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鲜切花产业发展研究

2021-07-22苏惟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黑龙江粮食 2021年6期
关键词:切花花农寒地

□ 苏惟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近年来,随着国民对于高质量生活追求的不断提升,花卉行业在绿化美化城市、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黑龙江省具有寒地气候条件的特点,发展寒地花卉产业具有其独特性与适宜性,具备比较优势与市场潜力。因此,黑龙江省因地制宜地发展寒地花卉产业,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推动现代化新龙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黑龙江省鲜切花产业发展现状

(一)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近几年,随着人民对花卉消费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对花卉文化的喜爱,黑龙江省鲜切花的销售量呈稳步提升的态势。市场结构总体呈现如下特点:

1.需求不断增长

从需求的角度看,目前,黑龙江省的鲜切花零售商数量超过300户,其中哈尔滨市区内超过150户。人们购买鲜切花的消费习惯已经从节日、庆典等场合增加到日常鲜花摆放。省内的鲜切花批发商集中在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南岗区河沟街鲜花批发一条街,近20户;电碳路花卉市场主要以批发盆栽花卉为主,鲜切花批发商数量较少;其他省内各市县批发商近15户。经测算,仅黑龙江省鲜切花批发的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并且呈逐年增加态势。

2.供给严重不足

从供给的角度看,黑龙江省鲜切花生产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种植规模,并且近几年鲜切花产量呈显著增长(见图1),但所占鲜切花销售市场比例依然很小。据统计,黑龙江省销售的鲜切花近6成是从我国切花第一生产大省云南省外进而来,2成是从辽宁、广州、海南和国外等鲜切花产区外进而来,只有不到2成的货源是由省内花农生产而来。当前,黑龙江省花卉产业整体产值不高(见图2),由此可知,鲜切花产值更是较小。

受气候影响,省内花农生产寒地鲜切花时间在每年的5-10月份。批发商对于花农生产的大部分鲜切花品种都是全部收购的状态,如遇到特殊节日,例如七夕情人节、中元节或教师节等,红玫瑰、菊花与向日葵等切花品种更是供不应求。

(二)行业发展呈现高投入高收益的态势

从生产收益看,生产寒地花卉的收益比较高,均高于种植玉米、水稻及蔬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农民种玉米亩均年收益约500-700元,种蔬菜亩均年收益约800-1200元,而生产鲜切花亩均年收益约高达10000元以上。以道里区新农镇团结村某花农为例,他在2007年由菜农转型成为花农,主要以种植寒地特色菊花为主,同时也少量种植黄英草、百合、雏菊等鲜切花。目前拥有3个大棚共3亩地。他种植的寒地菊花,上市时间从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期间,日产量在1000-1400支,年收益4万余元。种植寒地玫瑰的收入还要更高。

高收益的同时伴随着高投入。目前省内花农生产的寒地花卉主要以露天和塑料大棚为主,温室大棚很少。据调查,盖建一个塑料大棚每亩投资高于一万元。盖建一个温室大棚每亩投资近5万元。受黑龙江省寒地气候特征影响,棚室切花生产尤为重要。一是生产的鲜切花品质好于大地露天种植,二是每年生产的时间早于大地种植,三是冬季适合育苗或储存种苗。对于部分鲜切花品种的安全越冬问题,如玫瑰、百合。若不采取保护措施,不建造温室大棚,气温低于零下30摄氏度以下,切花的种苗会全部冻死,第二年春天重新生产,当年无产量,第三年产量低。塑料大棚中生产玫瑰切花,每年5-10月份采摘,一共能采摘5茬;生产百合切花,每年采摘2茬。

(三)与外省进入花卉呈竞争性格局

近几年,随着省内花农生产技术的提高,寒地花卉的品质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对于同品种的部分花卉而言,省内寒地花卉会比外省进入花卉更有竞争力。以向日葵和杨桔梗两种切花为例,在每年上市期内,几乎代替了外省进入的同品种花卉。

黑龙江省寒地花卉的竞争优势在于:一是批发商的利润空间一样,但收购价与出售价略低;如:黑龙江省种植的向日葵,批发商以每支1元的价格收购,以每支2.5的价格出售。此时昆明产地的向日葵,收购价为每支2.5元,出售价为每支4-5元。省内鲜切花的品质虽不及昆明产地的品质,但销量不受影响。二是运输距离短,中间环节的损耗量少,间接降低了进货成本;三是批发商订货方便,最快第二天就能送达。

