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你得对自己好点了
2021-07-22秋星
秋星
周末和老公吃完饭,瘫在沙发上看电视,金可觉得自己又昏昏欲睡了,这一周下来,她好像也没干太多的事,怎么就是觉得累呢?一集肥皂剧没看完,她已经叹息了好几次,似乎怎么变换身体的姿势都不解乏似的。老公在旁边说:不是前几天体检了吗?这一小会儿,你可是说了7次“好累啊”。在金可的生活里,“好累啊”已经成了常态。通常来说,身体疲乏时,好好睡一觉就可恢复精力。但金可在第二天起床后,仍然疲惫不堪,并且这种“起床后很累的”情况已经持续半年多了。周末上午,她给在社区医院当全科医生的闺蜜打电话,闺蜜问了她平日的症状,说:“既然体检也没发现其他问题,那会不会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征?”这个词金可还是第一次听到,闺蜜解释说:“确实它在生活当中并不常见。但实际上,在近十几年中,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人数却在不停地增加。一旦患上这种疾病,会产生疲劳、无力、易怒、记忆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那什么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如何预防——即日常如何缓解疲劳呢?
慢性疲劳,往轻了说,是“心累”。往重了说,就是“生活无法自理”,甚至“过劳死”。多达 25% 的人有慢性疲劳。但其实很多人不把慢性疲劳当成一回事,不会去看医生,并且这种病误诊漏诊率也很高,所以数据可能会更多。
如何判断自己
有没有疲劳呢?
关于判断自己是不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制定了一个判断标准:在没有受到其他疾病困扰的前提下,如果你的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6个月及以上,且同时有以下症状,就有可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1. 突发的、原因不明的疲劳感;
2. 肌肉酸痛、无力;
3. 只是轻微活动(包括肢体运动、脑力劳动),便出现持续24小时以上的全身倦怠感;
4. 咽痛、头痛、关节痛;
5. 神经精神症状,如怕光、记忆力下降、易怒、注意力和思考能力减退、抑郁等;
6. 睡眠障碍;
7. 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
一旦发现自己符合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要立刻寻求医生的帮助,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什么因素导致慢性疲劳?
1.肠道细菌异常
调节焦虑、睡眠、快乐的5-羟色胺,只有10%在大脑产生,剩下的90%是在肠道中产生的。肠道细菌掌控着大量神经递质的生产工作,这些细菌和我们的情绪息息相关。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紧张时会胃疼甚至呕吐,饥饿时心情特别烦躁等等。而研究表明,慢性疲劳很可能是肠道细菌异常及代谢通路改变的结果。造成细菌异常的原因太多,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长期的精神紧绷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发胃胀气、慢性胃炎。
2.不规律的睡眠习惯
睡不好或者失眠对精神情绪的影响真的特别大,不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党都懂。熬夜、熬了几个晚上后补觉、设置多个闹钟打断了睡眠周期等,都会导致疲劳。
3.不与人社交沟通
我们需要与别人的沟通相处中获得快乐。投入工作时间越长的人越容易有慢性疲劳,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工作,给自己甚至跟朋友出去玩的时间变得很少。疲劳压力下就会感到人生疲劳。
4.饮食习惯加重疲劳感
爱吃甜食:甜食中的糖大多是单糖或双糖,很快会被人体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就会增多,高胰岛素水平是导致人困倦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精白米面吃太多也会引起胰岛素水平升高,加重疲劳。建议减少吃甜食次数,每周不超过两次,并且限制食用量,例如蛋糕每次只吃2~3指宽。吃主食时,把至少1/3的精白米面用全谷物、杂豆代替,粗杂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保持餐后血糖平稳缓慢地升高,避免胰岛素水平过高。
