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政先锋林长民

2021-07-21陈碧

海峡姐妹 2021年7期
关键词:译林林徽因宪法

文/陈碧

6月,在福州举办了系列与建筑学家林徽因相关的活动,包括《林徽因与文化遗产保护》一书出版,以及“林徽因: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遗产守护者”分享会及展览等。作为福州的女儿,这里有她的血脉和文化的根。她有什么样的家族传承,有一位什么样的父亲呢?让我们走近林家,认识她的父亲林长民——

林氏家塾与《译林》

福州林家虽是书香门第,但一直到1889年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中光绪己丑科进士时,家境都不好。入仕后林孝恂先授翰林,1893年后任金华、仁和知县等职。

林孝恂身逢国家危亡之际,又是塾师出身,很早就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1893年,他在杭州万安桥侧建了林氏家塾,分东西两斋,东斋讲授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即旧学,塾师是闽中名士林纾;西斋讲的是经世之学中外时事,塾师中有年轻的福州人林白水。

林孝恂视野开阔,1897年,他分别聘请加拿大人华惠德、日本人嵯峨峙在家教儿辈们学英文和日文。仁和县去职后,他曾东渡日本游历学习。

林长民(1876-1925),字宗孟,为林孝恂长子,少时受业于林纾。21岁时,中秀才,后放弃科举。林纾曾写过《赠林长民序》:“长民固不愿取决于庸俗之眼,求幸于蒙昧之获,宜可肆力自进于古之立言者……”以此激励林长民。等林白水到杭州时,林长民22岁,思想基本成型了。

1900年11月,日本学者伊藤贤道在杭州重开日文学堂,林长民等学堂学生相约出版《译林》,广译东西之书,以开民智。次年初,第一期《译林》杂志于杭州银洞桥创刊。

《译林》的译者多是年轻人,如林长民、林文潜、王兆枏、林白水、金保康、陈福民等,后来都去日本留学,且都加入了“激烈派”。刊物主要赞助者之一许豫生在浙江长期任要职,曾下发《饬通省购阅〈译林〉札》,称:“《译林》一书所列政学、史学、商学、法律等,俱深得东西各国富强之旨……”命令省内机关订购该刊。

从第七期开始,《译林》编辑部移至杭州万安桥林氏家塾的地址。杂志共出了13期,月印一册,每册30页,全为译书连载,短短一年多,翻译出版了9本书,以财政和商业类居多,另外还有军政战史及法律类的译作,包括《理财学》《国债论》《明治法制史》《军国论》《印度蚕食战史》《日本近世名人事略》等。

1902年,林长民留学日本(因林长民与诸译者中多人留学,《译林》停办),当年翻译了日本历史学家斋藤阿具的《西方侵东史》一书并由金港堂书籍株式会社出版发行。作为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史的著作,该书在清末有广泛影响。鲁迅与周作人等均购读过此书。

1906年,林长民第二次赴日留学。当年留日学生分“共和”“立宪”两派,林氏属于后者,不赞同激进革命,而是认同梁启超等人以渐近改革实现立宪政治的主张,因而与梁结成莫逆。他与黄兴、宋教仁虽政治主张不同,但交谊不错。

不久后林长民回到杭州,在杭州东文学校毕业后再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法律,被选为留日福建同学会会长。

林长民与私立法政学堂

留日经历对林长民产生两点影响:其一,成为坚定的爱国者;其二,坚持法政思想。他说:“国之中有一人明法政,则国之中多一劲旅……有千百人明法政,有亿万人明法政,则多千百亿万之劲旅;举全国之人尽明法政,则全国皆劲旅也。”

