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秘”的干部考察组

2021-07-20许然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考察组民主测评李刚

许然

得知考察组的到来,李欢既紧张又兴奋。紧张是担心自己考察不过关,兴奋是源于获得了组织初步认可。

在单位考察了大半天后,考察组找她进行了一次面谈。“对于有人反映你在工作中偶尔不够细心,这点你怎么看?”

听到考察组抛出的这个问题,李欢有些措手不及,紧张得脸颊绯红:“这可能是我性子比较急的原因吧。有时候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对工作的检查确实不够细致,今后我会更加用心。”

“工作实不实?从政廉不廉?德行好不好?评价高不高?”每到集中换届之际,拟提拔干部都会面临来自考察组的全方位把关,而考察结果直接关系到其进与退、上与下、去与留。

在外界看来,干部考察组颇具神秘色彩。他们都由哪些人构成,考察中如何去伪存真,考察意见对干部有怎样的影响?

“钦差大臣”还是“裁判员”

每到换届之际,组织部会牵头组建多个考察组,到拟提拔干部所在单位展开考察。一名曾参与过干部考察的厅级干部表示,根据考察结果,考察组会明确提出“建议提拔或不建议提拔”的书面意见,并提交至党委常委会。

对于被考察干部来说,这一关卡十分重要。因此,许多人把手握“建议权”的考察组称为“钦差大臣”。

“其实考察组并不神秘,更不是‘钦差大臣,顶多就是个‘裁判员。”上述干部坦言,“该住酒店住酒店,该吃就吃工作餐,言行举止也要合乎规范。毕竟代表的是组织部门形象。”

“考察组的人员构成有严格要求。”某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刚介绍,为保证考察的专业性,该县专门建立了一个50人的干部考察员库。库里都是组织部以外的,具有丰富考察经验,公认度较高,且经过纪检机关把关的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但并非所有的部门一把手都有资格进入考察组。

“这里面既有组长库,也有成员库,准备进行考察时就从里面抽调。而组长不一定出自组织部门,也可以是其他部门的领导干部。”按惯例,一个考察组一般由4到10人组成,根据考察的层面不同,人数不一。

为避免考察过程受到熟人关系影响,组织部会本着回避原则,在库里筛选出合适的组长和组员。

“在被考察时,本希望远房姻亲为我多说几句好话,他却主动申请回避了。”某县农业局一名副局长在拟提拔时感叹。对此,李刚表示,考察前,组织部门会对组长和成员逐人审核把关,凡与考察对象有特殊关系,而组织上一时还未掌握情况的,考察人员应主动报告需回避的情况,包括对亲属关系、同学关系等社会关系的回避,还包括一定范围的地域回避,如出生地、工作过的地方和部门等。

“干部考察这块的程序性非常强。组织部所制定的人事方案一定,基本就是按程序走。”上述参与过干部考察的厅级干部表示,这一程序具有严格的保密性。

“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谈话等考察方式中,谈话是最有效的考察方式。谈话中,我们会重点关注考察对象的政治素质,了解他做了什么事,做成了什么事。”这名厅级干部表示,单位的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所在科室的负责人、科室同事以及其管理服务对象等都是必谈的人。

谈话的人数也有明确规定,一些体量小的单位,所有的干部职工都得谈。对于较大的系统,谈话人数要达到该单位的三分之二。

该干部说,自己在考察干部的过程中,也遇到过熟人来打听情况。“与其说是打电话‘询问关心,不如说是来说情,说些什么‘你好我好大家好‘没必要两头不讨好之类的话。”

“遇到这种情况,我从不隐晦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有问题必查。”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一旦向被考察对象泄露组织动议、组织考察等应当保密的内容,就等于违反了党的工作纪律,所以口风必须得紧。

火眼金睛辨真假

“要完成考察工作相对容易,要精准识别一个干部却很难,尤其对其‘德的识别。在考察中较难发现的是这类人——他们工作能力強,开拓局面,群众基础好,但却没有好的政绩观,最终有可能走向腐败。”一名曾担任过省委巡视组组长的正厅级干部表示,近年来能人腐败的现象突显,要严防心术不正的“两面人”进班子。

他还表示,在谈话环节,出于各种心态,少数人会直言被考察对象的问题,更多的是夸赞和认可。如果非要谈缺点,一些人就以“没发现什么问题”等话敷衍搪塞,甚至还有人给出“太过较真”“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暇顾及家人”等明贬实褒的评价。

