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对护理教育的思考探析
2021-07-20朱丽莉
朱丽莉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主要指的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诱发的一种肺炎,以干咳、乏力、发热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并且具有突发性、传染性强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护士与医生并肩作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奋战,充分体现了勇敢坚毅、救死扶伤的护理精神,并且成为“最美逆行者”。在未来的护士队伍中,护生作为一个主力军,在这场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为了让她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促进未来社会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对护生进行教育,从而进一步完善护理教育体系。
1 护理教育改革应该与一级学科发展相契合
1.1 课程体系与护理内涵变革相适应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不单单具备救死扶伤的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职能如减轻痛苦、改善负面情绪、预防疾病等。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场突发的疫情下,也将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多个方面的不完善暴露出来,比如心理卫生知识、传染病防护知识、预防医学知识以及公共卫生等[2]。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因为护理学生对其基本应对方式和敏感性的缺失,使得在一线救助的过程中,其心理自护和他护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护理课程内涵,充分融入日常教学中,只有充分认识到护理内涵的重要性,加强深化改革,做到宽口径、厚基础,才能更好面对突发事件,从而对护理学科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2 构建完善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护理学作为综合性的一种应用科学,其理论基础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其目的主要为对康复、疾病治疗、预防保健的技术、知识、理论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研究[3]。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各个省市均派出多支医疗队,其中护理人员占68%以上,在临床一线工作中,护理人员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病情变化较快的患者而言,护士一方面要可以准确执行医嘱,另一方面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硬核能力”,比如在复杂环境中独立思考、判断以及处理的能力,但是这些“硬核能力”与长期的培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对疫情进行抗击时,虽然展现出了伟大的护理精神,但是也有诸多的问题凸现出来,比如护士因为知识理论缺乏而无法顺利开展工作等。在2011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设置护理学为一级学科,为护理学历教育和护理研究开创了新局面。但是当前护理学科仍然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所以应该转变片面重视技能的观念,重视各层级护士理论水平和知识体系的培养。
1.3 加强实践锻炼 在紧急救护如突发灾难、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对护理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互相合作、应对经验等能力则需要长期的培养[4]。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还反映出了诸多的问题,比如新护士应对能力差;缺乏灾难急救经验;缺乏安全防护知识等。所以在护理教育中,在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还应该积极开展临床实践,比如提前护生进入临床实践的学习时间;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等,一方面能够使护生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护士的职责,将患者的感受与人文关怀充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还能在实践中对护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同时,还可以通过急救技能培训、应急情境模拟训练等,对学生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技能进行锻炼,使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应对复杂临床情境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护理院校在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和应急情境模拟训练时,应该区别于临床情境,尽量杜绝缺乏“真情实感”、单一化、模式化的操作训练,只有不断训练,才能使护士在面对公共卫生事件或疫情时,可以迅速进入护理角色,将自身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维护健康,确保生命安全。
1.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有研究发现,在护理教育中,学校教育滞后于临床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比如疾病预防、医院感染等知识只有在《流行病学》和《护理学基础》中提及,并且内容滞后、所占学时少[5]。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防护操作应急式培训、医院感染知识紧急输入等,在一定程度上将教育的漏洞与训练工作的滞后和防护本能的缺失充分反映出来。所以在护理教育工作中,应该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推动理论-实践-临床有效衔接的实现。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对接前沿,及时对护理知识进行更新,比如学习先进设备的使用如血滤机、除颤仪、监护仪以及无创呼吸机等,并且还应该对学生理论与临床实习的安排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2 加强护士品格塑造和人文精神培育
2.1 培养领导力和管理能力 通常情况下,护理领导力和管理能力不仅仅是单对人员管理,还包括环境管理、患者管理等。比如援鄂护士在面对不熟悉且感染风险高的工作场所时,再加上前期缺乏防护物资,在短时间内给予患者护理时,往往离不开过硬素质和强大的管理能力。所以,在护理教育中,应该培养护理学生的管理能力,不仅要学习《护理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还应该渗透在每次临床实习护理和每节专业课中,并且在日常的学习中,独立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从而使护理管理能力提高。
2.2 加强护理教育中的品格塑造 在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士一方面要给予患者生活护理和基础治疗,另一方面还要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加强心理疏导,这对护士心理素质的要求较高。所以,护理院校在进行护理教学时,应该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调整,适当增加心理应对活动与课程,并且还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课,对护士品格进行塑造,锻炼意志力,在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从“白衣天使”顺利转换为“白衣战士”。
2.3 以史为鉴,使护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 面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以万计的护士投入本次援腭任务中,充分体现了无私奉献的护理精神,不仅激发了护士群体的社会责任感,还提示了护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性[6]。所以,对于护理院校来说,应该对护理发展历史进行系统学习,通过对护理前辈事迹和护理历史等进行深入了解,使护理精神内涵的认知提高,并且组织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护士的社会责任感增强。
2.4 重视重症专科和感染科人才的培养 有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呈现出基数大、重症患者多的特点,并且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与重症护士的数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7]。所以,进一步将重症护士的规模扩大,使非重症护士的重症护理能力提高是当前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护理教育改革中,应该充分认识到重症与传染病专科护理的重要性,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并且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重视师资队伍培养,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同时,应该将资源适当倾斜于重症护士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上,使非重症护士的重症护理能力提高,并且还能通过重症科、感染科轮转、实习等方式推动培养目标的实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计其数的护理人员投身于抗疫战斗中,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发现了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与此次疫情相结合,将护理队伍存在的问题作为基本出发点,与当代护理需求相结合,对护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进行思考,进一步深化护理改革,采取多种多样的培养方式,全方位培养综合型人才,从而提高我国整体护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