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那粒种子在你心底发芽
2021-07-22耿世诚
耿世诚
热题再现
2010年,80岁的袁隆平院士提笔给他已经去世21年的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一粒种子,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执着、善良、勇敢、坚毅、包容……总有一粒这样的种子,播撒在你的心田,悄悄陪伴着你,影响着你,改变着你。请以《一粒 的种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卷面整洁,用语规范;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与自身有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等信息。(2021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作文题)
写作点拨
综观近几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作文题,2017年是命题作文《遇见》,2018年是命题作文《我心中的英雄》,2019年是半命题作文《 的精彩》。2020年一改多年考查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风格,考查的是材料作文,以“给过你温暖与触动的一双手”为材料,自拟题目作文,这在某些程度上增大了难度,检验考生深度审题、灵活拟题、准确选材的能力。2021年中考,又回归到半命题作文上来,只是不同于2019年的在前面补题,这次是在中间补题,而且很注重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层面。通过把某些精神品质比作种子,引领考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关怀青少年的成长。
这道作文题是由材料、写作导语、作文题目和具体要求四个部分组成的,重点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的写作。命题者提供的素材,涉及到热点人物袁隆平,体现了时代气息,说明考生应该关注时代,关注生活。材料选择袁隆平日常生活的一个感人镜头,导语部分对材料的内涵进行了延伸,具有启发性,为考生的选材和拟题指引了一定的方向。从作文题目来看,命题者注重的是体察考生的成长,是对考生真诚的人文关怀,也是一种鼓励与期待。
解读素材 为了给考生直观地引领写作思路,命题者提供的素材是袁隆平给已去世的母亲的书信,诉说了自己取得的诸多成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是母亲在他幼年的心灵种下了信念、理想、热爱、执着、科学的种子。信中说的“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不单单是指他攻关的科研项目——杂交水稻的优良育种,更是指深层含义的、内心深处的种子。命题者的初衷就是让考生从深层含义来表述某粒种子对自己成长的积极作用。
确定立意 这道半命题作文自始至终围绕着内心深处的“种子”,而且只能是“一粒”这样的种子,不能在一篇文章中出现多粒种子。这粒种子对一个人的人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或影响生活,或塑造性格,或改变命运,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因此,这粒种子促进了一个人的成长,是充满了正能量的种子。心底的这粒种子,融汇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牵引着人走向成功、幸福。
精补题目 生活中种子的含义是很丰富的,而写作导语部分更是列举了“执着”“善良”“勇敢”“坚毅”“包容”等优秀的品格,还有一个省略号,则暗示了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另外选择属于自己心中的那粒种子,比如“希望”“责任”“感恩”“勤奋”“梦想”“艺术”“爱国”“拼搏”等等,进而作出相应的补题。
选择材料 考生可以从自己的学习经历中选材,如关于踏实、勤奋、刻苦、坚持、好学等,写在校园里的读书学习生活的故事,那些种子使自己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也可以关注家庭生活,父母、爷爷、奶奶等人的善良、宽容、爱心、乐观等优秀品质的种子,促使自己养成优秀的品质。也可以从社会视野来选材,比如某人的勇敢、奉献、爱国、有责任感、助人为乐等人性中的闪光点,成为了影响自己成长的种子。还可以通过阅读图书、观看电视、浏览新闻等途径,来选取符合写作要求的种子来写,如执着、拼搏、追求、梦想等。
斟酌思路 根据不同的选材范围,确定不同的写作思路。
