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河巨变

2021-07-22安蔚

决策 2021年6期
关键词:大别山区大别山淮河

安蔚

安徽省金寨县麻埠镇桂花村的桂花香在每年八月都会弥漫整个村落,飘过巍峨的大别山麓,散溢着一股沁人的甜香。“八月桂花遍地开”,1929年,一首民歌小调从这里传唱至整个大别山区。伴随着花香与歌谣,红色旗帜在大别山飘扬,安徽省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诞生。

滚滚长江水,巍巍大别山,西望武汉,东守南京的大别山开始在中国革命史上崭露头角。18年后的1947年,12万余红色的旗帜再一次携桂香而来,闯过黄泛区,强渡淮河,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解放战争的战略转折点。

岁月在滴答的时针里渐渐推移,见证了历史风云变幻的百年桂花树依然花开如期,如一把绿色巨伞,立地顶天。风吹桂花香两岸,壮美山河今犹在,如今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山水之间正孕育着新的变化因子,阵阵桂花香中渗透着一种新的胜利气息。

红色种子

年过花甲的黄守银在自家的茶行里安靜地煮水烹茶,茶叶是自家种自家采自家制的六安瓜片,茶色翠绿有光,茶香清新高爽,正如这品茶之人,黄守银身上透出一种朴实,而作为红军烈士后人,他的血脉之中已深深埋进了红色基因。

1931年10月25日,根据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军委会的决定,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麻埠正式成立,在麻埠茶行有许多间存储茶叶、竹筐的仓库,红军就驻扎其中,并将革命的种子撒播在了这些茶行的每个角落。

这颗种子也在黄守银的二爷爷黄安仁心中发了芽。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教书先生黄安仁脱下长衫,换上军装,带着大别山的桂花香随军征战。一寸河山一寸血,少小随军去,归来故乡魂,出走半生的黄安仁,留下了一张鲜红的烈士证向后代诉说着那段金戈铁马战四方的日子。

他留下的还有那颗在黄安仁心中已经开了花结了果的革命种子,在黄守银的心中延续传承。这样的星火种子在大别山区呈燎原之势,共同筑起了大别山区的改革之林,一场新的变革在这里悄然发生。

2011年,因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深山区与库区叠加交错,交通闭塞、基础落后的大别山区被列入了国家连片特殊困难片区,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在这颗种子起始的麻埠镇,是六安瓜片的核心原产区。“在这山里,人出去一趟都难,茶叶想卖出去,更难喽!”每提起茶,麻埠镇的村民们总是感慨不已。

如何让孤岛村民走出贫困?产业兴旺是第一位的,革命老区开始了一次产业革命。

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格局从单一变融合。八百里大别山,五百里茶谷,九十里山水画廊,好山好水是大别山区独特的优势。2014年以来,大别山北麓的六安市,构建绿色产业体系,陆续提出“六安茶谷(一谷)、淠淮生态经济带(一带)、江淮果岭(一岭)、西山药库(一库)”绿色发展四大平台,积极实施“一谷一带”建设重大战略,大力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截至2020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到75.46万亩,干毛茶产量达到3.4万吨,一产产值达到33.6亿元,综合产值达到122亿元。茶谷区域脱贫人口22.6万人,年人均增收超1200元。“四大平台”不仅是产业平台,更是产业融合平台,“四大平台”与农旅、采摘、观光、研学、体验、养生、美食等相结合,同时推进山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电商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金寨县大湾村今非昔比。

优化产业设计,打通产业地域从零落到全域。六安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14.3∶36.3∶49.4。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5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园区)13个。目前,有9个红色景区(景点)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1条线路成为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突破产业局限,实现产业布局从0到1。2014年,金寨县率先实施光伏扶贫试点,实现综合收益5.6亿元,2.4万余户贫困户享受不低于3000元的年收益分红或发电收入,实现所有行政村集体光伏电站收入超过10万元,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产业扶贫效应。

岁月更迭,万物嬗变,但红色种子已在大别山儿女的心中落下了根,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浇灌养育,这粒种子渐渐发芽,美好生活的绿叶正在长大。

大路通畅

穿过雾蒙蒙的山脉和河流,环山而上,溪水跟着山路,山路连着森林,行走间处处皆景,行动处景景关情,这条长约180公里的马丁公路,位于安徽省西部边境和大别山腹地,是一条被誉为安徽“天路”的网红打卡公路,更是一条连通历史与现实的最美扶贫路。

在公路起点的南溪镇丁埠老街,1929年立夏节,共产党员周维炯在这里成功领导了震撼鄂豫皖三省的立夏节起义,起义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创建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红三十二师是豫皖边区诞生的第一支红军部队,成为红一军、红四军和红四方面军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后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主力部队。

路是历史与现实的通道,是时代的车轮前行的印记。在公路终点的马鬃岭镇,山脚下的大湾村是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最贫困的山村之一。“大湾好风景,出门就是岭,不是石头绊了脚,就是茅草割了颈。”这曾是大山窝子里的金寨县大湾村的真实写照。而如今,8764米水泥路连接村里村外,一排排现代化的二层小楼伫立在马路边,大湾村成了“知名”的幸福村。

从红军诞生出发,到如今的幸福生活,这是一条苦尽甘来的奋斗之路,更是一条开拓创新之路。“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实无华的流行语,在崇山峻岭的大别山区,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围绕“通”,大别山区以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抓手,逐步构建以国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线、通村公路为脉络的区域交通网络格局,使农村公路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交旅融合发展等工作大局,助力老区乡村振兴。舒城县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和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金寨县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省示范县。同样是金寨,2009年4月,合武高铁开通,金寨东到合肥、南京、上海,西到武汉有了直达高铁。2018年7月,金寨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始发高铁的县,推动县域经济驶向“快车道”。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金寨县大湾村今非昔比。

