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影视资源开发

2021-07-22邹贤尧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6期
关键词:影视资源信息

邹贤尧

近些年,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推进经历了如下路径:2015年、2017年教育部与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举办了两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活动”;2017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二十八条明确提出,国务院教育、电影主管部门可以共同推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电影;2018年11月21日,教育部发文《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指出力争用3到5年时间,实现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基本普及,形式多样、资源丰富、常态开展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中小学影视教育之于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人文素养,有效辅助各原有传统课程的教学,等等,自有其价值,其于语文教学的意义就更其突出,特别是影视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会极大利于语文教学的展开与提升。

一、雙重编码,影视资源作为“表象系统”的优势

按美国心理学家佩维奥提出的双重编码理论,人脑中存在两个功能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加工系统,一个是以语言为基础的加工系统,另一个是以意象为基础的加工系统,前者以语义代码储存信息,表征和加工言语信息,由相互联系的言语表征组成;后者以表象代码来储存信息,表征和加工非语言的物体和事件,由相互具有联想关系的意象表征组成。两者构成既相平行又相联系的认知系统,同时运用语言和视觉的形式呈现信息以增强信息的回忆与识别。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语义系统让学生获得并加强知识信息,是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方式,毫无疑问有它特别的优势,以语言文字符号诉诸学生的记忆,一些离散的材料由于有了意义上的联系而被组织起来,使记忆变得相对容易。但其劣势亦显见,单纯的文字易产生单调感、疲惫感,单一的信息传播也阻碍了学生自主获得信息的更多渠道、更多可能性和更多空间。具有形象优势的意象系统便成为语义系统必要的延伸与补充,两者相互联系,构成“参照式”的运作方式。更有效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也正应是语义与意象两套编码系统的同时运行。

相对而言,大脑对于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和速度要好于语义记忆的效果和速度,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意象系统,借助表象的信息加工,以充分开发学生大脑中的认知机能,这于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而在表象系统中,活动的影像又优越于静态的图像,承载了生动故事、丰富内涵的影视作品就更具备利于识读、理解、记忆的优势,它提供给学生极为直观、立体、鲜活、逼真、完整的社会生活画面,诉诸学生的视、听、想象等多种官能并充分调动这些官能,十分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因长期单一地使用语义系统而导致的大脑疲惫、钝化,刺激了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在轻松愉悦的娱乐与审美状态中,完成对于信息的获取与知识的习得。特别是进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和辅助性阅读材料中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完整篇目或节选本),大多有电影或电视剧的改编影像作品,对文学经典在青少年中的传播具有极大的功效。这样的一些改编作品,因其特有的媒体优势,自有文学原著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再者,它们受惠于原著,又反哺原著。通过电影电视的改编,传统的文学经典得到再挖掘,并借助现代资讯得以广泛的延伸与扩散;更有那些被时间淹没的文学经典,被影视等媒介开发出来,从历史深处被唤起与照亮;当代的一些名家名作,更与影视构成及时的互动,许多作品被及时地搬上银幕或电视屏幕,改编影视作品受原著滋养,同时又带动原著及作者迅速走红,在原先的文学小圈子外获得更为广泛的知名度。显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这一块,更应充分调动、利用影视改编这一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借助生动的影像,直观把握进入课文或阅读材料的文学名著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主题内涵等等,而且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文学经典的储备、当下文学信息的获得、同当下文学的与时俱进等等,都十分有益而有效。

“媒介是人的延伸”,借助现代媒介打造的影视作品、多媒体作品,是教师教学手段的有效延伸,这是极为宝贵的教学资源,理应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在人人成为“媒介人”的自媒体时代,中小学教学特别是更宜于语义和表象编码同时运行的语文教学,尤其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介的各种资源,使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得、知识的习得变得更加多元、立体、“轻松”有效。

二、双重把关,中小学师生的影视素养培育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媒介资讯、影视资源,相信为大多数教师所认同,并已成为比较广泛的教学事实。但面对相当繁多芜杂的影视资源,如何更有效地筛选、开发、利用,估计仍然是比较大的问题、难题。

目前的教育情势下,影视资源、影视教育抵达中学生,要经过如下一个线路:与中学生同样欠缺影视素养(或仅是比学生“稍好”)的中小学语文老师,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影视储备,然后作为重要的中转站,作为重要的“二传手”,将影视知识、影视资源———即使是作为语义系统的补充———诉诸中小学生。也就是说,影视资源经过了两次把关,经过了两次筛选,而最终抵达中小学生那里。

库尔特·卢因早在1947年提出了“把关人”理论,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把关人”既可指个人,如信源、记者、编辑等,亦可指媒介组织。中小学生接受影视作品,或在学业中将影视作品作为辅助手段助推语文课的掌握时,其教师便成为最直接的“把关人”,影视信息的“标准”主要由这些教师来把握。“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出决定”,中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直接的“把关人”,直接决定着媒介信息,决定影视资源是否进入其教学渠道,并决定继续或中止传递这些影视信息。