写作思路一:一粒刻苦的种子。看到班上某某同学取得优异成绩,原来他是比别人起得早睡得晚、中午基本不午休地忘我读书,是不管严寒与酷暑都在刻苦攻读,进而激发了自己心中刻苦的种子萌发。
写作思路二:一粒坚持的种子。同桌参加舞蹈培训班,最初她是一只“丑小鸭”,经常遭到同伴的嘲笑,老师也反复地纠正她不协调的动作,但她咬牙坚持练习,终于在一年后参加舞蹈大赛获奖。她的坚持像种子一样,深深地埋在了自己的心底。
写作思路三:一粒宽容的种子。爸爸一向对“我”要求很严格,可是有一次“我”考砸了,他居然没有狠狠地批评“我”,而是耐心地帮助“我”分析失誤原因。宽容的种子在“我”心里扎根,原来宽容可以开创美好的局面。
写作思路四:一粒勇敢的种子。抗击疫情期间,医生、护士、志愿者等为挽救病人的生命、防止病毒的蔓延,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勇敢地战斗在抗疫的最前线。勇敢的种子撒播在“我”心田,激励自己无惧风雨,勇敢向前。
写作思路五:一粒拼搏的种子。课外阅读中,“我”了解到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科比,从不轻言放弃,勇敢拼搏,体现了真正的“黑曼巴”精神,赢取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于是,拼搏的种子在“我”心中悄悄萌芽。
误区警示
1.有的考生补题停留在生活的表面,如《一粒西瓜的种子》《一粒稻谷的种子》等,这样立意太浅显了,应该深入人的精神层面来补题。
2.补题太大,自己给自己增加了写作的难度,如有的考生写《一粒国家的种子》。这是没有仔细审清题意的原因,不符合写作要求,其实写作导语部分已经提示得很具体、很细致了。
3.部分考场作文自始至终都直接写与材料中的袁隆平有关的事迹,只是对袁隆平进行歌颂,而不能很好地紧扣“种子”的扩展意义来展开。而有的考生堆砌事例,没有分析性的文字,令文章缺少思想的深度。
4.篇章结构不完整的问题,也出现频率较高。考生或不注意开篇点题,或忽略结尾的总结全文、前后照应、画龙点睛。特别是有些考生,叙述事件完毕,结尾的主题升华就差临门一脚了,可他就是不和种子联系起来,不和自己的思想变化联系起来,而致使文章主题不够深刻。
佳作工坊
一粒勇敢的种子
一考生
初中和小学的学习生活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比起小学阶段,中学生活处处透着新奇和未知。在踏入中学大门那一刻,一切都在悄悄改变。
记得刚入初中,我们班迎来了一节由初二学姐为我们上的“开学第一课”。上课铃响后,一位高高瘦瘦,扎着丸子头的学姐,手中拿着一沓白纸做的卡片走了进来。才入学没多久,同学们都有些拘束,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看见进来的是位漂亮的学姐,一些胆子大的同学开始悄悄交头接耳。学姐见了也不怯场,不紧不慢地走上讲台,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开始简单介绍自己:“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初二的……”吐字清晰,声音圆润,语调温柔,整个人透出自信的光芒。台下的同学们不再讲话,坐得比之前更端正了,脸上带着一丝严肃和认真。我坐在下面,看着台上稳重自信的学姐,手心里不禁沁出了汗,心想:如果自己是她,能做到像她那样吗?冷静、沉着,丝毫都不怯场。
接着,学姐将手中的白纸卡片发了下来,原来这些白纸卡片是写着我们姓名的座牌。学姐告诉我们,这是学校为了让老师和同学们尽快相互了解准备的。接着学姐一边播放课件,一边为我们介绍美丽的校园、严谨和谐的校风、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学校多年来取得的各项成绩等。时间每过去一点,我的紧张就多一分。耳边听着学姐的解说,我的心跳得更快了,一直到下课,我整个人都是飘的,像是踩在云朵上一样。心里的崇拜之情抑制不住,我不敢相信,一个只比我早入学一年的女孩儿,竟然可以做得这么好,不出丝毫差错地讲完了一整节课。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她又有着怎样的自信,平时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才能使她大胆自如地向五十多名陌生的学弟学妹介绍自己的学校,让她如此出色地完成了这次讲课,这太厉害了吧?渐渐的,我的心里有了一个想法,希望自己将来能像她一样,有一天也能站在讲台上自信地讲解,令自己闪闪发光。
从这以后,我下定决心,渐渐改变胆怯的自己。在课堂上多举手发言,课下主动和同学交往,课间协助老师工作……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并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一次次成功带来的喜悦,给了我越来越大的动力,那一粒叫作勇敢的种子,也在我的坚持下,越来越茁壮。
名师点评
