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蜜蜂的人

2021-07-20伊乌安

小哥白尼·野生动物画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动物学家磨坊蜜源

伊乌安: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动物学家的故事。

大拇哥:不用讲,我已经知道了。

伊乌安:你知道什么了?

大拇哥:動物学家的故事啊!这个动物学家叫……呃,这个不重要。他的家庭条件还不错,爸爸不是律师就是医生或牧师。家里人希望他能子承父业,但他从小就对自然感兴趣。他上大学之后,一开始确实学了家里人希望他学的相关专业,但后来他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动物,于是又学了动物的相关专业,最后他走上了研究动物的道路。而且,这个人的智商肯定是很高的,拿上一两个博士学位简直是小菜一碟。

伊乌安:你说的这个故事有些耳熟。

大拇哥:只是有些耳熟吗?你写过的许多动物学家、博物学家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套路”啊!比如达尔文、林奈、居维叶、布丰等等。

伊乌安:这次的不一样。

大拇哥:哪里不一样?

伊乌安:名字不一样。

花儿与少年

1886年11月20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一座挺漂亮的房子里,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他,就是本期故事的主角——卡尔·冯·弗里希。

和许多动物学家的背景类似——卡尔的家庭条件不错,他的爸爸是一位医学专家。作为家里备受宠爱的小儿子,卡尔从小聪明活泼,而且,特别喜欢动物。

卡尔家里有一个旧磨坊,磨坊废弃后就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他整天钻在旧磨坊里,和生活在那里的各种小动物交朋友。“朋友”们有的很喜欢他,比如把他当成行走的血袋的蚊子,有的就比较讨厌他,比如经常被他盯着的蜜蜂。

偷偷告诉大家:蜜蜂和蚊子关系不太好。因为它们都认为自己的叫声才是正版“嗡嗡嗡”。要让卡尔来说,这根本没什么好争的——学蜜蜂“叫”的时候压着嗓子,学蚊子“叫”的时候掐着嗓子就行了嘛。

有一天,卡尔在旧磨坊里和一只蜜蜂同时看中一朵又美又香的花。一人一蜂对视一番,蜜蜂“识相”地转身飞走了。

卡尔对蜜蜂的态度很满意——毕竟自己是少东家嘛,和自己抢花不合适,对吧?

蜜蜂飞走后,卡尔得意地将战利品摘下,然后一手拿花,一手捉蚂蚱,说不出的潇洒。就在他玩得高兴时,那只蜜蜂带着一大帮同伴来了。卡尔看看手里的花,再看看气势汹汹赶来的蜜蜂们,第一次对自己的决定产生了怀疑……

第二天,卡尔顶着一脑袋包再次出现在旧磨坊时,忍不住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小蜜蜂们,你们成功地引起了本少爷的注意……”

从此,卡尔迷上了蜜蜂。他一有时间就去观察蜜蜂,一看就是大半天。忙着采蜜的工蜂们经常看到花儿和这个奇怪的少年一同出现,以至于它们一度将采蜜叫作“去看花儿与少年”。

成为动物学家

一转眼,卡尔该上大学了。

他的经历依然和许多知名的动物学家相似——在卡尔21岁那年,他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进行学习。不过,他才学了一个学期,就发现自己对医学根本不感兴趣。于是,他转学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哲学。很快,卡尔又意识到自己最爱的也不是哲学。正迷茫时,一只忙着赶路的嗡嗡叫的小蜜蜂为卡尔指明了方向。后来,他下定决心学习自己从小极度感兴趣的——这里我建议大家一起齐声喊出来——动物学!

各位哥迷,有没有一种宿命的感觉?

1910年,24岁的卡尔获得了动物学博士学位,随后他正式进入动物研究领域,成为一名动物学家。

一开始,卡尔研究的是蝴蝶、甲虫和虾等动物,成绩平平。调整工作方向后,他将研究对象换成了和自己颇有渊源的蜜蜂。

蜜蜂的嗅觉

经过系统学习的卡尔不像小时候那样盲目自恋了。他终于知道,小时候曾经和他“抢”过同一朵花的蜜蜂不是因为怕自己才离开——它的真实身份是一只侦察蜂。发现蜜源后,它要赶紧回巢报告情况。

