也常常被隐喻为容器中的液体,具有液体这一始源域的可渗透、可流动等特性。如:

(7)Loneliness seeped into her heart.

(8)孤独从心里流到眼里了,一切都是形只影单。

以上句(7)中的“seep into”和句(8)中的“流”可见,施喻者将容器中的液体物质作为始源域映射到孤独这一情感目标域上,而“heart”和“眼”则是作为存放“孤独”的容器。

3.孤独是动植物

生命体是人类意识中最早被认知到的概念,它被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是与情感隐喻有关的传统隐喻之一。通过语料分析我们发现,英汉语言中都会用动植物的概念来构建抽象的孤独情感概念。动植物的出生代表孤独的产生,他们的生长就像孤独的恶化,影响着人的情绪。如:

(9)His loneliness had ripened and then fermented into a kind of spiritual sourness.

(10)The loneliness in my hearts felt as though it would swallow me whole.

(11)生活的地球上,只要不是深山老林,不是孤独一枝,总要有邻居在你的周围。

(12)在漫漫长夜中让无边的寂寞和孤独啃噬自己没着没落的心灵和充满欲望的肉体。

以上句(9)将植物的属性映射到孤独情感这一目标域;句(11)将用于植物的表量结构“一枝”对孤独进行数量表征;句(10)中的“swallow”和句(12)中的“啃噬”则将动物啃咬吞噬等的行为映射到孤独给情感主体带来的感受上。

4.孤独是敌人

从古至今,在人类不断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其为了生存条件必须经历各种战斗,而战斗给人们带来了悲伤与死亡。孤独作为一种消极情绪被人们所厌恶,人们为了摆脱孤独而与之作斗争,它与战斗中的敌人二者在概念域上具有相似性,所以有了“孤独是敌人”的概念隐喻,在英汉语言中均有所体现。如:

(13)But,of course,she knows why he is her—he is a stay against loneliness.

(14)十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坚持写作,为的却是抵抗莫名的孤独。

以上两个例句中的 “against”“抵抗”皆是人们面对敌人时的行为,施喻者将人们面对始源域敌人的对抗属性映射到目标域孤独上,从而构建了“孤独是敌人”的概念隐喻。孤独作为敌人,人们与之对抗,它被打败即意味着人们克服了孤独。用“敌人”这一实体隐喻“孤独”使我们有了指称这种复杂情感的方法。

四、结语及认知阐释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基于COCA和CCL语料库的语料来源,聚焦考察英汉“孤独”情感的概念隐喻。研究发现,由于人类身体体验与经验基础的相似性,英汉语言对孤独情感的概念隐喻表达具有共性,二者都存在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两大类。方位隐喻主要表现为“孤独是下、深”,实体隐喻主要表现为“孤独是容器,是容器中的液体,是动植物,是敌人”等。

英汉语言对孤独情感的概念隐喻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共同点,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对情感有着相同的基本体验。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即使生活在不同地区,人类的生理与心理基础也是一致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情感;其次,我们都处于同一个世界,接触着同一世界上的自然环境与各种事物。在同样的生理结构下,我们会对环境与环境中的事物产生相似的认知。所以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对于空间方位的感知、对于容器及其内容物、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以及敌人等的认知,都是人类所共有的体验,为人们在具体的始源域和抽象的情感目标域之间构建概念隐喻提供了相似的心理基础。

猜你喜欢

英汉方位汉语言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论在英汉宣传语中的体现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Word Fun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练思维:看图学方位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