“有些话假得不能再假了。”一名组织部干部分析,说好话的人,有的是出于真心,有的是碍于人情关系想做“老好人”,还有的是希望把“不喜欢的人”尽快送走。他们大多存在这样的心理:如果如实反映了问题,一旦消息泄露,自己还会遭到打击报复,相反,“提升一个人,激活一大片”,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还需要考察组运用火眼金睛进行鉴别。一名曾参与过干部考察的厅级干部表示,“组织部找谈话”是件非常严肃的事。谈话对象说的每一句话,甚至一个细微的动作表情,都有可能成为最终评价的依据。

有的人在讲假话时会心虚,表情不自然,手不知道往哪里放,视线也会飘移不稳定,特别是讲反话时表现得更甚。这时,考察组要找其他谈话对象进行求证。

“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特别是来自被孤立的群体、信访渠道的意见。”这名正厅级干部表示,考察时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什么多数人对考察对象的评价很好,而少数人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甚至尖锐的意见,这些意见是否有真实依据。

他举了一个例子,当时考察组在考察某班子成员中的一名副职时,大多的谈话对象都说此人的好话,却有一人提到其工作作风有些“粗放”,曾违反过工作纪律。

“遇到问题反映,马上进行了调查核实。”后来考察组扩大了谈话范围,了解到此人待人接物比较简单粗暴,与群众的沟通能力较差。大概过了半月,此人被平调到了一个偏远的地方。

中组部有干部曾表示,为了考察一名正部级干部人选,被中组部约谈的对象有时可以达到几百人。“只要是被考察对象工作过的单位都要去,有工作关系的人都要找,一些有疑点的问题都要想办法解开。”

但人無完人,干部也不例外。不同的干部有各自的个性、长处和不足。李刚说,这就要求在撰写考察报告时,得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把考察对象的特点和个性写深、写细,对缺点和不足的评价要恰如其分,分清主次,合情合理。最终要达到“像”“真”“实”“鲜”“活”的效果,为“人岗相适”提供有力参考。

摆脱突击考察之困

相比普通时期,由于涉及的范围广、对象多,换届时期的干部考察显得更加仓促。“由于得赶在规定时间内上常委会,考察时间被卡得很紧。必要时,考察组成员也会采取电话访谈的方式。”熟悉考察工作的一名厅级干部表示。

这名干部向记者回忆起自己几年前被考察的经历。当时考察组人员打电话,找其朋友谈话。他刚好在旁边了解到“原来自己正在被组织考察”。

“回想起来挺尴尬的。个人认为这种电话考察的方式不太严谨,容易让别有用心之人钻空子。”上述干部表示,在考察中,除了面谈,较常规的做法还包括民主测评,细查被考察对象的个人档案和文书材料,广泛听取纪检监察、审计、信访、巡视、督导等执纪监督方面信息和有关网络舆情反映,排查其廉政风险。

“民主测评或多或少能看出一名干部的群众基础。”李刚介绍,民主测评选票按照“德能勤绩廉”5大项16小项逐项考核候选人,最后还要求投票人写出对候选人的总体评价和是否推荐任职的明确意见。

“延伸考察也很重要。”另一名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向记者表示,考察组需要在时间卡得很紧的情况下,抽出时间进行延伸考察。

延伸考察的方式多样。比如在谈话中或在查阅相关资料中,有需要核实的相关情况,“我们就会到考察对象分管或牵头负责的事项上,比如去疫情防控中其分包的村里,考察对方的群众基础。”

对于推荐提拔重用的干部,多地探索了8小时工作外的考察,通过考察其生活圈、朋友圈,了解其道德和家风。

“在单位,大家谈成绩一大堆,谈问题较少。通过家访、社区访等方式,我们希望能尽量把一些隐性的东西挖出来。”李刚介绍,在征得其本人及家人同意后,考察组会到考察对象家中,考察夫妻感情是否和睦、是否孝顺长辈、是否拖欠物业费、邻里关系如何、是否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情况。“包括家访时察看其家中的卫生情况等,这些细节很有意思。”

“这名同志心地善良,有爱心。曾在社区帮忙抓过小偷,经常喂养小区里的流浪猫;夫妻感情和睦,常常出双入对参加社区活动。”李刚所在县通过8小时外的考察,指出了一名被考察对象的部分优点。

“从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到前往被考察单位考察,再到延伸考察,考察一个单位的班子成员通常需要花一周时间。”李刚说。

“现在‘提拔时才考察‘年终一次算总账的现象普遍存在。短短几天,很难对干部进行深入、全面的考察。”上述熟悉考察工作的多名干部认为,为更好地识人,组织部门应常深入一线,花大量时间去了解干部,这样才能对干部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如指掌”。(文中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猜你喜欢

考察组民主测评李刚
The Channel Tunnel
绿色的生命
我又没有一千万
班长竞选,谁会胜出
基于B/S模式的电子化民主测评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国际空间站首次收获白菜
刘志军小小说两篇
当前党政领导干部民主测评的深层困境
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