(四)生产模式有所发展

家庭生产模式是省内现阶段寒地花卉生产中最普遍的生产模式,它是一种典型的自产自销模式。随着生产花卉经济效益的日益明显,许多农民开始自发性的种植寒地花卉。家庭模式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小,成本低,产品结构调整速度较快。缺点是:生产设施相对较差,主要依靠经验进行生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产品产量和质量不够稳定。据调研,黑龙江省生产寒地鲜切花的个体花农仅百余人,家庭生产模式导致产业规模严重不足。

黑龙江省花卉合作社生产模式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数量较少。花卉合作社具有一定的市场活力,是联系花卉生产者和花卉市场的重要纽带,花卉合作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代表分散的花农的利益,相互交流生产技术、生产经验,共同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例如大庆市肇源县和平乡的塞北花都产业园区自2010年建立以来,现有花卉棚室发展到343栋,占地1100亩。其发展的玫瑰专业合作社带动20多户花农以种植寒地玫瑰为主,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所生产的寒地玫瑰主要销往哈尔滨、长春等东北市场,其中每日约800-1000扎寒地玫瑰(每扎20枝)销往哈尔滨市鲜花批发市场,极大地带动了生产,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玫瑰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大庆市政府对棚室经济的资金扶持政策,建造大棚每亩补贴5000元,使其在三年时间内大棚的数量增加到343栋,之后由于资金扶持政策的取消,合作社也没有再增建大棚。

二、黑龙江省发展鲜切花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对于鲜切花生产持“不愿种、不想种、不能种”的看法

1.不愿种(销售难)

(1)销售价格不稳定

花卉销售价格受行市影响波动很大,风险大,远不如粮食买卖稳当,所以不少农民还是有后顾之忧。例如:2018年9月10日教师节前,省内向日葵产量低,供应量小,每支3元出售价;2019年多个花农提高了向日葵的生产面积,教师节期间,供应量大,向日葵每支仅售一元。

(2)销售市场难扩大

以鲜切花市场为例,从省内市场看,农民认为本省市场基本饱和,生产更多只会滞销。从外埠市场看,北方两大鲜切花产地:北京、凌源,均与哈尔滨相距不远,且对俄、日、韩等国的出口也占一定比例。黑龙江省个体花农开拓销售渠道能力有限,想把生产的鲜切花销往省外,难度非常大。对于花卉合作社,销售市场要好于个体花农,但依然面临销售难的问题。

(3)生产主体缺乏市场定价权

由于花卉本身的特殊性以及花农自产自销的销售方式,花农每日自己送往花卉市场推销给各个批发商。而且黑龙江省生产的寒地花卉部分品种的品质不及外省进入花卉的标准,主要表现在花枝短、花头小,花色单一,不做分级处理等方面,故在出售价格上缺乏市场定价权。

花农对于鲜切花的出售价格,一般都由批发商根据外省进入同种花卉的价格与手中持有量而决定。省内鲜切花批发市场,如哈尔滨鲜切花批发市场,并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而是由十六个个体批发商组成,导致市场秩序与行为往往存在不规范,经常出现统一压价行为。花农若是不接受,手中的花就卖不出去,最后只能同意。

2.不想种(技术难)

虽然有些农民看到了生产寒地花卉的良好收益,但付出的财力、人力、物力要比种粮大得多。花卉生产技术比较难掌握,病虫害情况较多发生,严重影响产量,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省内大部分花农的花卉育种及栽培技术都是靠自己常年的种植经验积累而成,一般不会将经验传授他人,导致其他农民没有途径学习花卉栽培技术,导致不想进行生产。据了解,多个生产不同鲜切花品种的花农均表示基本没有接受过科研单位的技术指导。

3.不能种(投入高)

农民耕种往往规避高投入,但建造大棚每亩至少万元以上,而花农投入能力有限,合作社融资难度大,制约了棚室花卉产业的发展。对于没有投资大棚的花农而言,露天生产一些不太娇贵的花,如小雏菊、剑兰等。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产品质量也不高,与昆明花材相比,缺少市场竞争力,自然卖不到好价钱。棚室建造成本高也是部分农民不敢种植花卉的主要原因。

