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形象“翻车”记
2021-07-20墨琦
墨琦
大多数人见到大熊猫会感到非常激动,但真正和大熊猫打交道的科学家们见到这种动物时,却未必有同样的感受。
你还别不信,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专家王放博士说:“那种感觉相当复杂……嗯,回顾我科研生涯里见过的大熊猫,它们给我的感受往往是又惊又喜,又羞又气。”
为什么这么说呢?
故事要从不讲“武德”的大熊猫说起
那是10年前的一次考察,王放博士和团队第一次深入秦岭,寻找大熊猫。为方便收集大熊猫的资料,他们在山上设置了红外相机。
那时的红外相机虽然并不十分先进,却是科研团队的心肝宝贝。尤其当时他们在面临重要科研任务的情况下,经费十分紧张,每一台设备都很珍贵。
然而谁都没想到——
就在他们布设下相机两天后,有只大熊猫非常不讲“武德”地打爆了其中一台设备!
就这样,团队十分之一的科研经费在这次行动的第一周就泡汤了。那一刻,科学家的心仿佛在滴血。
更新吧,红外相机
在考察过程中,科学家会遇到许多野生动物,除了大熊猫,还有毛冠鹿、小麂、黑熊、红腹锦鸡等,他们可以轻松列举出几百种动物的名字。
奇怪的是,在这么多动物中,只有两种对红外相机有特别的反应。一种是聪明机灵,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金丝猴,另外一种便是看起来一脸呆萌,好像对整个世界都很茫然和无所谓的“养生型”动物——大熊猫。
大熊猫明明是看起来与世无争的动物,怎么会敏锐地意识到树上的小盒子是外来之物,进而对它展开攻击呢?科学家们也百思不得其解。总之,事实再三证明,大熊猫只要见到身边有这种红外相机的伸缩镜头,就有一种抑制不住想要干掉对方的冲动!
于是,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科学家们急需更结实的一体式相机。可以说,正是大熊猫凭一己之力改变了中国的红外相机设计!
小机器,大作用
红外相机是科学家在野外考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仪器。它可以用来收集很多有关野生动物的数据。比如,它可以探测动物的体温;当野生动物从红外相机旁经过时,相机会自动留下影像。科学家通过分析影像资料,就能推测出它们出现的时间,了解该动物的行为以及分布的区域等。
下田熊猫要趟河
当接触大熊猫的机会越来越多,科学家们渐渐发现,原来这种有趣的野生动物常常会趁他们不注意时做很多令人意外的事。
比如有一天,静悄悄的玉米地里出现了一个胖嘟嘟的身影——它正在“检查”农民辛苦种植的玉米棒子。仔细看看,那不是狗熊,而是野生大熊猫。
比如有一天,一个老乡突然急匆匆地打来电话:“王博士,大事不好了!有一只大熊猫走到河里啦!我要不要救一下它?”老乡有一颗保护大熊猫的心,令人感动,但他其实大可不必为之担心,因为大熊猫是会游泳的。
据王放博士介绍,这都不算什么,即便在四川面积约达1.5平方千米的碧口水库,大熊猫也照样在其中优哉游哉地游泳。甚至在我国红军长征时强渡的大渡河天堑,也曾有人见过大熊猫不慌不忙地横渡而过。
所以,大熊猫绝不仅仅对红外相机感兴趣,它们其实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并且不断探索着这个奇妙的世界。
谁说“大熊猫不能生”
社会上流传着一种对大熊猫的看法,认为大熊猫有繁殖障碍,这完全是误会。知道吗?科学家在判断某种动物的生存能力时,并非以圈养条件下的样本为依据,而是要深入野生动物的世界。
在1989年至1997年的研究工作中,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秦岭杉树坪野外基地周围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多次观察到野生大熊猫聚集求偶和追逐的场景。在这期间,他们至少观察到16只大熊猫幼崽出生,其中有15只成活,可见它们的繁殖成功率极高。
请讲“大熊猫语”
在大熊猫损坏红外相机之后的几天里,王放博士和团队逐渐在山上看到了更多的大熊猫。
一天,当他们在一个小村庄调研时,树林里突然传出了一阵阵有趣的声音:
“嗯!”
“嗯!”
几位科学家迅速安静下来,判断不远处必定有一只大熊猫幼崽。王放博士立刻想到自己的导师曾模仿过母熊猫回应幼崽的叫声。
那一瞬间,他的内心突然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他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用尽可能温柔的声音小心地“回复”道:
“嗯……”
聽到这个声音,大伙儿都惊呆了,用看外星人似的眼光注视着面前这个高大的成年壮汉。毕竟科学家在野外考察时,为避免干扰,他们通常不会和野生动物直接交流。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不一会儿,远处的熊猫宝宝回应了!那小家伙似乎有些不安,声音变得柔软了一些:“嗯。”
随后,这位“调皮”的科学家和熊猫宝宝在树林中“畅聊”了大约10分钟,体验相当不错。用王放博士自己的话说,那段对话永远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口是心非
火狐狸姐姐 我有个问题不知当讲不当讲:既然大熊猫有时让你欢喜,有时让你生气,你干吗还总千方百计地想要见“人家”?
王放博士 虽然它们调皮捣蛋,但我管不住自己的脚,管不住自己的眼睛,管不住研究和保护它们的心呀!
火狐狸姐姐 科学家,您“口是心非”啊!嘴上说生气,但心里是满满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