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永铭记,巾帼书传奇

2021-07-22

分忧 2021年7期
关键词:红岩办事处八路军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昕莉昱青

中国革命的成功,新中国的建立,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各行各界的英雄儿女换来的。本期,我们整编推出在中国革命史上充满传奇的三位巾帼英雄的故事,她们或者为中国革命提供落脚点挡风遮雨,或者冲出豪门大户干革命,或者送新婚丈夫走上救国救民征途,她们为我们勾勒出在漫长的、腥风血雨的革命大潮中,四川女性的群体画像:英勇、智慧、坚韧、崇高……

红岩主人饶国模:充满传奇的“革命妈妈”

有这样一位传奇女子:毛泽东1945年到重庆谈判时,曾经“宴请”过她;董必武1946年离渝东迁时,曾代表共产党赋诗答谢她;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后,曾邀请她赴京担任全国政协委员;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曾赞颂她是“革命妈妈”;邓颖超1985年到重庆时,在她的墓前亲手献上一束鲜花。她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房東——红岩女主人饶国模。

为了“实业救国”,她千方百计买下红岩村

饶国模,1895年出生在原四川省铜梁县云露乡,现重庆市大足县国梁乡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父母前后生了4个子女,希望3个儿子成为栋梁材,分别以国栋、国梁、国材为名,希望唯一的女儿成为“国人的楷模”,故为她取名国模。她的两个哥哥从小就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理想,先后加入同盟会。二哥饶国梁还参加了广州起义,被捕后壮烈牺牲,年仅20岁。

受哥哥的影响,饶国模在成都益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参加了刚刚由同盟会改组建立的国民党。她毕业后做了小学教师,与四川省铜梁县的刘国华结了婚。由于刘国华常年不回家,在外面花天酒地,还常常自认为是他养活了她,这更刺伤了饶国模的自尊心。于是,她决定独自创办实业,这样不仅能养活自己和3个孩子,还有助于实现自己“实业救国”的宏大理想。1931年,她靠办了两年女子工业社的积蓄,又变卖了重庆曾家岩的一幢房屋,准备在重庆市郊寻址,兴办农场。

经过打听,饶国模知道红岩嘴有数百亩荒地,早年是一个老肥的祖籍地,后来被军阀圈占用作靶场,后又转手卖给了刘湘手下的一个营长。这个营长准备将它卖掉。饶国模以比原来低三成的价格买下了红岩嘴两百多亩荒地,办起了“大有农场”。从此,她就成了红岩的女主人。

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选址红岩,她倾力帮助

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重庆成立。随着机构的扩大,人员的增多,原机房街、棉花街房屋不够使用,且地处闹市区又分散办公,既不利于工作又不利于防空,周恩来就指示八路军办事处处长周怡和川东特委兼重庆市委书记廖志高重新选址。他们分头考察后,不约而同地把目标定在了红岩嘴大有农场。

当党组织通过饶国模的子女去征求她的意见时,没想到饶国模是那样的开明和爽快。她说:“孩子,我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我还能不同意吗?谁让你们三个娃娃都是共产党员呢!”答应下这件事情之后,饶国模又犯难了:这里没有多余的房子怎么办?女儿刘纯化马上献计:“妈妈,就以我要结婚的名义新修房,如何?”饶国模点头同意了。

不到半年时间,一幢三层楼房在饶国模的农场拔地而起,这就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办公大楼。修建过程中,日本战机对重庆进行了野蛮轰炸,机房街八路军办事处被炸成一片废墟。幸好在空袭前董必武等重要领导同志都转移到了红岩,由饶国模腾出房间让他们居住。办事处的其他同志也在空袭的当晚全部搬到红岩。房子不够住,她发动民工帮助搭建临时席棚,整整忙了一天一夜,才把办事处全体人员安置下来。

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驻红岩的8年中,饶国模尽其所能,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办事处往来人员多,她拨出一处房屋作为招待所;办事处干部子女多了,她又拨出一处房屋作为托儿所;办事处年轻人多,喜欢运动,她就划出一块地方作篮球场;办事处的同志想学延安的大生产运动,她就划出一块地作为生产园地;办事处有几位同志得了慢性病,住院费太昂贵,她又腾出房屋作疗养所;办事处有几位同志去世,无合适地方安葬,她又划出一块地方作墓地。

