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的影响研究
——基于二象对偶论的实证分析

2021-07-22钟宏伟宋俊楷

西北人口 2021年4期
关键词:促进性迁入地抑制性

田 里,钟宏伟,宋俊楷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昆明 650091)

一、引 言

当前和未来,旅游业都是拉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旅游业具有明显的“两面性”(Janus-faced)[1]特征,它在推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在许多方面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阿姆斯特丹、威尼斯、巴塞罗那等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均爆发了针对旅游发展负面影响的抗议活动[2],抗议的焦点之一就是外来旅游劳工移民涌入,给当地社区造成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许多旅游目的地需要从其他地区引入外来经营户,聘用工作人员,以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激发市场活力,缓解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短缺[3]。然而,近年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实践表明,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的影响是复杂和多样的,在为迁入地创造价值、推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发展挑战[4]。如不能有效加以应对,甚至可能造成具有较大负面影响的社会事件。针对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的影响,国内外学界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

旅游劳工移民概念国内主要存在两种定义方式,即概念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概念性定义较具代表性的是国内学者杨钊(2019)的定义,他认为旅游劳工移民是由于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本地旅游劳工出现数量或结构上的不足而引起旅游地以外的劳工迁入并在旅游行业从业超过一定时间期限的移民[5],该定义被许多学者所接受和采用[6][7]。技术性定义方面以崔芳芳等(2012)的研究较有代表性,其将旅游劳工移民定义为在户口所在地之外(跨越县市范围)的旅游目的地,从事旅游行业超过一定期限(离开户口所在地6个月以上),并存在定居或长期居住行为的外来人口群体[8]。概念性定义更加侧重旅游劳工移民现象发生的原因,而技术性定义则从空间和时间范围上明确了旅游劳工移民的界定标准。

旅游劳工移民的影响研究涉及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维度。积极影响研究方面,站在满足劳动力需求的角度,有学者提出,旅游劳工移民的积极影响在于填补迁入地旅游业劳动力总量的不足,减轻迁入地人力资源压力,促进劳工市场细分化等方面[9]。杨钊等(2019)也认为,旅游劳工移民有助于缓解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人才短缺问题[5]。站在强化社区联系的角度,姜辽等(2016)通过研究发现,虽然旅游劳工移民的积极影响最初体现在经济价值方面,但之后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延伸到了亲情制造和地方认同层面[10]。并有助于推动探亲访友旅游的发展[11]。此外,也有研究者提出,旅游劳工移民还会促进旅游地基础设施完善[12]。随着旅游劳工移民的涌入,目的地传统建筑得到了修缮和改造,具备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功能[13]。

旅游劳工移民的消极影响体现在文化、经济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文化影响方面,旅游劳工移民迁出地的消费文化对以原始宗教、亲属关系为主导的迁入地本土文化构成冲击和威胁,可能导致迁入地社会文化发生异化或趋向同质化[14]。经济影响方面,Konan(2011)研究了劳动力迁移对夏威夷经济的影响,提出旅游劳工移民迁移对案例地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可能制约目的地旅游消费的增加[15]。王舒媛等(2017)则认为,旅游劳工移民会造成迁入地就业结构的两极分化,外来劳工更多担任管理和技术型岗位,而当地社区居民则多承担基层工作[16]。管理影响方面,旅游劳工移民可能会带来社会治安风险,增加目的地公共管理难度[2]。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旅游劳工移民影响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迄今为止的研究还存在如下值得进一步探究之处。首先,现有国内外研究多采用定性的访谈和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某种类型的影响,但缺少评价综合影响的整体理论模型。此外,现有的旅游劳工移民影响研究更加关注影响的形成原因与表现方式,缺少对影响方向、强度、类型的量化评价研究。本文在划分5种影响领域的基础上,将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的影响划分为促进性影响和抑制性影响两种方向,利用二象对偶理论建立评价模型,形成指标体系,对影响的状态、过程和强度进行了评价分析,以期为有关部门的决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二、模型设定、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本文借鉴系统学的“二象对偶理论”,构建能够综合度量和评价旅游劳工移民影响状态和影响大小的二象对偶评价模型。根据二象对偶理论,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着以二象为结构,以对偶为机制的二象系统[17],任意一个系统均可以划分为两个互相对应的子系统[18],即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两者关系中既包含制约又包含协同,即对偶关系[19]。该理论适用于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等研究领域。由于旅游劳工移民的影响系统也兼具过程性和状态性特征,故适合采用二象对偶理论来构建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