(二)生产的鲜切花品种不具特色

从全国来看,每一个花卉主产区都会有自己的主要生产品种。例如云南昆明主要生产玫瑰切花等,辽宁凌源是百合、剑兰切花的主要产区,海南主要生产切叶和竹子,广州主要生产菊花类。所以黑龙江省应找到自己的特色品种进行规模生产,既可满足省内市场,又容易开拓省外市场。

(三)没有成立具有一定规模的鲜切花龙头企业

生产经营企业会为花农提供花卉种苗、生产技术以及生产资料等服务,花农按照企业的要求生产,企业则按照事先约定的保护价收购花卉品种。企业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紧紧抓住市场需求,引导花农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花卉生产。既确保企业拥有优质稳定的花卉来源,也保证了花农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据了解黑龙江省针对寒地花卉生产的民间资本流入很少,并且还没有成立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企业。以鲜切花产业为例,自2016年开始,从全国来看,进入鲜切花领域的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并且已经给整个生产设施带来了极大的改善。黑龙江省鲜切花产业目前民间资本流入很少,还没有出现龙头企业来带带动生产。

三、加快黑龙江省发展鲜切花产业的对策

(一)鼓励农民进行特色鲜切花生产,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政府应制定对寒地花卉产业扶持的专项政策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农民进行鲜切花生产,改变生产规模小等问题。第一,重新对花卉生产者提供资金扶持力度:针对新建或扩建的花卉生产基地达到相应建设标准的,给予政府的大额补助,鼓励鲜切花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第二,规划专门从事花卉生产的村庄,采取“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从鲜切花生产区域看,以现有哈尔滨及大庆周边的鲜切花生产基地为基础,鼓励周边花农进行鲜切花生产。第三,加大引进花卉生产经营企业的工作力度,吸引知名花卉企业落户发展。真正实现“公司+花农”或“公司+合作社+花农”的生产模式,推动黑龙江省鲜切花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加强鲜切花生产技术支撑,大力培育特色鲜切花品种

黑龙江省内大部分花农的花卉育种及栽培技术都是靠自己常年的种植经验积累而成,经过多次的失败与反复尝试之后,生产技术达到稳定,但仍有很多技术亟待破解才能提高寒地特色花卉的产量与品质。黑龙江省有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等多个涵盖花卉相关专业的科研团队,应积极建立科研团队与花农的技术交流与指导培训渠道,真正解决花农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做到科研与生产密切结合,提高寒地花卉的品质与产量。同时加大力度培育出适合黑龙江省寒地气候的耐寒性高、花期早、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与观赏价值的花卉品种,特别是对特色野生花卉的引种和驯化。

(三)健全花卉市场体系,积极开拓鲜切花销售市场

第一,政府可以增加专门的省内鲜切花的交易场所与平台,从线上与线下两方面共同建设。线下:在哈尔滨鲜切花批发市场里或附近,建立一个专门的本地切花交易市场,每日将本地鲜切花在市场内售卖,既解决市场不规范行为,又因为有了固定的场所与时间,提高了本地鲜切花的影响力。线上:积极搭建寒地花卉电子商务平台,推广“电商+农户”的销售模式,实现销售形式多元化。可通过手机APP的方式,设计一款专门将本省花农生产的各种寒地花卉进行销售的电子交易平台。如昆明花易宝APP。此款APP吸引昆明几百家花卉公司或经纪人进入,为全国的鲜切花购买者提供交易与发货服务。

第二,在稳定省内市场的基础上,应积极开拓吉林,辽宁、内蒙等东北市场,并加大力度建立对俄寒地花卉的出口。支持各类联系花农与市场的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经纪人队伍。开辟网上交易渠道。还可以成立专门的花卉贸易公司,主要经营将本省寒地特色花卉品种出口到俄罗斯或日本等国家。

(四)以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带动寒地花卉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产业融合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以及消费者对花卉的需求不断升级,各地将积极发展“花卉+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乡村旅游必将带动花卉生产基地中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升级,在基地内采用不同形式的宣传手段,吸引游客进行花卉种植与采摘体验并购买花卉。在丰富赏花活动内涵、设置有趣的活动项目的同时,在花卉生产基地内可以增加吃、住等综合旅游项目,使游客既能欣赏到寒地特色花卉的美丽,又能体验乡村生活,有效增加了花农的收入,带动寒地花卉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切花花农寒地
基于寒地公园适老化需求的研究——以长春为例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情人节
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站设立
我国寒地中小学教师体质及骨密度调查研究
花农
伪君子
伪君子
延长瓶插切花寿命的技巧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切花新品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