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策略 内外融通 助力整本书阅读能力提升

2021-07-20黄文凤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

黄文凤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课标及统编版教材倡导的“重头戏”。一线教师应该如何有力推进,让其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延伸,成为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载体?结合广东省钟丽玲名师工作室圆融语文课题研究及平时的教学实践,文章针对当前的阅读现状,对如何运用阅读策略推进整本书阅读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认为要培养一个好的阅读者,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通过预测、比较、联结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找到最佳融通点,从而真正提升阅读能力,不断推进有思考、有思维呈现的深度阅读,努力达到圆融语文阅读之境。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策略;内外融通;圆融境地

整本书阅读,是课标及统编版教材倡导的“重头戏”。一线教师应该如何有力推进,让其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延伸,成为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载体,达到圆融语文阅读教学之境?结合广东省钟丽玲名师工作室圆融语文课题研究及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认为要培养一个好的阅读者,课外阅读教学不光要有美感,有可鉴赏性,还要有实用性、适切性,引导学生找到最佳融通点,从而真正提升阅读能力,不断推进有思考、有思维呈现的深度阅读,努力达到圆融语文阅读之境。

一、当前的阅读现状以及推进阅读策略的必要性

近年来,不少语文教师开始重视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但还只停留在每学期固定介绍一两本书,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阅读打卡,或是简单做个阅读汇报的层面。由于缺少方法的指导,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停留在浅层次的阅读上,亟须一线语文老师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进而形成一定的阅读素养。

目前,阅读策略教学已被写进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母语课程标准。早在七十年代,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了阅读策略的重要性。我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先行者蒋军晶老师也在其个人著作《和孩子聊书吧》中提到了预测和推理、提问、联结等阅读策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重大变革之一就是专门安排了几个重要的阅读策略单元,把阅读策略单独当作一个系统来进行训练,如预测、推论、提问、快速阅读等。

因此,要推进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阅读策略的培养与运用不容忽视。

二、巧用阅读策略,推进整本书阅读

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中较为成熟的策略有:预测、联结、提问、比较等,以上策略同样适用于整本书阅读指导。

(一)预测,充分唤醒阅读期待

德国接受美学创始者姚斯提出了“阅读期待”理论,充分论证了其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初读一本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预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指导阅读《夏洛的网》一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观察封面,猜测一个小女孩和一只蜘蛛以及一头猪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接着根据目录提供线索再次预测相关内容,巧妙地达成读前激趣的目的。

又如一位名师在指导《吹小号的天鹅》时,也同样运用了预测策略,让孩子从封面、封底、目录以及重要片段着手,一步步了解这只吹小号的天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预测是阅读的起点。预测的内容也是非常多元的。情节的发展、故事的结局、人物的命运等,都可作为预测的内容。当然,预测不是无根据的猜测,一定要建立在有依据的基础上。因此,在预测时,教师要不断追问学生:“你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预测?”不然,失去依据的预测,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整本书阅读,只有充分唤醒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才能让其真正愿意走进整本书,从而打开阅读的大门。

(二)比较,让阅读体验更加真切

比較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中重要的作用。它的有效运用,能够促进学生阅读不断向纵深推进。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方面的比较阅读。

1. 比较人物的不同,感悟不同形象

当一本书出现多个人物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把几个关键人物放在一起,寻找他们身上的共性与个性,从而不同人物产生不同的判断,构建起人物形象。如在《草房子》的整本书阅读交流中,蒋军晶老师就别具匠心地运用了比较阅读的策略,给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课上,蒋老师围绕秃鹤、桑桑、细马、杜小康四个主角以“谁最英俊”“谁最调皮”“谁最有出息”,让学生进行比较,全方面感受四个小伙伴的共性与个性特点,有效地推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全方位感知。

2. 多本书比较着读,读出文体特点

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细菌世界历险记》,同属于科普类书籍,可鼓励在单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阅读,发现这一类书籍在写作思路、语言表达的异同,激发学生对此类书籍的阅读兴趣。又如同属于冒险小说的《鲁滨逊漂流记》和《蓝色的海豚岛》,虽相隔百年,但在小说创作中也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比较起来阅读也大有文章可做。