饶国模的大有农场俨然成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后勤部、接待站和庇护所。在饶国模的倾力帮助下,自从党在红岩建立国统区的指挥中心起,红岩也就成了国统区的小解放区和革命圣地,人们习惯叫它“红岩村”。

毛主席设宴,董必武赠诗向她深情致谢

1945年8月,毛泽东主席赴重庆谈判,在红岩八路军办事处住了41天。当他听了周恩来介绍饶国模的情况后,非常感慨:“这样的人在延安也不多啊!一个人干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干好事。将来革命胜利了,我们得好好感谢她。”接着,毛主席问周恩来:“我们还有没有钱?”周恩来说:“她不会要我们的钱。”毛主席笑了:“恩来,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我是问有没有钱请她吃顿饭?”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毛主席在办事处宴请了饶国模和她的二儿子刘参化。

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结缘红岩的日子里,饶国模和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王若飞等老一辈革命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常常在一起诗词唱和,抒发情怀。1946年5月,南方局东迁南京前夕,董必武特地为饶国模的大有农场题写了场名并赠诗致谢:“八载成功大后方,红岩托足少栖遑。”“铜梁饶国模女士,豪爽好客,渝郊红岩经营农场,欣然延纳,结庐其间,忽忽八年矣。当胜利还都,赠一绝志谢。”真是情深谊厚啊!

为国捐出红岩了却心愿

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东迁南京后,将所使用的房地产归还红岩女主人。饶国模在八路军办事处大楼办起红岩小学,让一些地下党员和游击队员在学校里以教书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48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7月1日,饶国模向党献上了一方鲜红的丝绸,上面用毛笔工整地写着她对党的敬意:

“……值此西南解放后第一次公开庆祝伟大纪念之日无所奉祝,特将重庆市红岩村内房屋两栋、果园一辐,连同地皮一千方丈敬献我人民政府。盖抗战时期此地为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毛主席及党国诸先进均曾光临,地名红岩符合红军发祥之兆。谨献此地深表敬惠,并作永次纪念之敬祈。

中共中央西南局允纳。

一九五0年中共成立二十九周年纪念日

饶国模敬礼”

从此,红岩同井冈山、韶山、延安一样,被列为全国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60年,饶国模因脑出血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她的传奇人生将和红岩的历史一起,永远被人们所铭记。(资料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杨汉秀:从军阀侄女到革命烈士

1913年8月15日,在四川省广安县龙台乡一个有名的大地主庄园“杨氏泽庐”里,一个女孩呱呱坠地,她就是杨汉秀。女孩的父亲杨懋修在当地赫赫有名,是个大地主,家有仓库座座,良田万顷。小女孩的大伯、杨懋修的大哥杨森更加显赫,是四川有名的大军阀。杨汉秀衔着金钥匙出生,又是杨懋修的独生女,在杨氏家族女儿辈中排行老大,深受全家器重喜爱。

1949年9月17日,大军阀杨森下令逮捕了一名36岁女子,并密令将其杀害。这名女子就是他的亲侄女杨汉秀,此时,她的小女儿还不到一岁。

1977夏天,在重庆市与巴县交界处的金刚坡,附近农民在一个破碉堡里发现了一具尸骨:女性的头发还是黑黑的,灰白的尸骨已快发朽,两只手骨并在一起。上面还扣着已经锈蚀的一副手铐。经相关部门调查,确定这具遗骨就是烈士杨汉秀。

从养尊处优的大家闺秀到英勇不屈被杀害,再到一具白骨,杨汉秀烈士短暂的一生就是一部壮烈的巾帼传奇,让人崇敬,更让人心痛。那该是怎样的一颗勇敢无畏的心——

挣脱豪门大院干革命

虽然出生于豪门富户,杨汉秀在这城堡式的庄园里生活却一点也不幸福。这里有不少规矩:不准外出,不准上学,不准自由婚姻,必须缠脚等等。家里人强行用布把她的脚缠得紧紧的,并早早给她订下了婚事。杨汉秀对这些非常反感,非常执拗,家里人拿她没办法。