1.影响状态测度模型

结合已有旅游影响研究理论成果[20],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的影响可以划分为5个子系统,即社会影响子系统、经济影响子系统、文化影响子系统、环境影响子系统和管理影响子系统。

影响状态模型主要用于对旅游劳工移民各影响子系统的促进性影响与抑制性影响进行量化测度。具体公式为:

式中的S1、E1、C1、Z1、M1分别代表社会影响、经济影响、文化影响、环境影响、管理影响5个子系统的状态数值;w(a、b、d、f、g)为指标权重,X(S、E、C、Z、M)为促进性影响分值,Y(S、E、C、Z、M)为抑制性影响分值。

2.影响方向评价模型

影响过程模型主要用于对旅游劳工移民影响的方向进行评价,该评价模型的内在逻辑是通过各个子系统的促进性与抑制性影响分值之比来确定子系统影响的方法,具体公式为:

式中的S2、E2、C2、Z2、M2分别为社会影响、经济影响、文化影响、环境影响、管理影响5个子系统促进性影响与抑制性影响的比值。

3.影响强度评价模型

影响强度评价模型主要用于对旅游劳工移民各个影响子系统的影响强度进行评价,具体公式为:

式中的TLM(S)、TLM(E)、TLM(C)、TLM(Z)、TLM(M)分别为旅游劳工移民影响5 个子系统的影响强度数值,其他同上。

(二)指标选取

1.指标选取

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的影响涉及社会影响、经济影响、文化影响、环境影响和管理影响5 个维度(见图1)。因此,本文将从这5 方面构建旅游劳工移民影响指标评级体系。同时,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的影响又具有正、负两面性(促进性和抑制性),因此每种影响的评价指标既包括促进性指标,也要包括抑制性指标。

图1 旅游劳工移民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旅游影响和旅游劳工移民影响相关理论,本文在征询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基础上,对指标进行选择和优化,最终确定了旅游劳工移民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1个目标层、5个要素层指标,10个因子层指标以及30个评价要素(见表1)。

表1 旅游劳工移民影响测度评价指标体系

2.指标分析

(1)社会影响指标

社会影响方面,旅游劳工移民给当地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按照影响性质大体可以划分为促进性和抑制性两个影响方向。促进性是指旅游劳工移民使迁入地社区联系更加紧密,人们愿意参与公共事务,并支持旅游发展。因此,选择景区决策参与水平(Xs1)、公益活动参与水平(Xs2)、旅游发展支持水平(Xs3)等指标来衡量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社会的促进性影响。抑制性是指旅游劳工移民使迁入地社区更加疏离,失业率上升,大量原住居民被迫迁出。因此,选择本地居民流失率(Ys1)、本地居民失业率(Ys2)、本地社区离散度(Ys3)等指标来衡量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社会的抑制性影响。

(2)经济影响指标

经济影响方面,旅游劳工移民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按照影响性质大体可以划分为促进性和抑制性两个影响方向。促进性是指旅游劳工移民使迁入地的旅游消费扩大,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增多。因此,选择旅游经营收入(Xe1)、旅游接待人数(Xe2)、旅游就业选择(Xe3)等指标来衡量旅游劳工移民对旅游目的地经济的促进性影响。抑制性是指旅游劳工移民使迁入地的物价水平快速升高,居民收入两极分化,旅游收入漏损扩大。因此,选择旅游收入分化水平(Ye1)、物价水平分化程度(Ye2)、营业收入分化水平(Ye3)等指标来衡量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经济的抑制性影响。

(3)文化影响指标

文化影响方面,旅游劳工移民给当地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按照影响性质大体可以划分为促进性和抑制性两个影响方向。促进性是指旅游劳工移民使迁入地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新旧文化融合发展。因此,选择本地文化开放度(Xc1)、传统文化传承度(Xc2)、民俗文化丰富度(Xc3)等指标来衡量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文化的促进性影响。抑制性是指旅游劳工移民破坏传统文化,造成文化异化、文化商业化等结果。因此,选择文化商业化程度(Yc1)、文化同质化程度(Yc2)、传统文化流失程度(Yc3)等指标来衡量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文化的抑制性影响。