现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影视素养参差不齐,大多数还可能比较欠缺,他们是否能成为合格的“把关人”因而成为一个问题。对信息进行筛选、传递,需要具备规范性、权威性、专业性,因而中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影视资源的整合者、传递者,尚须经过上一层“把关”,于是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就显得比较重要,而这上一层的“把关人”,便是继续教育的执行者———高校的影视课教师,他们负责对影视资源的最初整合、过滤、筛选,对中小学教师的影视继续教育成为设有影视专业的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传统的科目受到继续教育的冷遇,在诸如“阳台上蔬菜种植术”等新兴的课程受中小学教师热捧时,“影视艺术”作为受欢迎程度比较高的培训项目,正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天地里有一番作为。

作为第一重“把关”,高校影视专业的教师凭借他们相对扎实丰厚的专业基础,凭借他们的专业眼力,凭着他们较为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文化、思想、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等多个层面,对影视资源、影视信息予以筛选、整合、编码。然后在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中,既将整合后的影视资源传递给后者,又比较系统地将视听语言、影视美学、影视叙事艺术、影视类型、影视艺术历史、影视制作等影视知识,讲解、传授给后者。这种资源传递与知识传授又要尽量往中小学语文教学上靠,实现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对接。

作为第二重“把关”,中小学语文教师将通过继续教育以及自我习得,将影视知识、影视资源、影视信息“中转”给中小学生。由于直接面对最终的信息接受者———青少年学生,中小学教师的这一道“把关”显得更其重要,不仅要将在继续教育中从高校影视教师那里获得的影视知识与信息充分消化,并且要将之作有效转化,内化为自己的、有特色的东西,有机地融入自己的具体教学中,密切切合中小学生的实际,密切切合中小学教学的实际,实现影视资源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无缝对接。既充分發挥影视资源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接受影视知识与信息中的具体的把关、引领作用,又助推学生总体的影视素养、媒介素养、美学素养的培育与提高。

概而言之,在影视资源抵达中小学生的路径中,在影视资源作为具有优势的表象系统之于中小学教学的具体运用中,经由了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双重“把关”,实现了影视资源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两次对接,展开了对于教师与学生影视素养、媒介素养的双重培育。

三、影视资源整合,爱与美与乐的教育

影视资源的把关过程,主要是对其筛选、过滤、编码的“整合”过程,这种“整合”还是将影视资源与中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的过程。

影视资源本身繁多芜杂,良莠不齐,各种根据文学名著(主要是根据小说,也有根据散文、诗歌)改编的故事片、电视连续剧,各种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呈现文史知识、表现时代背景等的纪录片,各种与教学背景、与课文和阅读材料相关的网络视频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对于年少的中小学生,这些缤纷的影像资源就更是令他们头晕目眩,无所适从,如果不经过精心地筛选、过滤,不加以有效地引导,这些影视资源对于中小学生,或许反而成为一种负担,起到负面作用。对影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因而显得如此重要而且迫切。而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好的分类整合的依据。

找到整合的依据和方式,结合中小学语文教学,结合中小学生的成长,搜集相应的故事片、纪录片、电视连续剧、网络剧等影像资源,整片收录或者剪切片段,按主题或话题或母题等等进行归类,做成文件夹,打包,制成FTP,甚至建立电子影音室、电子博物馆等。整合的依据与方式多种多样,概而言之,从大的方面把握,切合中小学生的成长与教育,可以将纷繁的影视资源按“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乐的教育”予以梳理与整合。