选材新颖,主题动人。本文描述的是刚进入初中的“开学第一课”,与众不同的是,这一课不是由老师来上,而是由学姐来上。在向学弟学妹介绍学校的过程中,学姐的勇敢、自信和沉着,深深地吸引了“我”,震撼了“我”,给读者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我”的深刻反思和实际行动,學姐身上那粒勇敢的种子在“我”心中扎根、发芽,勇敢使“我”获得了一次次的成功。考生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以一颗勇敢的心,去战胜胆怯的自己。
结构严谨,语言生动。文章开篇从初中和小学的对比中,突出初中的新鲜感和变化,为下文写胆量的变化做铺垫。主体部分具体描绘了学姐的大胆讲课,同学们的由衷佩服,以及“我”内心的崇拜和改变。结尾简要交代自己如何将勇敢的种子逐渐培育壮大,带给读者前进的动力。语言描写灵活精当,心理描写细腻传神。看似不经意的叙述,却能掀起情节的波澜,抓住读者的心。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有力地烘托了“勇敢改变人生”这一深刻主题。
佳作工坊
一粒善良的种子
一考生
一粒种子,小小的,极不起眼。但只要给它一些土、一些水,甚至不需要多少阳光,它也能在某个不起眼的小角落悄悄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出成功的果实。因为他,我的心中竟有了一粒种子——一粒善良的种子。
我久久不能忘怀。那天傍晚,落日的余晖铺满了整个世界,将天空也染成一片橙红。我正在田野间散步,突然路旁的草丛沙沙作响,我心下大惊,不会遇到什么野兽了吧?我稳住心神,定睛一看,只见一位老人从草地里走了过来,他瘦削的手里是几束稻穗。他看见了我,冲着我笑了笑。说实话,那个笑容有些吓人,因为老人的脸上有一块不小的伤疤。接着老人呆滞地转过身子,一步一步地迎着夕阳走去。不知为什么,橙红的霞光在此时竟烘托出了一丝凄凉的意境,看着他的身影,莫名的悲楚竟涌上我的心头。
第二天傍晚,我如同赴约般地又走到了昨日之地。暮色中,老人又一次出现。但这次我主动走上前对老人说:“老爷爷,您来这儿拾稻穗啊?”对于我的问话,老人先是有点惊讶,但之后,他脸上浮现出喜悦之情:“咱们不能浪费粮食啊,哎呀,终于有个人和我说说话了。”就这样,老人用口音极重的家乡话和我亲切地交谈起来。我了解到,他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生活,他就住在这附近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几年了,他的子女都不怎么回来,但老人一到傍晚就会赶回家去,就怕儿女回来时家里没人。我忽然发现,老人那张被岁月刻上了一道道印记的面庞,今天竟感觉有几分慈祥。老人忽然低下头,哽咽着说:“父母不容易,孩子,长大了,你可要好好孝顺他们。”说完,他摇晃着身子走了。这时,我清楚地看见他只有一只手,原来他还是一个残疾老人。这位老人多么孤独,可他还不忘叮嘱我要孝顺父母。老人走进了霞光里,那粒善良的种子,也种在了我的心里。
老人身世的坎坷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热情,他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粒善良的种子。晚风吹起他鬓间的白发,但愿也能抚平他记忆里留下的疮疤。希望善良的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他在我心中种下的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它会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
名师点评
场景独特,弘扬美德。这位考生勾勒了两幅相同的场景:黄昏,田野,“我”在散步时偶遇一位老人。初见老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悲楚,再见老人已是同情和敬仰。空巢老人傍晚时盼望着儿女回家,他在心里永远眷恋着家庭,思念着他的儿女。老人还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我”,要好好孝顺父母。无意之间,老人把善良的种子种在了“我”的心里。不抱怨,不记恨,把自己的善良奉献给世间。考生甚至呼吁“希望善良的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并对善良的种子热情期待。
层层推进,感情真挚。文章由大自然中的种子,自然引出心灵的种子。对老人的初步印象,为进一步写老人的不幸身世和美好品德做铺垫。文章第二次描写老人的言谈举止,将老人的形象塑造得更为丰满。最后表达考生的善良心愿,令人深思。让人读完全文后对老人的处境有深深的同情,对老人的品格赞扬有加。考生的感情是真诚的,从老人那儿感受到的善良,将使“我”走上善待世人的人生之路,也似缕缕春风温暖着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