(4)环境影响指标

环境影响方面,旅游劳工移民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按照影响性质大体可以划分为促进性和抑制性两个影响方向。促进性是指旅游劳工移民使迁入地卫生条件改善,资源保护与利用效率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因此,选择资源保护程度(Xz1)、资源利用效率(Xz2)、环境卫生水平(Xz3)等指标来衡量旅游劳工移民对旅游目的地环境的促进性影响。抑制性是指旅游劳工移民使迁入地环境承载力受到威胁,环境协调性遭到破坏,生态环境管理难度加大。因此,选择装修风格差异水平(Yz1)、空间拥挤差异水平(Yz2)、环境治理差异水平(Yz3)等指标来衡量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环境的抑制性影响。

(5)管理影响指标

管理影响方面,旅游劳工移民给当地管理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按照影响性质大体可以划分为促进性和抑制性两个影响方向。促进性是指旅游劳工移民使迁入地公共管理水平、行业自治和社区自治水平得到提升。因此,选择管理制度开放程度(Xm1)、自治组织开放程度(Xm2)、行业协会开放程度(Xm3)等指标来衡量旅游劳工移民对旅游目的地管理的促进性影响。抑制性是指旅游劳工移民使迁入地政策惠及面缩小,基础设施建设和治安管理难度加大。因此,选择政策惠及偏移程度(Ym1)、治安管理偏移程度(Ym2)、基础设施偏移程度(Ym3)等指标来衡量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管理的抑制性影响。

3.指标评价标准

(1)影响方向评价标准

鉴于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的影响存在促进和抑制两种方向,故本文借鉴与之相似的旅游景区孤岛效应测度模型[21],建立了“P/I”模型,即“促进性(Promotional)—抑制性(Inhibitory)”评价模型。公式为:

式中的Ii表示旅游劳工移民影响方向评价数值,具体对应社会影响(S)、经济影响(E)、文化影响(C)、环境影响(Z)、管理影响(M)5个子系统的影响方向分值;Yi表示不同类型的旅游劳工移民的促进性影响得分;Xi表示不同类型的旅游劳工移民的抑制性影响得分。当某影响子系统的│Ii│>1时,该子系统的影响为促进型;当某影响子系统的│Ii│=1时,该子系统的影响为中和型;当某影响子系统的│Ii│<1时,该子系统的影响为抑制型(见表2)。

表2 旅游劳工移民影响评价标准

(2)影响类型评价标准

在评价社会影响、经济影响、文化影响、环境影响、管理影响5个子系统的影响方向基础上,本文按照影响的强度和显著性将旅游劳工移民对迁入地的影响划分为“零散”“规模”和“调整”三个主类型;具体到5 个子系统中又可分为15 个分类型(见表3),具体的分类体系及判断标准如下:

表3 旅游劳工移民影响分类体系及判断标准

首先,影响强度的取值范围是0~1之间,分值越接近1说明影响强度越大,分值越接近0说明影响强度越小。

当分值为0.1以下时,为轻度零散型影响。将5个子系统影响强度进行对比可得:当S>E、C、Z和M,属于零散型社会影响;当E>S、C、Z和M时,属于零散型经济影响;当C>E、S、Z和M时,属于零散型文化影响;当Z>E、S、C和M时,属于零散型环境影响;当M>E、S、C和Z时,属于零散型管理影响;当E=S=C=Z=M时,属于零散型同步影响。

当分值为0.1~0.6 之间时,为中度规模型影响。将5 个子系统影响强度进行对比可得:当S>E、C、Z和M,属于规模型社会影响;当E>S、C、Z和M时,属于规模型经济影响;当C>E、S、Z和M时,属于规模型文化影响,当Z>E、S、C和M时,属于规模型环境影响;当M>E、S、C和Z时,属于规模型管理影响;当E=S=C=Z=M时,属于规模型同步影响。

当分值为0.6 以上,为高度调整型影响。将5 个子系统影响强度进行对比可得:当S>E、C、Z和M,属于调整型社会影响;当E>S、C、Z和M时,属于调整型经济影响;当C>E、S、Z和M时,属于调整型文化影响;当Z>E、S、C和M时,属于调整型环境影响;当M>E、S、C和Z时,属于调整型管理影响;当E=S=C=Z=M时,属于调整型同步影响。

