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河流域聊城段民间舞蹈调查报告*

2021-07-23张馨月

大众文艺 2021年12期
关键词:落子龙灯聊城

李 雯 张馨月

(聊城大学,山东聊城 252000)

一、聊城地区民间舞蹈现状

(一)舞蹈种类

运河流域悠久的文化造就了沿岸人民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聊城舞蹈就诞生在这片热情的土地上,高唐竹马舞、龙头凤尾花竿舞、落子舞、冠县柳林花鼓等民间舞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竹马舞:也称之为“跑竹马”,距今已经600多年的历史,2011年8月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舞蹈表演中的道具为竹马、马鞭、棍棒和刀枪剑戟,还有其舞蹈动作命名。

2.伞棒舞:是聊城地区特有的民间舞蹈之一,深受运河文化的影响,主要流传于聊城地区的梁闸村,并以梁闸村为中心南北流传,随着伞棒舞的不断发展,当地村民将这种特有的秧歌表演形式与当地民间风情相融合,逐渐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伞棒舞的新型艺术表演形式。

3.临清龙灯:又称为“舞龙”,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流传于民间集会,每逢节庆之时,临清的村民们就以舞龙灯的方式,在表达人们节日喜悦之情的同时还祈福驱灾。临清的龙灯自唐宋以来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临清龙灯集结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民间智慧,在舞龙灯融合了其他民间艺术形式,例如剪纸、绘画以及雕刻等等,使得临清龙灯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民俗学价值,也体现出了其民间艺术的丰富性。

5.茌平平调秧歌:平调秧歌主要流传于聊城茌平一带,也被称之为“摆渡口大秧歌”。茌平地区的泊渡口村曾是京杭大运河的渡口之一,经常会有南来北往的商人经过此地,不仅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还带来了许多外来民间艺术。久而久之,摆渡口秧歌也就逐渐形成,每当结束了紧张的劳动之余或是逢年过节庆收之时,当地的村民们就会跳起摆渡口秧歌,后来也将此称为“平调秧歌”。

6.冠县柳林花鼓:柳林花鼓是由山东传统民间舞蹈发展演变而来,具有粗犷豪放的风格特点,更具刚劲有力之势,表演中掺杂着武术成分,将舞蹈与武术有机融合在一起,渗透着浓郁的艺术气息与喜剧色彩,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7.高唐落子舞:也被称之为“打落子”,是聊城地区广大劳动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艺术形式,最初产生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醉人的民间风情是其显著的特点。

(二)表现方式

聊城民间舞蹈虽然都同属于同一个地域,传承着运河文化,但其表现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

1.竹马舞:竹马舞从形式上更偏向于戏曲,一般是在元宵节前后表演,大部分是以四男四女的形式表演,角色也是戏曲中常见的生、旦、净、末、丑。伴奏多为锣、鼓和镲等打击乐器。表演形式有天王阵、地王阵、龙门阵、虎门阵、雷公阵、阳光阵等等,套路也有双进门、四门斗、水溜溜、绕八字、蛇脱皮、十字靠、剪子股、二龙出水等等。

2.伞棒舞:聊城地区的民间舞蹈深受运河文化的影响,其中影响最为深刻的当然要属“伞棒舞”,而在伞棒舞中,对于“伞”和“棒”的表演是尤为精彩的。“伞”的动作大且稳定,通过表演者的转伞、背伞等动作将整个舞蹈推到了高潮部分;“棒”的动作与“伞”比较起来更加的轻巧活泼,通过对棒的击打,不仅表现出了男子身姿的矫健,还为“伞棒舞”进行了节奏的击打伴奏,使得“伞棒舞”的节奏更加清晰、明确。而这种独特的表演方式也只流传在聊城的梁闸村中,不仅动作套路完整,表演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武术功底,因为在“伞棒舞”的表演中有大量的舞蹈动作与武术表演相结合。因此“伞棒舞”也给人一种粗犷豪迈的视觉体验,表演者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能力,这也充分地展示了鲁西地区人民的矫健和豪放之情。

3.临清龙灯:临清的龙灯在表演方式中更加注重舞龙灯的技巧变化,这就对龙头、龙尾有着极高的要求,当然在九节龙中,第二节龙的重要也十分重要,第二节龙要根据龙头的舞动随时变换步伐及方向,而且与龙头也要保持近距离,其余的龙节也要紧紧相随,默契配合。临清龙灯的常见花样技巧有“盘龙”“卧龙”“龙抱圈”等等。当然,除了九节龙以外还有十一节龙和十三节龙,不同节数的龙在舞动时也会有不同的技巧,表演者脚下的步伐更是矫健,通过龙头的带领将整条龙表演的“活”了起来,一条条巨龙在空中翱翔,忽而高耸,似飞冲云端,忽而低下,像入海破浪,蜿蜒曲折,煞是好看。

