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埋豆联合红外线照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

2021-07-22韩旭李庚潘晓维李秀云

河北医药 2021年13期
关键词:红外线耳穴胃肠功能

韩旭 李庚 潘晓维 李秀云

在外科手术领域中,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运用,已经成为临床中常见的手术方法[1]。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在腹腔镜手术中发展较为完善的。由于其具备多种优点,如身体内各器官在手术过程中不会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对腹腔内脏器的刺激挤压及牵拉的动作减少等,使手术对机体的影响降低,更是因为其术中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患者承受痛苦少、治疗费用等好处,已被大多外科医生及患者选择和认可,成为当今胆囊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化脓性胆囊炎等)外科手术治疗的首选。因其术中需在CO2气腹下操作,而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压力与大气压力两者相近,术后气体未能尽早排空从而导致患者的腹内压增高或对腹腔内脏器产生刺激,这就可能引起术后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2]。我科室采用耳穴埋豆联合红外线治疗方法对100例LC术后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因胆囊疾病行LC术后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为首次手术,麻醉方式均为全麻。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基础资料比较 n=50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行LC后的胆囊疾病患者;②患者均为首次手术;③麻醉方式均为全麻;④手术时间<2 h,麻醉时间<2 h;⑤年龄18~80岁;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肝胆等恶性肿瘤疾病手术及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者;②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等多系统疾病者;③有精神疾病者及语音沟通障碍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⑤严重的过敏体质者或耳部皮肤有红肿热痛、皮肤破溃、冻疮者;⑥不能接受LC术后常规的治疗及护理者;⑦中途要求退出者;⑧同时也参与其他临床试验或正接受与试验相类似的治疗者;⑨不愿意采用中医中药的疗法者[3]。

1.3 治疗方法

1.3.1 基础治疗:2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全麻下LC术后常规处理(实施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能量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用药等)[4]。

1.3.2 观察组:在给予基础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埋豆联合红外线的治疗。①耳穴埋豆:采用王不留行籽(表面光滑、大小、硬度适宜)。嘱患者取半卧位并将头偏向一侧进行单侧取穴(肝、胆、胰、脾、胃、十二指肠、大小肠、内分泌、交感等穴),取穴后手持探棒以均匀柔和的力度寻找穴位的阳性反应点(患者可出现皱眉、呼痛等反应)。准确定位后用酒精消毒待干,用镊子将王不留行籽准确的贴于穴位上,由轻到重的垂直均匀用力向下螺旋式按压,直至患者出现发热胀痛之感。每次约5 min,每4小时按压耳穴一次,4次/d,每周3次更换,双耳交替。注意保持胶布干燥,如潮湿脱落及时更换,密切观察患者耳部皮肤及感觉情况[5]。②红外线治疗:治疗前把室内调整到适宜温度(22~24℃),防止患者治疗时受凉。患者平卧并充分暴露照射部位,调节治疗仪功率(250 W),预热5~10 min,预热后先用手感受温度,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调节,以患者的神阙穴为中心,从正上方辐射到照射部位。照射距离20~30 cm,照射时间约30 min,2次/d。治疗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及感受情况,避免烫伤[6]。耳穴埋豆联合红外线治疗均在患者手术后4 h即开始首次治疗,3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及疼痛程度、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1.5 疗效指标 (1)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术后1 d、2 d、3 d观察患者伤口疼痛程度。(2)术后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于手术前后各做一次评分。在纸上画一横线,长10 cm(对应0~10分)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则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3)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记录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4)术后住院时间:记录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5)术后并发症:观察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发生情况[7]。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及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 d、2 d、3 d伤口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及疼痛程度比较

2.2 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2.3 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4.53±2.22)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6.34±3.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4。

表4 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2.4 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术后恶心20例,其中伴呕吐5例;对照组出术后恶心29例,其中伴呕吐12例。2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n=50,例(%)

3 讨论

LC是目前临床肝胆外科技术中效果显著又应用较广泛的手术。据调查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胆囊炎、胆囊结石以及胆囊息肉的发病率分别在1.42%~3.91%、4.4%~12.1%、2.49%~7.65%,甚至某些国家的成年人胆囊结石患病率已经高达10%~15%[8,9]。虽然LC治疗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但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美国功能性胆囊疾病(funcytional galbladder disorder,FGBD)的发病率已达到约1.8/万,LC成为其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且经治疗后切除胆囊的患者高达70%[10]。

随着现阶段的医疗发展,快速康复成为了现代医学潮流,因此外科微创技术的应用已然成为现代医疗的大趋势,其不仅要使患者感受到完善的手术技术,同时术后的治疗恢复也需进一步优化。因此,虽然LC现阶段发展较为完善,但对于其存在的某些问题,如:手术创伤和术中麻醉及CO2气腹等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术后伤口的疼痛及愈合、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等,仍需改善与提高[11]。

中医学中有“脏腑局于内,肢节居于外”的理论,经络学中有“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的阐述,更甚者在《灵枢·口问》、《素问》中分别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和“少阳主胆,其病循胁络耳”的相关记载,说明耳与经脉脏腑联系之为密切。全息理论中耳廓是人整体的缩影,耳背与耳廓上的经络共同形成一个经络整体,与人体全身经络相呼应。所以身体上的各个器官都可以在耳部找到相应的反应点。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点,达到调节相应脏器和肢体部位的目的。在中药药性中,王不留行籽归胃、肝经,药性平苦,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补气行血的作用,将其压于肝、胆、胰、脾、胃、十二指肠、大小肠、内分泌、交感等穴位上,在原有药性的基础更可对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和调节和对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起到积极作用[12,13]。

红外线治疗仪是现代医疗科技发展的产物,并逐渐应用于临床。之所以被众多临床科室接受并应用,除了它简单易操作外,其疗效也很显著。而红外线治疗仪的疗效基于它的原理,研究表明红外线拥有特定的电磁波谱,当其照射我们的机体表面时,一方面可以增强所照射细胞中的分子运动、促进某些酶(如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的活性并发生良性化学反应,从而使细胞兴奋且更有活性,继而加快其新陈代谢促进伤口的恢复;另一方面其电磁波传导可使人体内的原子、分子等发生不规则运动,产生热量使机体温度升高后通过伤口部位的热效应加速化学反应,加快机体的循环作用并促进受损细胞恢复、再生,增强免疫力,发挥消炎抗感染作用,并且其温热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且红外线治疗还具有促进机体吞噬细胞对炎症细胞的吞噬作用,达到解痉止痛的目的[14-16]。其功效与中医理论中活血止痛、去瘀生新、扶正益气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研究结果显示,耳穴埋豆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对LC术后伤口疼痛及愈合时间、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术后并发症的改善有明显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耳穴埋豆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对LC术后伤口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性、易于接受,既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又能进一步增加疗效,并能对中医疗法进行推广、促进祖国医学与现代科技的相互结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红外线耳穴胃肠功能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
物品寻找器
红外线的成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