(三)数据获取

1.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案例地实地调研获取的问卷数据和收集到的相关统计数据。丽江古城是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地、5A级旅游景区,也是典型的旅游劳工移民迁入型社区。1997年开始,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原本的社会功能分区发生变化,常住人口结构随之改变,大量原住居民迁出的同时,也有大批劳务人员涌入成为“新丽江人”[22]。因此丽江古城作为研究旅游劳工移民影响的案例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20年10月和11月,调研团队两次前往丽江古城开展问卷调查,获取研究数据。由于研究对象(丽江古城景区旅游劳工移民)的总体数量缺少确切的统计数据,因此采用了非随机的判断式抽样方法进行样本选取。这种抽样方法要求研究者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来确定抽样标准。参照旅游劳工移民的技术性定义[8],同时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对案例地和研究对象造成的影响,最终确定样本选择的标准为离开户口所在地,并在丽江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工作满一年以上,对疫情发生前后的案例地状况均有亲身感受的旅游劳工移民。并且,在问卷发放和问卷填写过程中,调查人员均要提醒被调查者综合考虑疫情发生前后的状况来填写问卷。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65份,回收率为88.3%(见表4)。

表4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n=265)

2.数据处理

(1)无量纲化

由于收集到的数据类型包括总量数据、比例数据和分类数据等,本文采用阈值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借鉴前人经验[23]和本研究的实际情况,具体公式为:

式中的Zij是第i个对象中第j个指标的原始指标值,min(Zj)为指标最小值,max(Zj)为指标最大值,Z'ij是Zij无量纲化的计算值。取值范围为[0,1]。此外,由于本文处理后的数据不存在0、1或者负数等特殊数值,故无需进行验证。

(2)权重确定

权重是对评价过程中某一指标重要程度的反映,确定指标权重的过程被称为加权,加权又分为主观加权和客观加权,具体包括专家意见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为了使权重系数尽可能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本文借助MATLAB 9.7软件,采用相对客观的熵值法来确定权重,具体步骤如下[24]。

第一,计算信息熵值ej,公式为:

第二,计算指标信息效用值dj,公式为:

式中的dj取决于信息熵ej与1之间的差值。

第三,计算评价指标权重wj,公式为:

式中的wj是评价指标j的权重值。

三、分析评价

(一)影响方向评价

1.社会影响

采用旅游劳工移民影响方向评价模型,对旅游劳工移民社会影响进行测验(如表5 所示)。其中,旅游劳工移民社会影响方向数值为0.508,小于1。根据评价标准,旅游劳工移民社会影响为抑制型。

表5 旅游劳工移民社会影响方向数值

2.经济影响

采用旅游劳工移民影响方向评价模型,对旅游劳工移民经济影响进行测验(如表6 所示)。其中,旅游劳工移民经济影响方向数值为1.059,大于1。根据评价标准,旅游劳工移民经济影响为促进型。

表6 旅游劳工移民经济影响方向数值

3.文化影响

采用旅游劳工移民影响方向评价模型,可对旅游劳工移民文化影响进行测验(如表7 所示)。其中,旅游劳工移民文化影响方向数值为0.983,小于1。由此可得,丽江古城旅游劳工移民文化影响为抑制型。

表7 旅游劳工移民文化影响方向数值

4.环境影响

采用旅游劳工移民影响方向评价模型,可对旅游劳工移民环境影响进行测验(如表8所示)。其中,旅游劳工移民环境影响方向数值为1.288,大于1。由此可得,丽江古城旅游劳工移民环境影响为促进型。

表8 旅游劳工移民环境影响方向数值

5.管理影响

采用旅游劳工移民影响方向评价模型,对旅游劳工移民管理影响进行测验(如表9 所示)。其中,旅游劳工移民管理影响方向数值为0.597,小于1。由此可得,丽江古城旅游劳工移民管理影响为抑制型。

表9 旅游劳工移民管理影响方向数值

(二)影响强度评价

1.社会影响

采用旅游劳工移民影响强度测度模型,对丽江古城旅游劳工移民社会影响强度进行测度(如表10 所示)。其中,旅游劳工移民社会影响强度数值为0.032。根据旅游劳工移民影响强度评价标准,丽江古城的旅游劳工移民社会影响仍处于零散阶段,未形成一定规模。

表10 旅游劳工移民社会影响强度数值

2.经济影响

采用旅游劳工移民影响强度测度模型,对丽江古城旅游劳工移民经济影响进行测度(如表11 所示)。其中,旅游劳工移民经济影响强度数值为0.121。根据旅游劳工移民影响强度评价标准,丽江古城的旅游劳工移民经济影响处于规模阶段,尚未进入调整阶段。