4.洼里秧歌:洼里秧歌表演所用的道具有伞、鼓、锣、落子(金钱落子)、高罩、蓝旗。伞的顶部呈圆形,用竹子杈架做伞头,红绿绸子围衬,伞项用白布做底,上粘黑色云子花,顶中间用一四方红绸布包扎。伞把长约四尺,用木棍做成。高罩顶头的沙灯为红色,配黄色花边,内用竹子扎做,灯的底部是一圆托板,中心有一铁柱用于安放蜡烛。蓝旗的旗帜是用蓝色绸缎制作,旗杆顶上有两根黄色飘带,中间的字为白色,用白布剪成。蓝色代表青天,白色象征天上的日月星光,黄色飘带代表五谷丰登和万物生长。

5.茌平平调秧歌:平调秧歌的表演形式主要分为了两个部分,一个是集体表演,另外一个是单个表演。集体表演时主要是以击棒为主,来变换各式各样的队形;而单个表演时,表演者则主要扮演不同的人物性格,通过伞、板等道具来丰富表现形式。此外还有打击乐器和民间曲目的伴奏,曲目主要有:《斗鹌鹑》《麻牌子》《紧急风》等。平调秧歌是一种既能登台演出、又能在街边起舞的民间秧歌,动作多以坚韧有力为主,不仅可以作为农民劳作休息时自娱的舞蹈表演,还能够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来供人欣赏。茌平的平调秧歌更是将鲁西地区农民粗犷、有力的形象表现的是淋漓尽致。

1.反刍动物。主要发生于犊牛和羔羊,表现为食欲下降、运动失调、不能站立、严重腹泻、脱水。因脑灰质软化(大脑皮质坏死)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如易兴奋、痉挛、四肢抽搐呈惊厥状、倒地后牙关紧闭、眼球震颤、角弓反张。严重者强直性痉挛,在12~72 h昏迷死亡。

6.柳林花鼓:柳林花鼓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常见的是“踩街”和“团场”。“踩街”就是将表演队伍分成两行,迈着简单的舞步行,表现出一种喜庆的节目氛围。“团场”表演是在“踩街”之后,寻找一个固定的表演场地进行的,动作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技巧性。“团场”又可以细分为以唱为主的“文场”和以舞为主的“武场”。

7.高唐落子舞:落子舞是聊城人民在过年时杂耍的一种,是在高跷队前给高跷开路,逗观众开心的表演形式。落子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原名叫金钱落,简称“落子”,是在秧歌里合唱落子腔时的所用的道具。落子分子落、脚落,有长短两种,长的三尺三寸,短的二尺七寸。演唱时男的用长落,脚踢手打;女的用短落,手打肩碰,有节奏的按调子演奏。奇特的道具、简易明快的音乐节奏、夸张变幻的队形、灵巧多样的舞步,是落子舞吸引观众的最主要特征。

二、聊城地区民间舞蹈的传承方式

(一)专业教授

聊城是传承我国中原文化的重要地区,受到古代运河流域文化深刻的影响,运河代表着沟通与开放,而其悠久丰富的运河文化也孕育了聊城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舞蹈艺术。保护和传承聊城民间舞蹈艺术形式,离不开聊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其中主流渠道还是在学校、培训机构的专业教学以及舞蹈协会的大力推广之下。

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经历了生态——教学——舞蹈创作这一过程,人们将民间舞蹈原生态部分中的表演性与训练性提取出来,通过系统规范的加工整理,形成一套完整的舞蹈教学材料,这一过程可以把民间舞蹈升华为舞台艺术,是由低到高的再创造过程。而这些提炼、训练和强化等,都离不开专业的教学和培训。聊城民间舞蹈正是在各个学校、培训机构中,正在以专业的教学态度在传承着,同时,培训机构的参与民舞的培训,也成了聊城民间舞蹈的一种传承方式。但在,需要注意的是,专业教授的过程中,除了注重舞蹈的审美和动作技巧,还要重视民族文化价值这一重要内容。

除了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参与外,聊城舞蹈家协会对于聊城民间舞蹈的发扬和传承以及演出与创作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聊城舞蹈家协会通过主办、承办、协办等方式,为聊城民间舞蹈提供表演和传播的舞台,为喜爱聊城民间舞蹈的人们,聚集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与环境中,真切地体会民族文化的精髓,领略聊城民间舞蹈的风韵与魅力。

