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绞胎陶瓷艺术语言与情感表达

2021-07-23吴成贺

大众文艺 2021年12期
关键词:器物纹饰陶瓷

吴成贺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300)

中国人发明使用陶器,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国瓷器就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绞胎陶瓷也是在陶瓷发展史上,一种失而复得的艺术工艺。中国陶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逐渐地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当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注重“物质”需求,“精神”的需求也愈发显著。在工业化制作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自然质朴、独一无二的绞胎瓷依旧青睐。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全新的工艺技术与综合材料,为绞胎陶瓷的创造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也丰富了绞胎陶瓷的制作工艺,绞胎陶瓷工艺如何满足当下社会日趋增进的审美需求,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一、绞胎陶瓷的前世今生

绞胎陶瓷也被称作“搅胎”“绞泥”“透花瓷”。绞胎陶瓷表面纹理由胎而生,表里如一,与中国古代对君子气质的描述不谋而合,中国的著名古陶瓷专家——叶喆民教授,就曾将绞胎瓷美誉为“瓷中君子”。通过资料查证,目前最早出现绞胎陶瓷的时间是在唐代,常见的造型有盂、碗、杯、枕、盘、俑等。如:在1952年,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杨谏臣墓的——绞胎盂,其年份为唐开元二年(714年);出土于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的——绞胎骑马俑,其年份为唐神龙二年(706年)。绞胎陶瓷是唐代陶瓷制造产业中的一种新型工艺。主要是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不同颜色泥土制成的泥料,经过相互叠压、揉合在一起,形成颜色相间、变化丰富、独一无二的陶瓷胚胎装饰纹饰。唐代的绞胎陶瓷纹饰中常见的颜色为黑、白、褐三色。区别于一般采用釉彩颜料在陶瓷胚体表面进行绘画的制作工艺,绞胎陶瓷其纹饰特点是纹饰便是陶瓷胚体的一部分,且内外一致、相互联系。开元盛世,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繁荣,商业十分发达,与周边国家商业往来密切,市场巨大的需求,使得唐代瓷器的生产与制作技术达到高度成熟的境界。宋代饮茶斗酒社会风的气兴起,陶瓷的需求量剧增,陶瓷制作产业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国内名窑不断涌现,为瓷器的大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也使得这种具有内外一致的装饰纹样,彰显表里如一君子情怀的雅致器物——绞胎陶瓷,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宋代时期,生产胶胎陶瓷的规模最大的窑厂当属当阳峪窑。随着宋代灭亡后,国内频年的战祸使得民不聊生,绞胎陶瓷也逐渐衰落。而后的元明清期间,釉上彩、青花瓷逐渐替代了绞胎陶瓷的地位,绞胎陶瓷由此在历史人们的社会生活舞台中的隐退。

新中国的成立,也驱动了陶瓷产业的蓬勃发展,绞胎陶瓷也因此注入新的生命力、焕发新生机。但由于绞胎陶瓷制作流程繁杂、成功率低的工艺特性,若想推动当代绞胎陶瓷艺术发展与进步,关键还是在于技法传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与探索创新。在新时代舞台下,如何将绞胎陶瓷工艺融入当下社会的审美理念,创造出符合当下社会品味的表达方式,对于绞胎艺术的理论或实践,都是有重要的意义。

二、胶胎陶瓷的艺术语言

1.绞胎陶瓷艺术的纹饰语言

初期的绞胎陶瓷成品的特点是工艺简单、技术尚不成熟,其纹饰也是以传统的简单木纹、乱纹、回形纹为主。其中,以目前出土可追溯的最早年代——唐代的绞胎图案为例,其胎体纹饰主要包括:木癭纹、乱纹、菱花纹、流水纹、回形带纹、团花纹等,纹饰元素多数是从自然元素抽取、衍变而来,也反映现了唐代先民奉承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与情怀。宋朝绞胎纹饰在唐代绞胎图案基础上进行了优化与发展,出现了多种全新的纹饰,宋朝的绞胎陶瓷纹饰的图案品种也越发丰富,其中包括:翎毛纹、回旋纹、木旋纹、麦穗纹、云纹、席编纹、流沙纹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升级、新型材料的融入,现代绞胎陶瓷纹饰图案丰富多样。从艺术形式上分为两类绞胎纹饰。一类是以自然界中的花卉树木、山水风景、社会人文等元素为主的意象型绞胎陶瓷纹饰。这类型作品的纹饰精致优美,形态活跃,充满自然人文气息。另一类则是将艺术中点、线、面、几何图案等抽象元素与瓷器型态相融合的抽象型绞胎陶瓷纹饰。这类型作品的纹饰与型态简洁有力、极具韵律、充满活力和现代感。

2.胶胎陶瓷艺术的造型语言

传统绞胎陶瓷的造型,以枕、碗、杯、佣、钵等为主。唐代作为当下出土的绞胎器物中,数量至多的一个时期。在此时期的出土文物中,绞胎陶瓷主要是以枕、佣、碗、盂、杯、盒等造型较为常见。其中又以枕型器物是为多见:目前被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木瘿纹箱型枕,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绞胎釉填彩“杜家花”枕,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收藏的黄釉绞胎扁方形枕等,皆为绞胎枕型器物。造型端庄大气、图案乱中有序,色彩协调、别具一格。宋、元时期绞胎陶瓷器型则以碗、杯壶、钵、盆、杯、盏、罐等生活用器为主。其中又以碗、钵两种型器物是为常见,大口低圈足绞胎陶瓷碗,有唇口小足绞胎陶瓷碗、沿花翻口绞胎陶瓷碗、敛口绞胎陶瓷钵、直口绞胎陶瓷钵等等,款式十分丰富。

