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植习题沃土 笑看育人花开

2021-07-20钟丽玲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习题立德树人

钟丽玲

摘  要:统编小语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讲话中指出“统编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立德树人。使用新教材,首先要考虑的也应当是‘立德树人。”本文从“通读教材,探寻习题育人点”“梳理习题,整合习题育人点”“精心设计,巧用习题育人点”“反思小结,延伸习题育人点”四个方面,阐述用好习题资源,借习题沃土培植育人幼苗,是语用与树人圆融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统编教材;立德树人;语用;习题

一、通读教材,探寻习题育人点

教材中每一道习题,都是编者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习题对于设计和优化教学有重要意义,亦是育人的极好切入口。我们通读整套教材,可进一步感受和发现编者关于立德树人“整体渗透,润物无声”的良苦用心。仅是习题之中,就蕴藏着丰富的育人宝藏。

1. 二下第一单元《开满鲜花的小路》习题3:课文中“美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礼物?

2. 四上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练笔: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3. 六下第四单元《为人民服务》习题5:“无数革命先烈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

上面三道习题,启迪学生热爱生活、树立理想以及学习革命先烈为国为民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除此之外,“心有他人、关注环保、热爱大自然、辩证看待事物、巧妙化解矛盾”等等,都在课后习题中展现芳踪。是教材中熠熠闪光的育人宝石,等待慧眼发掘,匠心打磨。

二、梳理习题,整合习题育人点

(一)正确看待自己

1. 自己有可以胜任的事情,也有做不到的事情—— 一上第七单元《大还是小》习题2:“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2. 保持自我,不盲目效仿——二下第七单元《大象的耳朵》习题3:“‘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二)正确看待生命

1. 生命要有责任担当,要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四下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习题3:“哈尔威船长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

2. 生命要有意义,有价值——六下第四单元习题4:“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三)正确看待困难和苦难

1. 坏事并不可怕。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二上第三单元《玲玲的画》习题2:“读下面的句子(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再联系生活说说你的体会。”

2. 心中有阳光,有希望,是战胜病魔最强大的力量——六下第二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习题3:“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3. 调整心态,心平气和,困难的处境中也有值得宽慰的东西——六下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选做题:“最近你遇到什么困难和烦恼了吗?像鲁滨逊一样把坏处与好处列出来,再说说这样做对你是否有帮助。”

依据梳理、整合的育人点,我们可以增强育人合力。特别是在高年级,引导学生回顾育人点紧密相关的课文,会让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这是其一。其二,在推荐课外阅读文章时,可加大这些方面的比重,给学生后续的熏陶感染。其三,我们可由育人点发散组织活动,比如讲述与育人点相关的故事(主人公可以是凡夫俗子,也可以是名人先贤)、竞背摘抄与育人点相关的名言警句、围绕育人点制作主题手抄报等等。不论开展哪一种活动,都和语用紧密相关,把语用和树人有机契合,统整圆融。

三、精心设计,巧用习题育人点

(一)二上第三单元《一封信》

1. 谈话导入,明确任务:“同学们,露西前后给爸爸写了两封信。请大家拿起笔,把两封信的内容标画出来。”

2. 循序渐进,指导方法:“咱们不着急,一步步来。先看第一封信的内容在课文哪个自然段,在这个自然段旁边打个‘√号。接着用‘线画出表明信的内容的语句。”

3. 学生默读,动笔标画。

4. 指名汇报,随机出示第一封信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字眼,比如“很不开心”“很冷清”。指导朗读信的内容,读出对爸爸的思念,也读出露西对爸爸走后生活冷清、寂寞的抱怨。

5. 小结学习第一封信的方法。指导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标画第二封信的内容,抓住“过得挺好”“闪闪发光”“又蹦又跳”等词语体会露西愉快的心情。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出露西领悟到爸爸虽然不在家,但生活依然还有许多美好的愉悦之情。

