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2021-07-20

新长征 2021年6期
关键词:井冈山革命群众

2016年2月2日,迎着飞舞的雪花,在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首站是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江西、湖南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20世纪20年代后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湘赣边界军民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全盛时期面积达7200平方公里,人口达50余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怀着敬重的心情瞻仰革命烈士陵园,怀着深厚的感情登上八角楼旧址,沿着湿滑的山路探访罗霄山脉深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上井冈山。他深情地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都要保持艰苦奋斗本色,不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丢廉洁奉公的高尚操守,逢事想在前面、干在实处,关键时刻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都要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努力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话语不禁将我们的思绪带回了井冈山时期那段峥嵘的岁月……

早在大革命时期,井冈山地区即有一批在外地求学的进步青年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党组织的派遣回到边界各县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在党的领导下,边界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半数以上的农民参加农民协会,并建有自己的武装,边界六县先后推翻了豪绅政权,宁冈、莲花、永新还建立了县级革命政权。“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边界各县党的组织大部分被毁,农会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转入秘密状态。但当地的革命群众并未就此屈服,仍然坚持斗争,发动了数次武装暴动。这些斗争,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八七会议的决定,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率领以工农革命军为骨干的5000人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一軍第一师,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受挫。是继续强攻大城市长沙,还是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暂时保存自身力量,另谋远图,成了当时问题的焦点。毛泽东力排众议,从敌大我小的实际出发,说服部队向敌人力量弱小的边僻农村转移,取道萍乡,沿罗霄山向南进发。9月29日,工农革命军到达永新县三湾村,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三湾改编”将部队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军队内实行民主制度,连以上成立士兵委员会;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连以上设党代表,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这一系列决策和行动表明,这支红军力量实际上已经开始踏上了一条中国式的民主革命的独特道路。10月27日,部队服从党组织的领导开到兰花坪茨坪,把革命红旗插上了井冈山。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经过大小十余次战斗,在这一带安营扎寨,完成了事关革命大局的战略转移,开始了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艰苦卓绝的斗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残部与毛泽东会师,两军计万余人,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士兵委员会主任。从此,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井冈山根据地大力发展党组织,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巩固扩大红军力量,建立湘赣边界工农政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第一个立足点,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进程中第一座历史丰碑。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朱德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了人民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经验,形成了跨越时空、影响深远的井冈山精神。

作为我们党在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着极为丰富深邃的精神内涵。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的革命斗争靠什么燃起“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照亮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正是因为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会产生在艰难困苦环境中战胜一切困难的超凡勇气,产生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顽强斗志,产生在敌人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才能经受住血雨腥风的洗礼和考验。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井冈山斗争始于革命低潮时期。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大无畏的革命胆识,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创造性地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克服种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封锁。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关心和帮助群众,同广大人民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扩大。

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优秀传统与人文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彰显和高扬。同时,井冈山精神又是具有原创意义的当代民族精神,是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优良精神传统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链的伟大开端。

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在开创中国革命崭新时期和开辟中国革命独特道路上所具有的示范性和先导性。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间,在历史进程上前后相继,在社会理想和目标追求上高度统一。因此,井冈山精神所具有的精神特质与品格在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精神支撑作用。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创新发展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井冈山接受传统教育很有必要,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的;我们共产党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的;我们人民军队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的。不忘本来,方有未来。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与使命,全党上下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对改革创新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从而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在实践中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创新发展之法。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立足中国革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紧密结合,提出了“以農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思想,创造了一系列成功实践。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革命时期如此,建设和改革时期也如此,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敢于开辟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当前,全党上下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适应和把握新时代的特征规律,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创新发展之源。井冈山时期,我党我军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正是有了群众这“真正的铜墙铁壁”,党和红军才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在革命战争年代是胜利之本,在和平年代同样是胜利之本。”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党的事业才能坚如磐石、保持旺盛活力。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发出的壮志豪情激励着我们赓续红色基因、夯实理想信念,让八角楼的灯光永远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让共和国的红色江山永远血脉相传。

一座山,辉映历史;

一条路,引领方向;

一种精神,照耀未来。

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是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鼓足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使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撰稿:王永生)

猜你喜欢

井冈山革命群众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中国的出行革命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毛泽东首用“井冈山”之名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井冈山十里杜鹃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