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蟹六跪而二螯”之“而”字

2021-07-22柳士镇

语文建设 2021年6期
关键词:谓语形容词用心

柳士镇

虚词是汉语表达中的重要语法手段,它历久不衰的存在,使得汉语表达语意丰富与用法灵活的特征更为显著。阅读时,只有真正读懂虚词,才能细密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准确理解文章的情感意旨。这是深入学习汉语的一个重要方法,学习现代白话文如此,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这里利用传世名篇《荀子·劝学》中的“蟹六跪而二螯”一句,选取其中常见的文言虚词“而”字,简析它在上下文语境中的意义与作用,进而对于文章阐发思想内容的影响,以供文言语法研究者探讨和广大中学教师教学参考。

“而”字作为连词,是最为常见的文言虚词之一,它在使用中可以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同时又能表达多种不同的语法意义。应该注意的是,它所连接的成分,除句子本身具有谓词性外,词与词、短语与短语通常也应具有谓词性,可以是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而不应该是典型的名词或名词性词语。例如:

(1)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养生主》)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3)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论语·颜渊》)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例(1)、例(2)中“而”字连接的是两个句子(主谓短语可据惯例视同为句子);例(3)中“察言、观色”均为动词性词语,“而”字连接的是两个动词性词语;例(4)中“而”字连接的是两个形容词。

不过,也有少数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语的情况,不细加辨认,还真不易理解其使用时的特殊之处。例如: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6)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史记·高祖本纪》)

(7)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上三例中的“而”字,连接的均为名词性词语,似乎与在此位置通常使用动词或形容词等谓词性成分的一般规律不相吻合。不过,我们仔细分析它们的构成缘由就可得知,例(5)中的“六跪”与“二螯”在句中充任名词性谓语,说明主语“蟹”的肢体特征;例(6)中的“隆准”与“龙颜”也是名词性谓语,说明承前省略的主语“高祖”的面貌特征;例(7)中的“黑质”与“白章”同前二例相仿,仍为名词性谓语,说明前文主语“异蛇”的色彩特征。故而这三例六个名词性词语在句中均充任谓语,属于谓词性成分,验之以“而”字的使用规律,是完全可以充任它的连接成分的。再如:

(8)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韩非子·说林上》)

此例连词“而”字连接的是“管仲之圣”与“隰朋之智”,既非典型的句子,又非典型的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词语。对于句中的这两个成分有不同的分析方法,这里分析为“主语+之+谓语”的形式,在文言语法中又可称之为取消句子独立性,意思是不能独立使用的句子,只充任句中成分;学术界也有人将这种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情况称为偏正化主谓短语,具有侧重谓语的作用,充任句中的主语或宾语。故而它们虽然不是典型的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词语,但具有句子性质或日侧重谓语的性质,虽然较为罕见,但也完全可以用连词“而”字来连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用“而”字连接的成分,虽然主要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词语以及句子,但只要具有谓词性,即便是以名词、名词性词语、不独立的句子或日偏正化主谓短语的形式出现,也是完全符合它的使用规律的。

连词“而”字在使用中具有连接作用,这种连接作用同时内含一定的语法意义,连接作用与语法意义相对于具体语法现象是两面与一体的关系,也即—个具体的“而”字用例既起连接作用,又表达特定的语法意义。“而”字表达的语法意义,按照常见的划分方式,可以表示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假设、因果关系,还可连接状语与中心词,以及用于主语、谓语之间来强调主语。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连词“而”字在连接前后两个部分时,究竟属于上述哪类语法意义,必须充分考虑前后二者的词汇意义以及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后才能确定。

“而”字的并列关系常常用于动词与动词、形容词与形容词之间,也可用于句子之间,当然偶尔也可用于不独立的句子或曰偏正化主谓短语之间。如例(2)的“远者小而近者大”,前后是并列的两个句子,表示“日初出、及日中”时人们感觉上的距离,故而说成“近者大而远者小”也能成立;例(3)的“察言而观色”,前后是并列的两个动词性词语,分别对“言、色”进行观察,故而说成“观色而察言”也无不妥;例(4)的“剑阁峥嵘而崔嵬”,前后是两个并列的形容词,分别描述剑阁高大险峻,故而说成“剑阁崔嵬而峥嵘”也于詩意无损;例(8)的“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前后是并列的两个不独立的句子或日偏正化主谓短语,分别从圣明、聪慧的角度说明二人仍很谦逊,如不考虑下文“老马”与“蚁”在语义指向上与二人的分承关系,说成“隰朋之智而管仲之圣”也是完全可以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与例(3)、例(4)动词性词语、形容词直接充任谓语不同,例(2)中用“而”字连接的并列成分“远者小而近者大”在句中只是充任动词“为”字的宾语;例(8)中用“而”字连接的并列成分“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在句中只是充任介词“以”字的宾语。

