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

2021-07-21王月珲

课外语文·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新课程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不仅是小学教育阶段十分重要的教育课程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指出其具有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道德情操的任务,具有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提升小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出发,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最终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研究借鉴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3-0091-02

【本文著录格式】王月珲.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21,20(13):91-92.

引言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具有明确的价值观,能够为儿童提供良好而权威的道德指导,是儿童基本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帮助他们理解对与错,并与他们的共同价值观相符。但是,要让德育教育的成果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价值观,则需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发展他们的道德想象力,开放变化并学习批判性反思和理性辩论的技巧。这些事情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可能并不容易,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认真思考他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及他们的德育教育方法,以确保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发学生的语文潜能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向个人和道德自主,实现小学德育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价值观和规范以及教育在这一问题上的作用有着极大的兴趣。这种兴趣尤其源于缺乏共同价值观和规范的后现代形势。后现代发展的积极方面是个人在建立自己的身份和道德方面具有更大的自主权。这种后现代发展的问题在于不确定哪些价值观对于生活很重要,也难以共同建立规范。人类具有感性建构的认知可能性,人类能够发展道德价值观。由于这种认识和社会能力,人类可以在反思和对话的过程中共同创造规范。社会环境是动态的,在社会本身、文化、经济、科学技术、政治、人口等许多属性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由于技术的进步,如今手机已经变得如此廉价和普及,以至于它们已经成为小学生的玩具之一。这些移动设备不仅便利了生活,也让一些不良信息在小学生之间获得了传播的途径。因此,必须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正如特里尔(1998)指出的那样,“从事道德和亲社会领域的教育是不容挑剔的。”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社会中的孩子和青少年能被引导变得不那么好斗,更富同情心,更有原则,更慈善,更尊重自己和他人。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

本质上,道德行为是不可预测的。实际上也是如此。过去在道德和品格教育方面的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能通过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或错的,因为这样的德育教育没有任何效果,特别是在自身经历较少、理解能力较差,且三观没有完整树立的小学生群体中更是如此。虽然有些人认为道德教育不适合学校,而应该是家庭的主要责任。但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都同意,学校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和作用。在这方面,语文课程具有天然优势:相比起英语和數学,语文所使用和教授的是小学生最熟悉的母语,更加容易理解;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天然具备道德力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更是小学语文课程天然拥有的责任。然而,部分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受到上游观念的影响,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关注点全部放在学生的成绩上。这种做法不能说错误,但明显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培养,特别是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偏离了新课标的要求,也偏离了语文教育的本质。

三、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立足教材,提高道德认识

要养成良好的品格,一个人所生存的环境也必须具有一定道德环境。学校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中心作用,因为现代社会的学校已准备好成为学生道德教育主要场地。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工作者。道德教育计划应明确促进教育工作者的倾向性,以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为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立足教材,通过这些精挑细选出的经典篇目,发挥文章深层次的道德力量,并以此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更加深入到文章当中,汲取其中的道德教育因素。

道德价值不是基于个人偏好,而是与行为相关的情感负载认知。道德价值观是个人的选择,并且位于文化层面。在《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新媒体技术播放生态环境破坏和保护的纪录片片段;组织学生朗诵课文等方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同时,挖掘课文的深层内涵,激发学生同作者的共鸣,引导其回顾自己的日常言行,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观念和行为。

(二)创设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道德行为的最大发展包括与他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合作,以人的角度考虑他人,尊重他人的道德自主权和自由以及对他人进行道德操守的能力,通过推理解决道德问题。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语言能力等,在教学中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渗透德育教育的情境。

教育可以激发个人价值发展和社会规范发展的这些反思和对话过程。教育可以促使人们重视自身的价值建设,参与道德对话,共同建立规范,道德教育被广泛定义为包括所有影响学生亲社会和道德能力发展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语文教材经典篇章的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性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道德和伦理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在塑造学生的道德自我的同时,以更慎重的方式促进学生道德和品格的形成。在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奉献出自身的微薄之力,探究传承并发扬雷锋精神,真正将德育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联系生活,强化道德评价

道德不仅存在于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中,而且存在于人类互动的质量和塑造互动的制度结构中。由于这种来自道德维度的复杂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要强调道德教育结果的评价。这里的关键词是“联系生活”,为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让德育与教学课堂进入生活,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并以自身行动践行德育教育内容。换句话说,是明确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影响。通过语文教学,用道德来唤起学生的所有方面,这些方面赋予学生生命意义,使所有参与者在与其他人的互动中理解他们的生活。

小學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育目标: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身份,使他们能够作为自主的、批判的和道德的人参与人类社会活动,创造和维持一个人性化的社会。在学习《游山西村》时,可以先讲解创作背景。这样,在讲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这句诗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更容易理解陆游的心路历程,进而理解诗中哲理。在此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持之以恒、勇敢面对困难等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行为被视为涉及情感中普遍性和扩散性的选择。因此,道德的全面发展涉及与他人整体参与的能力;与人性有关价值观;尊重他人的道德自主权以及通过推理解决道德问题。在此过程中,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建立小学生道德发展最终状态,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通过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不难看出,部分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还没有彻底地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充分理解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并在教学中保障其主体地位。因此,本文提出从立足教材,提高道德认识;创设情境,渗透德育教育;联系生活,强化道德评价这三个方面来强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切实提高小学的德育教育效率,完成小学语文课程应有义务。

参考文献

[1]岳小强.谈小学语文自学辅导中的德育渗透[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20(.

[2]欧阳箐.育人为本  德育为首——小学语文教学[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20.

[3]张晓杰.识字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以一、二年级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

[4]许传友.润物无声——浅析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之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9(30).

[5]宫存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9(25).

作者简介:王月珲,女,1978年生,吉林省吉林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新课程教学策略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