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背景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影响及分析
2021-07-20李超杨鸿
李 超 杨 鸿
1.沙坪坝规划和自然资源事务中心 重庆 400030;2.重庆市沙坪坝地质环境监测站 重庆 400030
引言:在开采利用矿山资源的整个过程中,其周边环境与地质构造往往难以得到良好保障,一方面对资源的利用率不足,另一方面也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矿山的地质环境,为当地环境的安全性埋下较大隐患,也对后续矿山的开发作业带来不利影响。科学部署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有序落实科学可行的恢复治理手段,有利于推进矿产资源利用开发的合理化发展。
1 地质环境背景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影响
1.1 对工作量的影响 通过观察与分析大部分矿区的地质环境可以发现,节理裂缝发育是其主要特点,这一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矿体出现滑坡、坍塌现象的几率,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除此以外,无论是整个区域范围内的地质构造情况,还是多样化开采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均会对周边矿区的多方面要素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导致缝隙明显的出现在各安全台的边缘部位上。与岩层倾斜的角度相比,若边坡角度过高,则必然存在发生滑坡事故的风险,给周边环境增加安全隐患。在整个矿区开采区域内,沿着斜坡的底边边缘与其他部位较为不同,其普遍会体现出复杂的节理性发育特征,如严重破碎的岩层等。崩落的大量岩石存在于安全平台上,这使得恢复治理工作难以高效有序的进行,也显著增加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难度[1]。
1.2 对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内容的影响 在矿区开展开采作业活动,必然会破坏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而引发滑坡、地面裂缝以及坍塌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碰裂或爆裂露天矿边坡,引发破坏力更强的飞石、冲击波等。在原地质结构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再一次引起强大的次生灾害影响。这样的开采活动不仅对矿区地面上建筑物的安全具有巨大影响,给开采施工以及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直接危害,也会很大程度上破坏地质结构,引发不确定性的地质灾害问题。与此同时,受影响范围不仅限于矿区、周边环境,与之看似相距较远的区域位置也可能遭受到巨大的内外力作用,从而出现传播性的地质灾害现象。若严重打破矿区原有稳定、安全的地质构造,会使得发生地质灾害、隐患事故的可能性与几率显著增加,部署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也会面临诸多困境。
2 地质环境背景下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策略
2.1 以地质构造为基础开展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针对问题矿区,组织全范围、细致化的实地考察工作,确保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得以全面落实。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以及底层岩性等多方面对矿区的详细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化收集,并充分了解其工程地质、环境规划等相关的地质资料信息。结合矿体的赋存条件、构造特征展开分析与调查,判断并评估地质构造在开采作业中的受破坏的情况。除此以外,还应掌握当地矿区土地资源、地表土地是否被占用,以及地表植被是否被破坏等[2]。
以矿山与周边地区为重点对象,调查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强度等实际情况。剖析矿区矿山现有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并对其形成原因展开研究分析,综合调查其实际表现特征与发育程度。以及由地质构造因素引发的各类问题现象、如何影响了周边设施、自然环境和矿产资源,最重要的是损坏公共财产、危及施工人员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编制恢复治理工作的实践方案,提高预防地质灾害的工作力度。在对地质环境予以研究的背景下,深入统筹部署环境保护作业的整体布局,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明确全治理过程中的难点、要点,保障环保工作与矿山地质恢复治理作业的实施成效。
2.2 综合评估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情况 针对矿山矿区开展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优化恢复治理的实践效果,关键在于全面把握其开采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况,评估当地地质环境受到外部人为因素带来的具体影响。以贴合矿区的地质条件、地质环境为基础,科学选取适宜可行的治理手段。预测分析组织开展各类开采活动作业时,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亦或是现有的环境问题是否加剧,站在整体性的角度上评判矿山优化建设与环境质量受到的不同影响。在此过程中,还需邀请专业人员分析发生矿山矿体地质灾害时,其主要涉及到的危害对象、危害范围,以及具体的危害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科学评估灾害的扩散发展趋势,如若开展综合防治工作,可能面临哪些困难。以分析结果与评估结论为基准,确保能够全面地考虑到矿山地质环境受到的多方面影响,统一部署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并完成矿山环境保护工作计划的制定。优化恢复治理工作方案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部署治理工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以及开展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问题,对矿山地质治理项目管理方案予以进一步的优化调整,选择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切实落实有效的治理措施,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效率[3]。
通常情况下,矿山地质构造在开采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破坏,随之引发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次生灾害问题,甚至会危及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安全开展。因而在部署环保与恢复治理工程施工时,需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上,推进治理恢复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并行,秉承防治结合的基本工作思想,对以防促治、地质环境保护提高重视。对于矿山开采活动来说,开采矿产资源需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规范,不得破坏当地的地质结构以及周边地质环境。科学评估地质灾害,对防护措施与治理模式进行精细化调整。
结束语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力度、推进恢复治理工作的稳步落实,在于科学管控开采活动对地质构造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对周边地质环境的破坏。针对矿山地质破坏严重的部位,设立为重点恢复对象,编制专门的恢复治理与保护方案,提高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实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