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进校园的方法和途径探究

2021-07-20谢斌

师道·教研 2021年5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文化

谢斌

地域文化形成于一定的区域范围,反映着当地独特的人文精神,是中小学生最亲近、最直观、最生动活泼的德育课程资源。将地域文化融入德育工作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易于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增城文化为例,深入探究地域文化进校园的途径与方法,寻找地域文化与校园建设、学科教学、主题教育活动相促相长的有效方式。

一、将地域文化有机融合到校园建设中

改善人文环境,提升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味,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可将地域文化融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用校园环境濡染儿童的心灵。学校可以设置学校历史名人堂、诗画长廊。在名人堂展示诸如湛甘泉、胡庭兰、郭继枚、湛菊生等增城名人的生平事迹;在诗画长廊展示符合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的各名家名言警句、书画作品等,凸显优秀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地域历史名人、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以先贤为榜样,争做学校未来的骄傲。同时,可结合德育主题开辟宣传专栏,营造浓厚氛围,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对地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将地域文化与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相融合,用我们亲切的、熟知的文化说话,凝聚的是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体现的是学校寄予学生的厚望。

二、将地域文化适时链接到学科教学

将学科教育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落实课程育人,既能使德育工作不单一孤立,又能使学科教育扎根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在增城,仙姑文化源远流长,甘泉文化博大精深,牛仔经济务实创新,这些文化无不对增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教师应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远离假大空的泛泛而談,寻找接地气的突破口,切实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做“有根”“有魂”的教育。要使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渗透地域文化教育,教师可在课堂导入、情境教学、探究实践中作出合理的引导和指导,以此打造高效课堂。

(一)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

为了让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拓展延伸,熟悉的地域文化会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探究活动事半功倍。如在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中教师就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认识增城新塘镇的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湛甘泉,一位为中国理学、为增城教育文化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大儒。再如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很久很久以前》,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增城正果、小楼地区的何仙姑文化、挂绿传说等。教师还可以结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剪纸”、二年级及六年级课文《难忘的泼水节》《老北京的春节》引领学生了解增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城榄雕”“舞貔貅”、盛大的民俗活动“龙舟景”等。这样的一节节绽放着本地域的民间典故、民风民俗、名人事迹的语文课堂,如何不能称作为一节美的课堂呢?

(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践性活动

教育即生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远离空谈,走向生活,加强其实践性、操作性、有效性。教师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实践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优化学习方式, 化主动为被动,生活化的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教学“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这一单元时可以让学生深入收集和探究家乡的风俗和民间艺术,并布置实践作业,请同学们借助上网、听老人讲故事或者实地考察,去收集增城有趣的民俗活动和演变历史。学生们可以收集到“麻车火狗”“广东汉乐”“舞貔貅”“榄雕”传统艺术,这些传统艺术有的衰落有的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学生们在探究与实践中完成《衰落与保护调查报告》,争做民间艺术“小传人”。在教学《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作业,请学生们结合单元主题寻找家乡的风景和故事,记录并分享。学生在课后会积极地开展实践活动。在分享活动课中,有的学生介绍了新塘伍氏祠堂、继枚路、东江纵队抗日游击根据地等,师生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了解增城及国家红色革命历史,激发学生对家乡人、革命烈士的敬佩和热爱,体会和平来之不易,少年当立志报国。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实践性、探究性学习,深入社区,走进生活,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生动且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素材,这样的教育可谓是扎实的教育。

三、将地域文化融入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主题活动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在实践中内化道德品质。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我们要积极开创“走出去、引进来”的局面,借助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品牌。

让地域文化“引进来”就是要结合校园传统活动和德育目的,开展书香校园、传诵经典、“我们的节日”民俗体验、“甘泉文化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校园荔枝节”等传统文化活动。学生们通过参加活动等了解文化内涵,在活动中汲取营养,传承乡土文化。

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去”。如开展以“大埔围——荔城街马屋——白面石村”为线路的“红色研学之旅”,开展“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走进博物馆”“走进文化古迹”“寻访身边故事”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资料查阅、实地探访形成相关报告,实践活动之后,在分享会中举办图片、文字、视频等成果展,进行交流分享。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文化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年味里的“虎文化”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谁远谁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