至于用“而”字连接充任谓语的名词或名词性词语,情况就要复杂一些。对于上文例(5)、例(6)、例(7)三例,坊间文言语法书籍与通常教师课堂教学一般说成并列关系。其实,“而”字在这类结构中主要表示承接关系中的一种顺承关系,如例(6)中的“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先描述高祖的鼻子,然后描述他的额头,由“隆准”而及“龙颜”,二者之间虽无主次之分,但内含一种逻辑顺序,属于顺承关系;倘若互相对调,语意的侧重点就会发生变化。例(7)中的“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先描述异蛇的底色,然后描述它的花纹,由“黑质”而及“白章”,其间也无主次之分,但仍内含一种逻辑顺序,同样属于顺承关系;倘若互相对调,就可能干扰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思维。而例(5)中的情况又有不同,“蟹六跪而二螯”中的“跪”与“螯”虽然都属于蟹的肢体,但其功用却有很大不同。“跪”主要用于移动、逃生,“螯”则既可觅食又可在遇敌时防守或进攻,在人们看来,后者于蟹的重要性显然大大强于前者。故而作者在表述时是先“跪”而后“螯”,二者之间词义上有轻重之分,逻辑上属于递进关系。“六跪而二螯”应该理解为“不但有六跪,而且有二螯”。全句的意思可以表述为:“蟹有六条腿,又有两只钳,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存身,是因为用心浮躁啊。”真正读懂了词义轻重、逻辑递进这两层关系,我们才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旨与行文脉络。相反,如果按照并列关系来理解,说成“蟹有六条腿与两个蟹钳”,文意上固然也能自圆其说,但逻辑、修辞上的作用显然无法与前者相提并论。

如果再将是上述对“六跪而二螯”的两种不同理解置于全句的大语境中进行比较,那就可以看得更为清楚。下面是对这句话所在复句的层次分析。

蚓无爪牙之利,‖‖(并列)筋骨之強,‖ |(转折)上食埃土,‖‖(并列)下饮黄泉,‖(因果)用心一也;|(并列)蟹六跪而二螯,‖ |(转折)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因果)用心躁也。

复句的第一层次是由两个并列关系的句子组成,用蚓之得以生存缘于“用心一也”,与蟹之难以存活缘于“用心躁也”进行比较。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又是一个因果复句,“用心一也”是“因”,其余部分是“果”。这个“果”中前后两部分又表示转折关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这两句内部各自陈述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与“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又分别属于并列关系。因果关系的全句说明蚓自身之主观条件虽差,却因努力而得以生存,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也是一个因果复句,“用心躁也”是“因”,其余部分是“果”。这个“果”本身又是一个转折复句,表示“蟹六跪而二螯”,却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因果关系的全句说明蟹自身有很好的客观条件,却因怠惰而难以独自存活,是用心浮躁的原因。句中的“蟹六跪而二螯”,实际上又是一个紧缩复句,表示既有“六跪”,还有“二螯”。这远比将它理解为“六跪与二螯”的表达效果更为强烈,明确表示具有这样的优越条件尚且不能自保,从而更加突出蟹“用心躁也”的程度,也加大了与蚓“用心一也”的反差,形成二者之间的鲜明对比。

反复运用设喻对比的修辞手法,是《劝学》这篇文章的—个特点。以“蚓、蟹”设喻再作对比,其实是在此前一系列设喻对比基础上的深化。上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设喻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设喻对比,充分强调“不舍”的意义,进一步证明学习要注意积累切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这里又用“蚓、蟹”设喻对比,将外在的“不舍”提升到内在的“专心致志”上,从而进一步推导出“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憎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凸显了“君子结于一也”的重要性,于是开篇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主旨再次得到深刻的阐发与证实。

最后,还想提及的是,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文言中极为少见的用“而”字连接名词性词语的现象,现代白话中却有一种固定结构在经常使用它。这就是“由(从、自)……而……”的格式,用“而”字连接意义上可以分为不同阶段、方位、状态的名词或名词性词语,表示事情从一个阶段、方位、范围向着另一个阶段、方位、范围发展过渡。例如:

由东而西,由南而北。

由夏朝而商朝,由商朝而周朝。

从讲师而副教授、而正教授。

自县而市,自市而省。

当需要表示事情状态的发展过渡时,“而”字也可以连接谓词性成分。例如:

由编写教材而试教,由试教而大范围使用。

这里“由(从、自)……而……”的格式显然是对旧有语言形式的继承与发展。从继承方面看,它与近代的“一而二,二而三”“一而再,再而三”之类用法密切相关,“而”字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词语,按照文言的语感来体会,实际上已经活用为动词进而充任谓词性成分。上述各句的意思依次为:由东至于西,由南至于北;由夏朝至于商朝,由商朝至于周朝;从讲师至于副教授,至于正教授;自县至于市,自市至于省。即便是连接谓词性成分的例句,也表达的是:由新编教材至于试教,由试教至于大范围推开。从发展方面看,这一格式前端较之旧有形式又增添了表示起始的介词“由(从、自)”,使得起点更加明确,语意更加清晰;“而”字可以直接与相关的名词或名词性词语相接,它表示的发展过渡意义也更加明显。只是它的使用面较窄,则又是受到传统用法的限制,使得这一新兴用法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而白话中有了口语性较强的“由(从、自)……到(至)……”格式,又使得这一新兴用法无须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谓语形容词用心
用心
短句—副词+谓语
Comparative Adjectives (形容词比较级)
用什么写作
用心,让家更有味
用心
非谓语动词
形容词
非谓语动词用法大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