杨森的大儿子杨汉秀的堂哥杨汉忻在天津读书,在党的教育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他是个进步青年,也是杨家第一个主动剥离原生家庭的人。杨汉忻遭到北洋军阀逮捕。杨森保释了儿子,杨汉忻回到老家后,经常给汉秀讲军阀怎么剥削穷人,人民怎么受苦,民族怎么危机,不外出不知天下事,不读书不知民族难。杨汉秀更加心动了,她要寻找新的生活道路。

经过杨汉秀的软磨硬泡再三要求,家里终于让她外出读书了。家里虽然只准汉秀进教会学校上学,但对杨汉秀来说有了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

1926年9月5日,英帝国主义在四川万县制造了“九·五”惨案,成片房屋被毁坏,上千百姓遭伤亡。时年13岁,随父亲在万县读书的杨汉秀亲眼目睹了“九·五”惨案,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同时,杨汉秀还有机会经常接近在20军任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的朱德,深受革命影响,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思想在杨汉秀心中渐渐生根发芽。

1937年,杨汉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星芒报》报社做校对。不久,她坚决退掉家庭的包办婚姻,自愿和小学教员赵致和结婚。婚后与丈夫同去上海,补习功课,学习外语,准备去外国留学。抗日战争爆发时,杨汉秀正回乡生孩子,丈夫这时不幸病故。

悲痛交加的楊汉秀从报上得知朱伯伯(朱德)是八路军总司令,正带着部队在太行山作战。于是,她强忍悲痛,放下孩子和家庭,北上抗日。1939年杨汉秀随朱德到延安,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在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巾帼风骨照耀青史

抗日战争胜利后,进行国共谈判,当时在延安的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王维舟把杨汉秀介绍给周恩来副主席,她于1946年9月随周副主席回到重庆。由于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发动了内战,杨汉秀一下飞机就遭到特务的监视,她在红岩村(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住了一个晚上,便转到渠县农村从事地下工作。

下乡后,杨汉秀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把佃户组织起来,以练团防和打太极拳的名义,培训地下武装,还把自己陪嫁的3000挑的田产卖了购买枪支弹药,用以支援华蓥山游击队,或作革命斗争的活动经费。1946年8月至1947年2月底,由于中共四川省委的王维舟和吴玉章被迫先后撤离。她失去了同党组织的秘密联络,同时也受到特务们的监视和骚扰。

1948年春,党组织派熊扬与杨汉秀接上联系。渠县党组织要求她为华蓥山的起义队伍筹措军需物资。于是,她将建房款购买枪支、粮食、衣物,设法聚集和转运。同年8月,她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由渠县押到重庆渣滓洞。

1949年4月,杨森在族内亲人的央求下,不得已于1949年4月将杨汉秀保释出狱,接到杨公馆中住下,责令她不准再参与共产党活动,并提出送她到美国去生活,但遭到她义正严辞的拒绝。重庆“九·二火灾”发生后,杨汉秀以其亲眼所见之事实,当面斥责杨森反动成性并揭露国民党妄图将此重大事件的责任嫁祸于共产党的险恶用心。两人吵了起来,杨森恼羞成怒,命令刑警处处长张明选将杨汉秀秘密逮捕关押,随后又下令将其处死。

11月23日,杨森溃逃前夕,下令刑警处将她拖进一辆小轿车内勒死,并将其遗体抬到破碉堡中掩埋。

1980年11月25日,重庆市民政局和重庆“美蒋罪行展览馆”将杨汉秀遗骨移葬于重庆市“一一二七”烈士陵园,英灵归位,烈士安息!(本文来自综合公开历史资料)

一代军嫂游文彬:深明大义,苦难何惧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不由得想起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军人,和他们背后的军嫂。