“没关系,哪个成年人回忆往昔的时候,没几件自己想红着脸躲避的往事呢?”卡尔安慰自己道。

有一天,卡尔突发奇想,想测试蜜蜂寻找花朵时,靠的是鼻子还是眼睛。他在碟子中放了一些糖水,然后偷偷躲在一旁观察。

很快就有侦察蜂发现了糖水。不一会儿,它就带着一大群蜜蜂,高高兴兴来采“蜜”。

“糖水和花朵长得可不一样,蜜蜂肯定是凭借气味才确认这东西可以‘采。”卡尔高兴地得出这个结论。

蜜蜂的色觉

卡尔对蜜蜂的研究还在继续。

当时,有科学家认为蜜蜂是色盲,再好看的花朵在它们眼里都是灰色的。卡尔对此并不认同。

卡尔在一堆灰色卡片中放入一张蓝色卡片,再在蓝色卡片上放一些盛有糖水的碟子,以此来吸引蜜蜂采“蜜”。不管卡尔怎么改变蓝色卡片的位置,也不管蓝色卡片上有没有碟子,蜜蜂总能准确地找到它。

接着,卡尔将蓝色卡片换成其他颜色的卡片,蜜蜂也能通过考验。

最后,卡尔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终于为蜜蜂的色觉正了名:蜜蜂能分得清颜色,但它和我们人类的色觉有些不一样,比如它看不见红色,分不清蓝色和紫色,黄色和橙色等。

之后,卡尔在蜜蜂身上还有个更加了不起的发现——

蜜蜂的舞蹈

有一天,卡尔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侦察蜂发现蜜源后,是怎样给同伴报信的呢?是说的蜂言蜂语,还是有其他交流手段?

卡尔潜伏在蜂巢周围,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侦察蜂回巢后,会在蜂巢前跳起舞蹈。其他蜜蜂看完它的舞蹈后,会根据信息飞往蜜源地。

卡尔进一步研究发现,蜜蜂的舞蹈分为两种:一种是圆圈舞,另一种是“8”字舞。如果蜜源与蜂巢的距离在50米之内,侦察蜂会跳圆圈舞;一旦蜜源的距离超过了50米,侦察蜂就会跳“8”字舞。

卡尔的这项发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也有科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跟随侦察蜂的蜜蜂之所以能找到蜜源,是根据食物或侦察蜂留下的气味。

后来,有生物学家用一个特别简单的实验,验证了卡尔的研究结果:在侦察蜂发现蜜源飞回蜂巢报信时,生物学家故意把食物移走。但随后负责采集的蜜蜂仍然会根据侦察蜂传递的“假情报”,飞到原有食物的地点寻寻觅觅——而那里既没有食物的气味,也没有侦察蜂的气味。

卡尔在1946年公布了这个重大发现。1973年,他与德国的洛伦兹和荷兰的廷伯根共同获得诺贝尔奖。

鱼的听力

虽然卡尔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蜜蜂,但在蜜蜂不太出没的冬季,他也会研究其他动物,比如鱼。

在卡尔研究鱼类之前,有一位动物学家认为鱼压根儿听不见声音。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没事就向鱼缸里的鱼吹口哨,结果鱼根本不理他。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发现,这位动物学家又请了一位歌唱家给他的鱼儿们唱歌。尽管这位女歌唱家的高音差点儿掀翻屋顶,但鱼儿们毫无反应。

于是,他十分确信自己的观点:鱼真的没有听觉。

卡尔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决定亲自试试。他蒙上一条鲇鱼的眼睛,再把食物放到它的鼻子底下,同时吹起口哨。鱼第一时间吞下食物。

一段时间过后,卡尔不放食物只吹口哨,鱼也会立即摇起头来。

尽管有科学家将这个反应叫条件反射,但鱼能听见声音是毫无疑问的。

女王密令

即日起,任何蜜蜂看到一位身形瘦削、戴着眼镜、身上散发蜜糖味的人,都不要轻举妄动,更不要和同伴交流。据可靠消息,这个人通晓蜂言蜂语,谨防他窃取蜂群信息。

旧磨坊蜂群女王

猜你喜欢

动物学家磨坊蜜源
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蜜源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煎饼磨坊的舞会
老磨坊: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
盲盒里拆出动物学家
犀牛摇头的启示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穿靴子的猫
犀牛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