围绕“畅”,六安全面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和全域公交运行,基本建成“直达主城、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全域公交网络,不断描绘“四好农村路+”美好蓝图,舒城县、叶集区、金寨县被评为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充分发挥“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的乘数效应,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2015年6月,国务院批复《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序推進县乡道改造、连通工程建设等,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并在铁路、公路、水运、民航方面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治淮兴淮

淮河,是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最后一道险关,也是500年间“最难治理”的千里大河。作为大别山区的母亲河,1950年6至7月,淮河流域普降暴雨,豫皖苏三省1300万人受灾,流域内4300余万亩土地被淹。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淮河治理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确立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翻开了淮河治理的历史性一页。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1951年10月,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佛子岭水库开工,随后又陆续建成了磨子潭、响红甸、梅山和龙河口水库,五大水库如五颗晶莹剔透的明珠镶嵌在大别山区,构成了大别山的水库群,形成了一个沟渠纵横的水利网。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五大水库的丰富库水,六安人民用十字镐、独轮车等简单工具,肩挑手抬,建起了纵横皖西、横贯皖中的淠史杭灌区,创造了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淠史杭灌区纵横交错在岗峦起伏的江淮大地上,沟通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水系,横跨江淮两大流域,使12个县市的800多万亩农田受益,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些地区的“十年九旱,荒岗连绵”的旧貌。

70年后的今天,沿淮河顺流而下,6000余座水库、2100多公里人工河道、约7万公里各类堤防、6600余座水闸、5.5万多处电力抽水站……蓄洪兼筹的治水方针,一系列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护佑”淮水,“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局面已彻底摆脱。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2020年7月20日8时31分,根据国家防总指令,有千里淮河“第一闸”之称、位于安徽阜南县的淮河王家坝闸第16次启用,在开闸的76个小时里,蒙洼蓄洪区共蓄洪3.75亿立方米,为削减淮河洪峰,确保两淮能源基地、京九和京沪交通大动脉安全立下汗马功劳。

千里淮河第一闸——位于阜南县的王家坝闸。

淮河安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2018年10月,《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填补了淮河流域国家区域政策的空白。六安、阜阳、蚌埠等沿淮中心城市迎来发展的政策红利,尤其是2020年9月,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挂牌,此前,蚌埠入选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淮河中心城市蚌埠正努力放大平台的外溢效应,推动沿淮产业错位发展,打造发展繁荣的强劲引擎,创新正引领蚌埠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奔跑。

淮水无声,麦浪滚滚。70多年前淮河战役的主战场,又将重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盛景。从“与水争地”走向“人水和谐”,绿色已成为主打色,奋斗与创新勾勒出希望线条,绘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金色硕果

青砖小瓦、立柱穿梁,典型的大别山区清代中期建筑,这是太湖县刘畈乡胡氏新祠,也是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当地贫苦农民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生活境况和打土豪分田地的情况。党员干部与群众也在这里结下了同生死、共患难的情谊。

这份情谊一直延续至今,金色党徽的光芒洒遍了整个大别山区,党建成为大别山区发展振兴的根基。如何做大做强基层党组织,让金色的光芒更加耀眼?

抬头是山,低头还是山。距岳西县城不过25公里的毛畈村,车行却足足1个半小时,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40户、423人,是典型无企业、无集体经济、无特色产业的“三无”村,村里负债60多万元,连开会会务费都没有,究其致贫根源,村“两委”长期不健全是根本原因。

基层强不强,关键看“头雁”,配强“两委”班子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为强化“两委”班子建设,安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以“两委”班子的“头雁”示范带动,激活干部队伍“群雁效应”。2019年,岳西县所在的安庆市170多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走遍1421个村和社区,对全市村党组织进行全覆盖式政治体检,县乡党委选派了1421名党建指导员,有效实现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晋位升级。

头雁领飞,群雁齐进。“两委”班子强起来,带动当地干部动起来,搅动基层活起来,“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顺势而来。

“要想富,先修路”,大别山区的“四好农村路”成为致富路、景观路。

党建强组织,更要解民忧、汇民意、聚民心。望江县是安徽省16个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县之一,借助信用村建设的有利时机,望江选择基础较好、氛围较浓的2个乡镇25个村先行试点,按照“让一部分人先评起来”的原则,共评定信用户25911户,完成信用户授信12624户,授信金额72674万元,不仅疏通了金融资源流向农村的新渠道,还营造了党员带头、干部示范、人人守信用、村村讲信用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打下了物质、精神基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基层治理、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产业之变,富了百姓,山河之变,美了环境,基层之变,聚了民心,这场脱贫攻坚战是大别山区收获的又一次金色硕果。然而不变的,是百年历史涤荡出的革新之精神,开拓之气魄,奋斗之意气。

历史不会停下脚步,大别山区的改革也将继续前行,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长三角高品质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和康养基地、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时代交给革命老区的新使命。

我们相信,待到杜鹃花开、桂花飘香时,山河巨变的新篇章又将翻开新的一页。

猜你喜欢

大别山区大别山淮河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淮河防总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又见大别山
再见了,大别山
同处大别山,差别为何这么大?
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
桐柏大别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
我生命中的淮河——为纪念治淮60周年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