新婚送丈夫追求救国真理

整整100年前,1920年2月24 日,妙龄女郎游文彬和青年才俊董朗幸福地结合了。

董朗,原名嘉智,号仲明, 1894年4月24日出生于今成都龙泉驿。

婚后,他们的日子安宁甜蜜。可青年董朗接受了“五四”反帝反封建思想,变卖了4亩土地,要到更大的世界去追求光明,寻求救国济民的真理。

与丈夫一起才生活了9个月的文彬已有身孕,她虽舍不得丈夫离去,但深明大义,毅然支持丈夫远行,还主动回娘家为丈夫筹集路费。

离别的前夜,她请求丈夫为腹中的孩子取名字。丈夫沉思了好一会,告诉文彬,孩子叫“万任”。万任,就是要孩子长大后担负起为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谋福利的重任。

第二天黎明,腆着大肚的游文彬拎着马灯、油纸伞, 把装有换洗衣物和东拼西凑来的银圆打好包裹,递给丈夫。她一夜未眠,眼圈发红,声音哽咽,要他多保重。

前两天熬夜做了双布鞋,想到丈夫走远路,就纳了双层底。董朗接过布鞋,动情地抚摸着。

文彬又送给丈夫几粒红豆,寄托离情别意。董朗把寄托相思的红豆放进贴胸的衣袋,伸手把妻子揽进怀里。

“你一定要回来啊……”文彬心中有万般的不舍。

谁知这一别,竟是生离死别!

丈夫牺牲,儿子早逝

1927年7月,文彬收到丈夫从武汉寄来的一封信, 要她带着未曾谋面的孩子前去相聚。她欣喜若狂,立刻东挪西借凑足盘缠,带着6岁的儿子与三弟董嘉敏一起赶赴武汉。

不料,7月15日,汪精卫背叛了革命。武汉顿时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董朗早已随叶挺率部去了南昌。唯一留下的是一只箱子。

文彬未见到丈夫的半点儿影子。箱子里有他在黄埔军校时穿的军装,有一枚省港大罢工奖章,还有一张他身着军大衣的相片。千里迢迢赶来和父亲相见的年仅6岁的儿子,能够看见到父亲的模样,就仅仅是这张身着戎装的小小照片!

文彬在武汉寻觅几个月,没有丈夫一丝消息,只好带着儿子与三弟回川了。丈夫留下的军衣是无法带走的,只好忍痛扔进了长江,那枚奖章和相片就缝进棉衣里悄悄带回。

1932年10月,董朗牺牲。在极端艰难的日子里,文彬含辛茹苦,侍候婆母,教育儿子,支撑起这个家。家贫出孝子,儿子终于不负母望,1945年考入四川大學法律系,后来也加入共产党,走上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道路。文彬笑了,在那无数极度思念丈夫的日子里,儿子的成才无疑是她最大的安慰。不料,在42岁那年,董万任身患胰腺癌,英年早逝。

饱经苦难,无怨无悔

董朗牺牲的消息传来时,文彬在悲痛之余,仍然教育子女矢志不渝,追求光明。

1945年,中共七大追认董朗为“革命烈士”。1954年,文彬收到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周恩来、董必武、陈庭、徐向前等领导和战友先后写材料回忆和赞颂董朗的革命功绩。他为革命立下的功劳,也逐渐被后人发掘查实。

董朗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曾任红二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曾与周恩来、贺龙、叶挺、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并肩战斗,率先发动南昌起义,是我军创始骨干成员,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高级将领,海陆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重要创建者与领导人,战功赫赫,也是成都地区牺牲的最高级别的红军将领。

丈夫和儿子都在盛年离去,文彬万分悲痛,但面对严酷的生活现实,她和儿媳两代孀居的女人坚强地挺立着。组织上曾多次提出在经济上给予一定援助, 但是每次都被游老太婉言谢绝。唯一一份“救济”是游老太作为烈士遗孀,每月从政府那里领取的10元抚恤金。

像董朗这样的革命先烈是无比伟大的,而在他们身后,那些把儿子、丈夫送去革命的母亲、妻子也同样伟大。她们是大地,是故乡,是炊烟,是亲情,是漫长的等待、担惊受怕、刻骨铭心的思念,一辈子的挂牵。

1987年12月21日,共和国第一代军嫂游文彬老人,饱受对丈夫的思念之苦和人生磨难之后,安详地合上双眼,享年87岁。

猜你喜欢

红岩办事处八路军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C-IDEA设计奖入围作品选登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三)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成立福建省办事处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浅析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八路军风采录
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