宣统元年(1909年),林长民留日归来,任福建官立法政学堂教务长。他深感中国民主法治缺失,社会民众普遍缺乏法政知识。

当时社会有志学习法政知识的人日益增多,而官立法政学堂招生有限。林长民与学堂监督郑锡光不和,遂离职创办私立法政学堂,自任校长。

私立法政学堂于1911年招收第一批学生100人,次年开课,改名为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1925年拟改组为福建大学,推刘崇佑为董事长,林长民任校长。但就在此时,林长民身亡,校务筹备被迫停顿。至1929年,因应政府决策,改组为私立福建学院,办学至1951年。

在1916年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上,该校成绩在全国38所法政学校中名列第四,全国16所私立法政学校中名列第一。

1912年2月,林长民与程德全等组织统一党。临时参议院迁往北京后,他被选为秘书长。1913年4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在北京召开,林长民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兼宪法起草委员,积极参与起草制定《中华民国宪法》。次年他参加共和建设讨论会,主张通过稳健的改革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对当时的政治思想界产生一定的影响。

1913年10月,国会选举袁世凯为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当政其间,林长民任政事堂参议和参政院代理秘书长。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林长民曾向人解释他入袁内阁的因由:1914年父亲林孝恂去世,他在《申报》上登了一篇“哀启”。袁世凯为了笼络他,曾在一次召见时,把他写的这篇追思父亲的文稿当他的面背了一遍,让他感恩戴德。他认为像袁世凯这般手握大权、日理万机的人,还费尽心机地背诵他的文章,自己如果不肯为他所用,恐招杀身之祸。另有传闻说袁世凯在林长民父亲去世前后曾向他赠送巨资。这些传闻未必确凿,却对林长民的名声带来伤害。

1917年,段祺瑞主政的内阁中,林长民做过几个月司法总长。其间一件事为林长民的名声加分不少——曾拥护袁世凯称帝的军阀张镇芳,为逃避治罪,贿赂林长民十万巨款以谋特赦,被他断然拒绝,并由此辞官。他很为自己的正气自得,治了一枚闲章曰“三月司寇”。

林长民在司法总长任上与梁启超同僚,梁任财政总长。两位总长意气相投,携手鼎力推动宪政运动,是政坛“研究系”的两柱顶梁。章士钊很佩服林长民,说林“长处在善于了解,万物万事,一落此君之眼,无不焕然”。林长民本人亦每每自负其政治禀赋,以为必将有一番大的作为。

1918年10月,徐世昌任大总统,为摆脱皖系军阀段祺瑞的控制,聘林长民为顾问,担任总统府外交委员会委员兼事务长,参与外交机密。次年,林长民作为发起人之一,成立国际联合协会中国分会,为国联事务常住欧洲,并任巴黎和会观察员。

五四运动“导火索”

回顾历史,林长民的“五四运动导火索”的作用一再被提起。

北京《晨报》是当时以梁启超、林长民为主导的“研究系”的喉舌。该报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刊物,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林长民参与创办《晨报》,并积极撰文宣传救国。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外交警报敬告国民》的署名文章。

1919年4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山东权益将转让给日本的消息,由中国外交代表团密电报告北京。林长民得知消息后,非常气愤,连夜赶写《外交警报敬告国民》,5月2日登于《晨报》《国民公报》上,文中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

同时,林长民把这一消息通告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元培当即转告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和许德珩等。学生们于5月4日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发起震撼中华的“五四”运动。

为激起广大学生与民众更大的爱国热情,林长民在北京大学附近演说时,身边摆着棺材,说道:“曹汝霖有权力,可能杀我;我拼一条命,要跟他斗到底!棺材已预备在此。”数百名听众向林长民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林长民因这个举动,被徐世昌斥责为“放野火”,召他到总统府训话。最终虽因“爱惜人才,未予严惩”,但徐与林的交谊至此中断。林长民遂辞去担任不到半年的外交委员会委员一职,辞职呈文公开刊登《晨报》。