表11 旅游劳工移民经济影响强度数值

3.文化影响

采用旅游劳工移民影响强度测度模型,可对旅游劳工移民文化影响进行测度(如表12所示)。其中,旅游劳工移民文化影响强度数值为0.084。根据旅游劳工移民影响强度评价标准,丽江古城的旅游劳工移民文化影响处于零散阶段,尚未进入规模阶段。

表12 旅游劳工移民文化影响强度数值

4.环境影响

采用旅游劳工移民影响强度模型,可对旅游劳工移民环境影响进行测度(如表13所示)。其中,旅游劳工移民环境影响强度数值为0.133。根据旅游劳工移民影响强度评价标准,丽江古城的旅游劳工移民环境影响处于规模阶段,未达到调整阶段。

表13 旅游劳工移民环境影响强度数值

5.管理影响

采用旅游劳工移民影响强度测度模型,可对旅游劳工移民管理影响进行测度(如表14所示)。可得,旅游劳工移民管理影响强度数值为0.072。根据旅游劳工移民影响强度评价标准,丽江古城的旅游劳工移民管理影响处于零散阶段,尚未进入规模阶段。

表14 旅游劳工移民管理影响强度数值

(三)影响对比评价

参照旅游劳工移民影响的方向评价标准可以得出,经济影响(1.059)和环境影响(1.288)为促进型,而社会影响(0.508)、文化影响(0.983)、管理影响(0.597)均为抑制性。因此,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劳工移民的迁入在经济方面可能有助于增加旅游收入、扩大迁入地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岗位。在环境方面可能有助于提升迁入地卫生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对丽江古城的经济和环境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给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旅游劳工移民在社会方面可能会导致社区居民流失、原住民失业率提升。在文化方面可能会导致文化商业化、传统文化消逝、文化异化等。在管理方面可能导致社会治安案件、涉旅矛盾纠纷增多、增加景区的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压力。

参照旅游劳工移民影响的强度评价标准可以得出,环境影响(0.133)>经济影响(0.121)>文化影响(0.084)>管理影响(0.072)>社会影响(0.032)。并且,旅游劳工移民对社会、文化和管理的影响均为零散型影响,而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则为规模型影响。结合各种影响子系统方向的评价可以进一步得出,旅游劳工移民所带来的促进性影响,即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为规模型的,而带来的抑制性影响为零散型的。其中,规模型的环境影响和零散型的文化影响分别在促进性和抑制性影响中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总体来说丽江目前还处于旅游劳工移民迁入影响的“红利期”,旅游劳工移民迁入的积极影响相对明显,尤其是环境领域的积极影响。但需要警惕的是,旅游劳工移民迁入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在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多个领域开始显露,尤其是文化领域的负面影响。如果对影响的方向和强度不能进行有效监测,并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可能会导致负面影响的强度和范围不断扩大,抵消正面影响,构成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阻碍。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云南丽江的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地丽江古城为案例地,借鉴系统学的二象对偶理论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实地发放问卷,收集相关统计资料,对旅游劳工移民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管理影响进行了实证测度和评价。评价结果得出:(1)从影响的方向上看,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总体为促进性影响,社会影响、文化影响和管理影响总体为抑制性影响。(2)从影响的强度上看,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为中度显著的规模型影响,而社会影响、文化影响和管理影响均为轻度显著的零散型影响,不存在高度显著的调整型影响。(3)旅游劳工移民的正面影响(环境和经济影响)属于中度显著的规模型影响水平,而负面影响(文化、社会和管理影响)属于轻度显著的零散型影响水平。并且,规模型的环境影响在正面影响当中更加显著,零散型文化影响则在负面影响当中最为显著。

根据实证评价结论和案例地的现实状况,各级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强化促进性影响和调控抑制性影响的目标思路,建立影响综合管理框架。首先要建立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管理影响在内的影响管理评价标准,并将评价标准具体细化为可以进行监测的量化指标。其次,要形成跨部门的合作机制,推动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管理相关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联动,持续、动态监测各项指标,明确现有状况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最后,当监测结果表明质量标准受到违反时,就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调控、响应。

猜你喜欢

促进性迁入地抑制性
抑制性建言影响因素研究评述与展望
迁移创业者:一个分类研究框架
基于抑制性自突触的快慢对神经元簇放电节律模式的研究
论我国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发展和完善——从抑制性规制到激励性规制
迁移前后移民与土地关系研究
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
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意义与价值
浅谈“以学定教”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促进性
三峡移民后代归属感调查研究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脊髓背角III层甘氨酸能神经元投射至II层放射状神经元的抑制性环路发生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