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之有道导之有法
2021-07-20袁庆权
袁庆权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较为关键的时期,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学习主课程之一。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的探究适合学生学习有效教学行为,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备之有道,导之有法”的数学课堂。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的主要方向,探析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行为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教师任务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也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就数学课程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效。因此,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对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规范自身的教学态度,革新教学理念,突显自身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习能力以及个人素养才能呈现出逐渐上升的状态,提升数学课堂整体效率,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1.教学行为分析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以及与学生互动时所发生的一系列行为。教学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可视性的教学行为,另一种为不可视性教学行为。
1.1可视性教学行为
可视性教学行为主要包括教师授课时的语言、组织方式、教学方式、肢体语言等。可以看出,可视性教学行为属于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行为,这一种教学行为具有临时性、创造性、单一性的特点。
1.2不可视性教学行为
不可视性教学行为主要指的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道德观念以及意志力等。这些内容虽然学生不能直接看到,但是却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在实施这一教学行为时,可以无形当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不可视性教学行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对于学生的影响也较为持久。
不管是哪一种教学行为,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教授学生知识,教师不仅要紧抓可视性的教学行为,同时也要注重不可视性教学行为的影响,使数学课堂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提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为探析
2.1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新课程教学理念中针对数学课堂标准曾明确的指出,为能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顺利且有序,就需要教师充分研读教材,反复阅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教学,并对重难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但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研读课本内容,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小学数学科目比较简单,都是基础性的知识,所以没有研究的必要,只需要凭借着自身的经验进行授课就足够。教师以这样的教学态度进行授课,自然也不会花费足够的时间去研读教材内容,难以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数学课堂随意化严重。基于此,数学教师应当审视自身的行为,全面把握教材内容,为数学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有效的促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为的产生。
比如学生在学习“除法”相关的内容时,涉及到了“余数”这一知识点,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并学会灵活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将该部分内容与整个单元內容以及之后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联系,整体分析该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为之后学习“倍数”做准备,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如,12÷5=2……2,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要分析 12是 5的几倍,让学生掌握这一描述方式,方便之后的学习。
2.2以学生作为出发点,巧妙设计教学
教师充分把握教材内容之后,需要进行可课前的准备。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需要思考教学方式,怎样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以及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拓展练习的内容等。只有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巧妙的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为高校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解“百分数”相关的知识内容时,首先教师要明确这一知识内容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属于新概念。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巧妙的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发现生活中的百分数”游戏,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其中,在充满趣味性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前准备环境制作各种生活性的图片,其中包括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分数、小数等,让学生选出其中的百分数,以实际的生活作为导入,学生也能更为明白百分数的应用和表示方法,提升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3教学要具有灵活性,建立更科学的课堂
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中的根本,是教学行为产生的依据,但教师教学时要灵活。部分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学思想非常古板,严格按照教材上的内容一步一步教授给学生,虽然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学习。
例如,学生在学习有关“两位数的加减法”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 65+5时,教师可以随后就教学生 65-5,然后再教学生 65+50和65-50.这样变换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比教材中分别性的方式所产生的效果要好很多,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灵活,但也需要合理的运用教材内容,不能脱离教材独立完成教学。
3.结语
小学教学有效教学行为策略的研究是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时,要从可视性和不可视性教学行为两方面出发,针对实际教学学情分析教学行为,灵活运用。在教师的努力之下,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也能吸收教师积极、正面的能量,使得学生能力在教师的影响下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朱丽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初探 [J].教育界,2021(04):23-24.
[2] 王艳娥 .以人为本,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J].数学大世界 (上旬 ),2021(01):60.
[3] 李靖 .聚焦核心素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J].基础教育论坛,2020(3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