(二)民间自学

聊城民间舞蹈,发源于当地普通劳动群众的生产生活日常,也回到了群众间的直接传承这一轨道上。由于聊城民间舞蹈的传承不拘于形式与场地,在群众的茶余饭后,在城市与乡村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翩翩起舞,随兴而跳,所以在社区、群体、民间协会中,普及率高。另外,一些舞者也发挥自己的舞技优势,言传身教,学舞者也在紧紧相随,学习各种舞蹈。值得关注的是,因为学舞者的舞蹈功底参差不齐,因此在肢体动作、舞蹈技艺、舞蹈内涵方面,专业性不强,但是也完整地保留了一些原汁原味的聊城民间舞蹈风味。

另外,当地的文化馆、社区等也积极地组织表演活动或者开办课程等引导更多的群众传承民间舞蹈。当地的文化馆也招募了志愿者或专业团队收集民间舞蹈并记录整理,并加强了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和传承聊城民间舞蹈。但是由于文化馆涉及范围广,针对聊城民间舞蹈开展的工作和活动始终有限,因此还需进一步发挥好文化馆作为我国文化宣传主阵地的作用,鼓励相关工作人员到民间进行艺术采风,挖掘民间舞蹈优秀表演曲目,全方位多视角地搜寻民间舞蹈表演的内容,建立起系统的档案进行可持续性的保护与传播推广。

三、聊城地区民间舞蹈的发展前景

聊城地区民间舞蹈立足于聊城本地的民俗文化,是将生活与感悟融合激发出来的火花,汇聚成蕴含着悠久运河文化元素的翩翩舞步,在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基调下,聊城地区民间舞蹈的发展前景可期。聊城民间舞蹈正在以最旺盛的生命力在全国,甚至世界的舞台上茁壮成长,饱满而富于张力的舞蹈动作,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折射在舞蹈这一艺术形式里,显示出鲁西的民俗文化的无穷魅力。

(一)创造更多“聊味”作品

聊城有着悠久的运河文化,中原地区世代繁华的生活,积淀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踩高跷、舞花竿、秧歌、跑竹马、花鼓戏,这些极具民俗特色的舞蹈,其创作的灵感都来自聊城的本土文化。因此,随着聊城民俗与民风的深入挖掘和了解,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将会有更多“聊味”十足的作品,引领世人的目光。

另外,艺术作品的创作,从来都是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没有现实生活支撑的艺术创作是没有灵魂的,艺术是离不开生活这个源泉。舞蹈从动作到道具,都是从人类日常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因此,未来的聊城民间舞蹈可以服装道具的选用、舞蹈曲目的选编、舞蹈动作的编排上多多创新,将使舞蹈更贴近于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具“聊味”,注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二)走向世界舞台不是梦

聊城民间舞蹈作为聊城地区文明与文化的使者,以强烈的地域特点、民族特点、礼仪风俗展示在喜爱它的人们面前,各类节目庆典活动、娱活动都是聊城民间舞蹈的舞台,保持聊味文化的民间舞蹈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再吸收西方现代舞蹈文化的优势,继承与借鉴同步,保留与创新共存,聊城民间舞蹈走出山东、走向全国,登上世界舞蹈的舞台,也是可以期待的。

21世纪是各种文化多元碰撞与交融的时代,而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传递的是地区与民族文化与文明,宣传聊城民间舞蹈,就是推广鲁西文化,传播中国古老的运河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聊城民间舞蹈的传播,聊城本地文化的传播,更是古老的运河文化的传播,华夏民族文化的传播。

(三)将舞蹈艺术融于生活

聊城民间舞蹈的传播与传承,也离不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各级民间艺术组织、社区都是“聊味”舞蹈传播的主力军,以小型的民间艺术组织或是社区为单位组织各类民间舞蹈的演出,深入到群众生活的最前沿,展示出基层艺术工作者的风采。

另外,广场舞也是将聊城民间舞蹈艺术融于生活的一大渠道。广场舞是近年来活跃在城市与乡村的新兴文化形式,不需要固定的时间与场地、固定的团队,随时随处都可以表演,其广泛性与普遍性是其他舞蹈艺术无法比拟的。因此将聊城民间舞蹈融入广场舞不但能缓解普通劳动群众生活压力,还能抒发感情,还原民间舞蹈这种艺术的真实文化内涵。因此,聊城民间舞蹈是广场舞的一种重要舞蹈形式,同时也是提升居民素养,热爱本土文化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落子龙灯聊城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zheng on people
琴(外一首)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落子山东,意在全局
落子沧州
舞龙灯
客家文化探索——江西南康“耍龙灯”习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