主食吃太少:碳水化合物是我們的大脑、神经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如果主食吃太少,大脑、神经则缺乏充足的能量,就会让人容易疲劳、乏力。另外,主食吃太少,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体内储存的糖原被快速耗尽,会导致水分丢失,蛋白质、脂肪分解。而蛋白质的大量分解会造成肌肉严重损失,人就容易肌肉酸痛、疲劳;在碳水化合物不充足的时候,脂肪无法彻底分解,会产生大量酮体,容易造成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早期表现就是乏力。所以,每天一定要吃主食,大概每餐一拳头。尽量保持三餐主食食材的丰富程度。如整粒燕麦煮成黏黏的粥或饭,对控血脂有益处;红小豆、绿豆、花芸豆等淀粉豆类,血糖反应都很低,且富含延缓消化吸收的成分,加到主食中利于降血脂、控血压。
不吃红肉:红肉,也就是猪牛羊等畜肉,铁含量丰富,如果长期不吃红肉,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这时候人就会感觉疲劳乏力、没有精神。《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日畜禽肉类的摄入量为40~75克。可以每天吃一点红肉,每次控制在1两左右,也可以每周吃3~5次,每次多吃一点,但是“三高”人群一定要少吃。
吃得太油腻:大量脂肪进入小肠,会导致小肠分泌的胆囊收缩素增加,而胆囊收缩素能够促进睡意。建议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每天食用油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25~30克。每次高脂饮食后最好吃几天清淡的食物,避免油脂堆积,减轻身体各器官的负担。还可以换更健康的烹饪方式,比如将油炸、烧烤改为清炖、蒸煮等。
如何缓解
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发病的原因往往并不是特别的明确,因此常常容易陷入自责。他们常常强迫自己强打精神,却发现效率十分低下,因此更加沮丧,陷入恶性循环。实际上,慢性疲劳综合征并非心理病, 我们可以从几个简单的方面入手,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
1.顺应节律,科学管理时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昼夜节律,如果长时间被打破,会干扰体内细胞和肠道细菌的正常活动,进而可能诱发炎症反应,逐渐演变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2.肠道菌群也会影响情绪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会对某些食物、药物和化学物质敏感,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很多患者都会有肠道菌群失衡。肠道菌群的改变会引发抑郁心境、神经衰弱、疼痛、过敏或失眠。肠道菌群的失衡,可以通过饮食来缓解。多吃蔬菜,减少精加工食品的摄入,试着开始一段低碳生活,坚持下去,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3.减少思虑
除了昼夜节律被打破,很多人晚上经常胡思乱想,无法入睡。要知道过分思虑,只会让你自己疲惫不堪,问题也得不到任何解决。试着抛开那些烦恼,列出时刻表,从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慢慢做起,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从心里开始减负,消除疲惫感。也有一些研究表明,逐步进行常规有氧运动可减轻疲劳,增加机体功能,这些运动包括:散步、游泳、骑车、慢跑等。
对抗疲劳感的几种食物
吃法不对可能招来疲惫,但正确的饮食也可以舒缓神经和身体。当你感到提不起精神时,不妨试试这些食物。
坚果、深海鱼:一件事挂在嘴边就是想不起来、提不起精神睁不开眼、心绪不安老想发脾气……这些表现都是大脑要“罢工”的前奏。核桃、开心果等坚果以及三文鱼、金枪鱼等深海鱼中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可以在疲劳时为大脑重新注入能量。坚果含油量高,每天的摄入量控制在一小把以内;深海鱼最好清蒸,少放油盐,它可以代替瘦肉,一周吃2~3次。
枸杞、肝脏:用眼过度会出现眼睛干涩、视物不清等表现。枸杞富含β胡萝卜素,泡水喝就能发挥护眼功效;动物肝脏也富含维生素A,每周摄入20~50克对眼睛具有保护作用。
小米:工作繁多、吃饭不规律,胃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就会产生疲劳感,出现反酸、胀气等症状。小米是养胃法宝,经长时间熬制,特别便于消化。还能促进胃部血液循环,让胃更舒服。粥上浮着的“米油”,也能起到保护胃黏膜的功效。
梨、白萝卜:梨柔软多汁,有清热化痰、生津止渴等功效,生吃或煮水都对咽喉干涩、痒痛、音哑、痰稠等有效;白萝卜有消炎的效果,切片煮水能释放出更多有益成分,可以缓解嗓子肿痛、嘶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