按“爱的教育”整合影视资源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以至整个中小学的人文教学,可提供的反例有让维果拍于1933年的法国电影《操行零分》,牢笼般的寄宿学校,无缘无故的呵斥与体罚,不听从“命令”即被宣布“操行零分”,如此等等严重缺失“爱”的教育,势必在学生的心里埋下“恨”的种子,以致片尾,孩子们占领教学楼顶,将书本、鞋子等从楼顶抛下。具体的片段有:00:31:14—00:32:55,00:34:03—00:38:01。相似的反例还有林赛·安德森拍于1968年的英国电影《如果》,同样是寄宿学校,神秘而专制,允许高年级管理低年级,而这种“管理”主要是体罚,从而导致低年级学生绝地反抗。1988年艾伦·帕克导演的英国电影《迷墙》,也有重点段落着力渲染了这种情感与“爱”严重缺失的教学,影片在00:23:29—00:26:58分钟,在展示了板着面孔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少年主人公的嘲讽、呵斥、鞭打后,紧切一组极富冲击力的怪诞镜头:学生排着队迈着富于节奏却又十分机械的步伐,走向绞绊机,一个个被绞成鲜红的香肠从机器里出来,无情的、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像冰冷残忍的机器一样吞噬、切割着一个个鲜活而年轻的生命。与此相反,“爱的教育”的影视正例最直接的有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2004,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导演),仍然是寄宿学校,仍然有校长对问题学生的残暴高压,所幸来了一位音乐家克莱蒙·马修,他以完全不同于校长的方式教育学生,用音乐与“爱”开启学生封闭的心灵,循循善诱地将最调皮的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后者多年后成为世界著名指挥家。而间接的正例更多,《ET外星人》(美国,1982,斯皮尔伯格导演)十岁男孩艾里奥特与被同伴不小心落在地球上的小外星人E.T.相遇,两人虽然语言上无法沟通,外型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却都有着一颗善良敏感、渴望着爱和呵护的童心,并建立起一种奇妙的心灵感应,E.T.难过的时候,艾里奥特也会感觉忧郁;E.T.病了,艾里奥特也会跟着不舒服;E.T.看到漫画上写着“HELP! HELP”,在学校做青蛙解剖实验的艾里奥特立刻感应到了“救救他”的信号,打开罐子放走了所有青蛙(00:49:51—00:53:11)……片尾这两个不同星球的小男孩生离死别的场景更是感人至深。同为斯皮尔伯格导演、同样是科幻片的《人工智能》(2001),被输入了情感程序的机器男孩大卫,由公司的员工亨瑞及其妻子莫妮卡收养,莫妮卡由拒绝大卫到与大卫产生深厚的母子之情,一部科幻片拍得如同家庭伦理片一样细腻感人,建立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母子之情,更加动人地诠释了“爱”的内涵。这样一些以小孩子为主人公、表达着纯真深切之爱的影视作品,特别适合儿童观看,适合对孩子们进行“爱的教育”。

按“美的教育”整合影视资源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以至整个中小学的人文教学,可提供的例子亦相当丰富。从形式、从影视类型把握,歌舞片特别是其中的代表作《音乐之声》(1965,美国,罗伯特·怀斯执导,经典歌舞片段00:53:16—01:03:00)、《雨中曲》(美国,1952,斯坦利·多南、吉恩·凯利执导)、《黑暗中的舞者》(丹麦,2000,拉斯·冯·提尔执导,经典歌舞片段00:39:23—00:43:32,00:55:41—00:59:57)、《红磨坊》(美国,2001,巴兹·鲁赫曼执导)等因其美妙的音乐、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因其电影的剧场化、生活的诗化艺术化,而特别具备形式美感和诗性特征。一批拍得美仑美奂的纪录片如《生活三部曲》(美国,1956,雷吉奥执导),《天地玄黄》(美国,1992,罗恩·弗里克执导)、《梦与鸟飞行》(法国,2001,雅克贝汉执导)、《帝企鹅日记》(法国,2005,吕克·贾盖执导)、《天与地》(美国,2007)、等,对大自然的美的捕捉,对日常生活的诗意发现和呈现,精美的画面,雄浑的气势,开阔的意境,动听的配乐,诗意的解说,都将带给中小学生美的惊喜、震撼、享受与陶冶,并在这种美的享受中了解丰富的地理、人文、天文、宗教、生物、旅游、摄影等知识,在精彩的解说词中提高自己的文字能力和文学水平。

按“乐的教育”整合影视资源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以至整个中小学的人文教学,一是侧重于给中小学生带来笑声、将他们从紧张的学习中释放出来的影视作品,主要是一些喜剧片代表作,诸如卓别林的《淘金记》(1925)、《城市之光》(1931)、《摩登时代》(1938)等,周星驰的《大话西游》(1994,刘镇伟执导)、《逃学威龙》(1991,陈嘉上执导)等,香港许氏兄弟的《半斤八两》(1976)、《鬼马双星》(1974)等等,以及《家有儿女》(2005,林丛执导)、《武林外传》(2006,尚敬执导)等“室内电视剧”。也包括作为“电视节目资源”的喜剧小品《策划》(2007,赵本山、宋丹丹等)、《家有毕业生》(2010,蔡明、郭达等)。二是借助“表象编码”、以轻松的观影的方式来把握相关概念、知识等,可以借戈达尔的电影名称之为“快乐的知识”,如一些概念、术语等的影像演绎:比如“荒诞”,西班牙导演布努埃尔拍于1974年的《自由的魅影》的几个片段特别能形象生动地说明什么叫作“荒诞”;又如“不可知”,意大利名导安东尼奥尼1966年执导的电影《放大》的结尾(00:58:45—01:02:56),绝好地诠释了这一概念;而意大利导演费里尼1963年执导的《八又二分之一》的开头(00:00:52—00:03:11)、瑞典国宝级导演伯格曼拍于1957年的《野草莓》的开头(00:04:13—00:08:03),对“潜意识”作了非常生动直观的演绎。概而言之,在借助影视资源的学习中,学生获得知识与思想,同时获得愉悦与享受。

对影视资源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依据与方式自是多样,不管怎样的方式,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都是惠及广大中小学生、广大青少年的工程,其间的过程充满艰辛而又充满乐趣,富含启示而又富含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

影视资源信息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订阅信息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影视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展会信息
看影视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