6. 同时出示两封信的内容,质疑启思:“露西前后写的这两封信,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相同的是什么,不同又在哪里呢?”点拨理解:两封信共同的地方是都表达对爸爸的思念之情,盼望爸爸早日回家。而露西写两封信时的心情截然不同,第一封信一开头就说爸爸不在,她和妈妈很不开心;第二封信则说她们母女过得挺好。就是叙述同一件事,说法也不一样。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家里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

“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

顺势发问:“面对台灯坏了这件事,你觉得露西的哪种态度才是对的?”点拨学生领悟: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抱怨没有作用,只有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寻求解决办法。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和亲人积极主动解决生活问题的事例,肯定褒扬。

7. 引出本课习题育人点:“露西前后写的这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随机点拨:露西写信的原意是什么?哪一封信会让出国在外的爸爸安心工作?会让一家三口快乐地度过分离时光?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要像露西一样关爱家人,体贴家人,特别要让外出的家人不为家里的事情牵肠挂肚、忧心焦虑。

8. 说说露西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露西的乖巧懂事。她不仅乐意接受妈妈的指导重新写信,给爸爸带去欢乐,还主动洗土豆,削土豆,帮妈妈分担家务。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能给家庭带来更多欢乐,让家庭更温馨。鼓励学生做露西一样的好孩子。

以上片段紧扣习题设计,并对课后两道习题进行了整合,引导学生同步关注两封信。在帮助学生品读理解的同时,进行育人的无痕熏陶: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在生活不如意时调整心态,看到生活中好的一面;不抱怨,不逃避,努力解决问题;关爱、体贴家人,传递正能量;努力做促进家庭温馨美满的好孩子。这样的熏陶与品味语言文字紧密结合,自然、和谐地拨动学生情思,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二)五下第六单元《跳水》

品读理解课文第5—6自然段。

1. 回顾第四自然段中描述的孩子极其危险的处境。板书两对凸显孩子面临绝境的关联词:只要……就……即使……也……。

2. 导语过渡,揭示任务:“在这个危急时刻,故事的关键人物——孩子的父亲出现了。他是怎样反应的?怎样帮助孩子脱离险境?请大家默读第5、6自然段,画出描写船长的语句,再用‘△号标出重点词语。”

3. 默读思考,动笔标画。

4. 交流标画词句,感知船长形象,探究船长思维过程。

(1)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比如“沉着冷静、智慧果断”)。

(2)出示船长说的话,体会话语表达的特点(简短、指令明确),进一步感受危急时刻船长的智慧果断。指导朗读。

(3)揣摩、言述船长内心活动。点拨强调:船长的这些内心活动和他当时观察到的具体情况息息相关(孩子在横木顶端心惊胆战、摇摇晃晃;桅杆底下是硬邦邦的甲板、大海风平浪静、水手齐聚甲板、自己手中有枪)。

(4)深层追问:“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描写船长的想法?”(情况紧急,不容多想;马上拿出对策,应急能力强)

(5)思考交流: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有理有据,结合当时情境和故事结果)

(6)联系自我,谈话小结:船长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发?我们生活中发生意外事件时,该怎样做?(临危不乱、思考良策)

(7)交流自己生活中或阅读中了解到的临危不乱、化险为夷的故事。

上述教学在本课习题育人点的引领下,对课文第5、6自然段进行了深入品读,船长沉着冷静、智慧果断的形象烙印学生脑海,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品味语言、学习表达的过程,也是滋养心灵、熏染教化的过程。

四、反思小结,延伸习题育人点

“达标小结,促进发展”是圆融语文“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的第五环节。引领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是这个环节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习题育人点,畅谈心灵启迪则是课后反思的重要方面。教师在聆听中及时点拨深化、指引激励,号召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先生強调了“自觉”之于育人的重要性。只要开动脑筋,课后习题能够帮助我们走上“自觉”育人、语用育人的高速路。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温儒敏. 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在教育部举办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培训会上的讲话[J]. 小学语文教师,2019(07、08合刊):23-32.

[2]唐连明.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交流平台”的内容、形式及教学启示[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05):63-67.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习题立德树人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