林长民之后又发表告日本人书,奉劝日本不要再继续其侵华的错误政策。

主持起草宪法160条

为避开政治风波,1920年,林长民赴英国伦敦,与梁启超、汪大燮倡组讲学社。这也是他带林徽因留学英国的原因之一。

次年5月,世界国联总会在意大利米兰开会,林长民被推为中国首席代表,从英国前往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说。当年10月,林长民回国,与梁启超、蔡元培、王宠惠一道向政府建议恢复国会、制订宪法,被任命为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委员长。

1923年10月,就在林长民主持制订的宪法刚刚经过小组会三读通过的时候,直系军阀曹锟以贿选手段当上大总统。“曹锟宪法”随即草草颁布。林长民为之费尽心血的经济民生部分及地方自治部分则被废弃一旁。

林长民为此感到十分痛心,于是愤而离开北京,到上海参加声讨曹锟贿选的活动。他曾与章士钊、杨永泰等人发表声明,提出修宪要点十四条,其中一条就是要求现役军人不能竞选总统。

1924年10月,段祺瑞重新执掌北京政权,林长民再次受命担任了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委员长,并终于主持起草了一部宪法,共14章,160条。他的政治观点在其中得到了最大的反映。宪法草案中特别规定了教育经费的预算不能少于政府支出总额的20%,这也是林长民赴欧游历所得到的另一个启发。

林长民对这部宪法是十分满意的。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主持制定的宪法。政局的诡变已经使他厌烦政治生活,他想把这部宪法当作自己从政生涯的一个了结,翌年他将“谢绝俗缘,亲自教课膝前的子女”,回复到“书生逸士的生涯”。

然而就在这时,政局又变,鹿钟麟释放曹锟,禁闭段祺瑞,以讨好吴佩孚。当时,驻京奉军将领郭松龄决定脱离张作霖自立。

郭松龄起兵后,托人游说林长民出关。林长民感念郭松龄知遇之恩,于1925年11月乘郭松龄专车秘密离京,途中受到奉军王永清部的袭击,林长民下车躲避时被流弹击中身亡。后来,林长民的弟弟、留日电气工程师林天民和堂弟林肇民为之收骨。

据林天民所编撰、梁启超手书的未刊《林长民先生》中所述:林长民之所以接受郭松龄之聘,是因为在京时发表言论受到政府的监视,行动不得自由,故此想借郭松龄的邀请离开北京。不料却踏上了不归路。

父爱殷殷

林长民也给林徽因写了许多信。徽因幼年时,他嘱咐女儿要“好好读书,好好伺候祖父”。当时她不过五六岁,却也知道把父亲的书信珍藏成册。

朱紫坊街区的一间小小的福涧麻王庙里近年发现一件文物,一座“辛亥蒲月 林长民立”的香炉。人们回想起林徽因6岁时曾生“水珠”——麻疹,林长民当时在福州参政。

麻王庙祭祀的是掌管孩子风疹麻疹之类病情的一位神灵。按照福州的风俗,小儿患上这类疾病后,家长会在庙内祈福,若心愿达成,则会还愿。于是专家们推测,这个香炉可能是林长民在林徽因病好后第二年还愿时所立。

父爱殷殷,一路照耀这位才女成长。16岁时,林长民要带她游历欧洲,行前用毛笔写了一封信给女儿:“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恼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从中不难可以看到一个成功才女背后的家教,及一位父亲对爱女着意培养的良苦用心。

八集电视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播出了多篇林长民致女儿的信件。在一封信中,林长民写道:“做一个有天分的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他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比如,1921年旅欧回国后林徽因生病,嘱爸爸替她给梁思成写信。林长民在信中用行楷书写着:“……这爸爸真是秘书翩翩也,比你爸爸如何?”并且纸张有隐隐的花底纹,相当精美。

这样倜傥的父亲,有林徽因那样的女儿不仅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然结果。

猜你喜欢

译林林徽因宪法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
道县:学校宪法宣传教育全覆盖
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林徽因的美,都在这里
2018年3月26日 《光明日报》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宪法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
此情只应天上有
宪法解释机制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