现代绞胎陶瓷的制作工艺在传统的技法底子上,做出了更多的延伸与拓展,促使绞胎陶瓷的纹饰越发丰富,绞胎陶瓷成型方法也不再囿于制造日常用器,器皿造型也有了更多样的变化。绞胎陶瓷的形状也由以往寻求对称、整齐的形态,逐渐趋向寻求外形简练、流线顺畅的现代风格形态。渐渐的,更适合当代人审美需要的绞胎创作,愈发频繁的呈现于人们日常生活中。

3.胶胎陶瓷艺术的工艺语言

传统的绞胎陶瓷工艺,以绞胎器物制造区域大小,其成型方法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全绞胎陶瓷成型方式。此方法是将三种或三种以上的颜料的胎泥,经过相互叠压,揉合、制作纹饰,接着进行塑造器型,以此工艺成型的全绞胎陶瓷,其特点是绞胎陶瓷通体的绞胎相互交错,浑然天成,器物内外纹饰相通,常用来制造体积较小、尺寸较低的绞胎陶瓷,如:碗、杯、盆等。第二种是半绞胎陶瓷成型方式。此方式又可分两类,一类是将制作好的绞胎纹饰的泥料薄片,贴在纯色成型陶瓷泥胎体表面,纹饰只有单面的装饰工艺。另外一种是将制作好的绞胎纹饰的泥料薄片,嵌入设计好的胎体上,纹饰也是内外相通的包镶工艺。绞胎陶瓷胎制造完成后,器物表面涂饰低温单色釉,颜色以黄色、绿色是为常见,用 800℃-900℃的温度烧制成绞胎陶瓷。

现代绞胎陶瓷制造工艺,从成型方式上可分为四种。1.拉胚成型法。将揉合做好的绞胎陶瓷泥料,制成泥柱在陶瓷拉胚机上拉制成型。2.盘泥条筑法。将互绞、混色后的绞胎陶瓷泥条,进行盘筑制作成型。3.泥板成型法。将揉合、互绞做好的绞胎陶瓷色泥,制成厚薄均匀的泥板,待阴干且泥板较为有支撑力后,再进行组装、衔接成型。4.模压法。把制作好纹饰的绞胎陶瓷泥料,用木棍等工具擀成厚度均匀的泥料片,再用提前做好的石膏模具印制出想要的绞胎陶瓷造型。

时代的发展进步,绞胎制作的材料与技法也随之丰富起来。人们开始尝试结合琉璃、蜡油、金属氧化物等其他材质,并从琉璃制作工艺、首饰失蜡制作工艺等工艺中吸取灵感,以求在绞胎陶瓷制作工艺上有新的突破,从而创作出更具有开创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三、胶胎陶瓷艺术的情感表达

绞胎陶瓷艺术是“泥”与“火”相互交融而诞生的三维艺术,是以陶瓷材料作为创作的载体,而展开进行的精神与情感的艺术表达方式。绞胎陶瓷艺术创造可以将人的意识形态、思想情绪等融入当中,给观众或使用者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与艺术品位。

1.绞胎陶瓷艺术中的纹饰美

绞胎陶瓷艺术的装饰纹案,可以通过对陶瓷胎体的高度控制,从而形成更具持续张力、独特质感的立体纹饰语言。一类是注重意象艺术的表达,以客观存在事物为基础,根据艺术家自我意识有目的进行抽象变形而来的立体纹饰语言。这种仿生的绞胎陶瓷艺术形式,要求艺术家自身对绞胎陶瓷制作的技术与方法的掌握,有着更高的要求。另一类则是注重抽象艺术的表达,寻求器物中图案与纹饰二者的协调统一,有意识地在绞胎陶瓷制造过程中,对绞胎陶瓷泥料之间颜色的细微变化,以及绞胎陶瓷纹饰与图案之间的严苛把控,最终烧完成更具生命力的绞胎陶瓷艺术器物。一件好的绞胎陶瓷艺术作品,无论是意象艺术的表达还是抽象艺术的表达,从中都能感受艺术家对其所倾注的情感。

2.绞胎陶瓷艺术的造型美

绞胎陶瓷艺术中的二维纹饰图案,因绞胎陶瓷造型使得内外一致、表里如一的纹饰图案得以立体展开,从而呈现出更具魅力的三维造型艺术。在现代绞胎陶瓷艺术中,传统对称的日常使用的器皿造型,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绞胎陶瓷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表达,使得艺术家更加追求自由发挥、更能充分展现艺术家自我内心情感、意识的绞胎陶瓷造型艺术形式,以独特的三维造型艺术语言,让观众或使用者情感上发生共鸣。

四、结语

纯粹的艺术精神是现实物质文明升华的参照,人们对古今时代和社会认知的思考,给绞胎陶瓷艺术的创作表现方法与形式注入新的能量。一件优秀的绞胎陶瓷艺术器物,往往体现在其内容与形式、思想与审美的高度统一和完美融合。绞胎陶瓷的二维纹饰与三维造型相伴而生,纹饰因造型而变化丰富多样,造型因纹饰而得到视觉强化。“型”与“饰”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也成就了绞胎陶瓷艺术的精神价值。

猜你喜欢

器物纹饰陶瓷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清三代青花瓷铭文与纹饰的认知特征与图文关系
身如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钞子伟、钞子艺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