(三)联结,让阅读交流更加深入

联结策略是指与阅读文本为原点,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以师生为资料链接的双主体,共同探寻相关阅读资料,并在这些参照文本的交互印证下,或体验、或证实、或演绎文本中已有的观念。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孩子与文本信息联结、与已知事物联结和网络资讯联结、与生活经验联结,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学生的生命体验。

1. 同一本书建立联结,学会对比阅读

不少故事中的人物,前后想法会有所变化。在阅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同一本书的前后联结,引导关注书中人物的变化。

如在《蓝色的海豚岛》一书的阅读交流中,笔者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卡拉娜前后想法的变化,学生们经过一番阅读思考,各抒己见:有的发现卡拉娜刚开始特别憎恨野狗,发誓要杀死所有的野狗为自己的弟弟报仇,但后来她把所有的动物都当作了自己的朋友;有的说卡拉娜以前比较依赖他人,后来学会了自力更生;还有同学感受到卡拉娜一心相离开海豚岛,可当她离开时,她却有些恋恋不舍……前后的对比、联结阅读,有效地帮助学生全面而清晰地认识到主人公的成长变化。

2. 和另一本书建立联结,培养思维广度

在推荐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一书的同时,笔者把另一本被誉为女孩版的《鲁滨逊漂流记》——《蓝色的海豚岛》也一起推荐给学生,他们都非常感兴趣,为此,笔者进行了比较阅读的尝试,有效地推进了冒险小说的深度阅读。

在读完这两本书后的阅读交流中,笔者以“《蓝色海豚岛》与《鲁滨逊漂流记》的不同之处有哪些?”为话题,引导学生以完成阅读单的形式展开思考,看看谁发现的不同之处多。在问题引导和竞赛机制的刺激下,学生将两本书有机联结起来,从作者的写作年代、创作目的以及两位主人公的性别、性格、与动物的相处方式以及对海岛的情感等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与发现。两本书的比较阅读、联结阅读,让学生进一步领略到同为冒险小说的不一样的特点,也在比較和联结中培养了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升。

3. 与生活紧密联结,加深情感体验

资深儿童阅读推广人蒋军晶老师说过:一个好的聊书话题应该依据书籍联结生活。在指导阅读《会飞的教室》一书时,笔者便采取了联结学生生活的策略,帮助学生加深情感体验。在此书中,学习优异但家境贫寒的戴马亭,胆小怕事的邬里,贪吃却重友情的马提斯等就好似孩子们生活中身边的小伙伴。为此,在阅读交流时,笔者设计了以下话题,在不同的时机进行交流:

(1)你有没有遇到过和书里相同的情节?书中的人物最像你生活中哪个熟悉的人?

(2)假如你是邬里,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3)你如何看待文中男孩子用爬高楼、打架或跳楼来证明自己的强大?你认为还有更合适的方式吗?

……

设计与生活相联结的话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联系作品的同时,再联结自己的生活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与作品的相同或相似点,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理解作品呈现出来的价值观,有意识地带领孩子们在阅读中寻找自己、关照自己、反思自己,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既突出了成长小说的特点,又契合儿童的心理需求。

三、结语

作为承载着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阅读指导不仅仅是用阅读策略来教阅读,而应该是通过这些策略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帮助学生成为有思考能力、有独立思想、有正确价值观的终身阅读者,从而奏响语文教学多极融通的和美乐章。

(责任编辑:莫唯然)

参考文献:

[1]莫提默·J·艾德勒. 如何阅读一本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蒋军晶. 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张晨晖. 巧用策略,让整本书阅读推进有章可循[J]. 小学语文教学,2019(07).

[4]赵芝萍. 比较:“同”与“不同”中的拔节阅读[J]. 小学语文教学,2019(07).

[5]熊晓琴. 小学语文中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J]. 考试周刊,2020(41):57-58.

[6]杨晓林. 探析农村小学整本书阅读策略的指导[J]. 课外语文,2021(04):11-12.

[7]宋雯. 小学通过开展整本书阅读课程提升三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上),2019(08):160.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
依托文本情境 强化自我建构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新目标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善用阅读策略构建,回归语用能力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