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江天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07-20邵先强梅洪江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德江县德江天麻

邵先强 梅洪江 高 昊

1.德江县科学技术服务中心 贵州 德江 565200;2.德江武陵天麻农民专业合作社 贵州 德江 565200

天麻为兰科(Orchidaceae)天麻属(Gastrodia R.Br、)多年生食菌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后主要依靠分解侵入其体内的蜜环菌菌丝获得营养[1]。据《本草纲目》记载,天麻有“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的功用[2]。德江县作为全国天麻主产区之一,年产鲜麻1000t以上,产值近3亿元,在《德江县“十三五”中药材发展规划》中已作为重点品种推广种植,在政策、资金、行业指导等方面将给予积极支持。

虽然德江天麻有着独特的优势,又有国家、贵州省的重点扶持,但全产业链来看,与省内外其他产区仍有较大差距。据统计,目前,全国天麻年出口量约500t,国内年需求量约2万t,贵州用天麻作为原料生产的企业有17家,天麻需求达1000t,但贵州现在的年产量不到1000t,而德江天麻年产量仅200t。近年的研究多侧重天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栽培技术、药理药化等方面分析[3],针对德江天麻产业现状的报道较少,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需深入研究解决。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建议,以期对德江天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德江天麻产业发展现状

1.1 天麻生物学特性与分布区域 天麻在生长期温度为10~30°C,最适温度为20~25°C。年降雨量在1 000 mm左右,空气相对显度为70%~80%,土壤p H5.3~6.0,腐殖质含量丰富。森林覆盖率70%左右的环境生长最为适宜。

德江县地处贵州东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6.0℃,年日照时数1002.2h,降水量1237mm,相对湿度81%。土壤以酸性为主(PH5.0~6.5),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天麻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1.2 种植规模及模式 德江县作为全国天麻主产区之一,全县海拔在1500m以内,主要种植红天麻,目前,年发展天麻50万m2,覆盖14个乡镇,经测定德江天麻的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在0.4%以上,高达1.3%。全县天麻种植以“三下窝”为主,一年半采收,没有专业培育有性种麻,更无设施栽培等。

1.3 “两菌一种”繁育 多年来,德江天麻的“两菌一种”主要从外地购买。近年来,虽然我县也筛选出了本地的蜜环菌株“46号”,但因上菌慢量小而影响推广。另外,由于本地没有真正的天麻品种,生产用种也主要从外地购买或自留种。

1.4 生产技术推广应用 通过40年的发展,大多数麻农已较熟练地掌握了天麻栽培技术,并积累了很多生产管理经验。科技人员多年来对天麻的研究也形成了数项技术成果,1996年,天麻有性繁殖新技术推广获地区科技二等奖;2006年,天麻仿野生栽培获地区科技二等奖;2009年,德江天麻上升为省级地方标准;2010年,德江天麻列为“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2012年,德江为贵州省天麻规范化生产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县。

1.5 品牌培育及产品开发 德江天麻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地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高。2007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1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4年获 “中国天麻之乡”,2016年,经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品牌评价,“德江天麻”品牌价值18.09亿元。目前,开发的天麻系列产品10余个,其中“天麻酸枣仁咀嚼片”获国家保健品批文。

2 德江天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两菌一种”选育滞后,规模化种植标准低 长期以来,德江天麻“两菌一种”培育较为滞后,菌种来源混乱,萌发菌、蜜环菌和种麻不配套、亲合力差。在大规模种植时,麻农很难按照技术规程实施,存在季节延后、措施不当、栽培标准低的现象。

2.2 菌材林培育不够,生态修复受影响 德江县种植天麻时间久、面积大,耗材多,产业发展受生态保护和林业政策制约,虽然推行“栽一窝麻种十棵树”的方式和用退耕还林发展菌材林,但木材储蓄量仍难以满足生产需要,生产上仍需大量外购,同时,大面积砍伐对生态也会造成影响。

2.3 发展资金不足,技术人才缺乏 虽然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天麻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但总量较小,加之我县天麻企业自身实力弱,科技人才缺乏,在产品开发与加工方面较困难。

2.4 缺乏精深加工,产业带动不很明显 目前,我县仅有一家天麻深加工企业,其他企业均为初加工,无法按照要求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在产业带动方面,由于天麻发展需要1-2年,周期较长、栽种技术要求高,一些农户明知发展天麻赚钱,因害怕失败而不愿发展,产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3 德江天麻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建立“两菌一种”繁育体系 种质资源作为药用植物生产的源头,其优劣对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在高山、沙溪、堰塘等乡镇建成野生天麻资源保护区,实施保护面积3000亩,开展野生资源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和保存,筛选适宜德江的优良天麻、萌发菌和蜜环菌。在有产业基础的乡镇同步建立天麻良种繁育基地,抓好种源质量,完善“两菌一种”高效繁殖技术体系。

3.2 制定和推广天麻规范化栽培技术 “良种良法”是实现天麻高产稳产的保障,培育分生能力较强的天麻优质0代种是实现天麻高效发展的前提。在生产上推广集中式育种,集约化培材。在栽培上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制定规范化栽培技术,强化培训指导,培育一批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带动天麻产业稳健发展。

3.3 加大菌材林培养,实现麻林共赢 通过推行“栽一窝麻必须植十棵树”和落实造林任务,制定考核办法,对自行育材的进行奖励补助;同时,在砍伐方式上必须实行间伐,且砍伐后应封山育林和人工补植,实现生态自然恢复,保证天麻种植区的森林覆盖率得到有效提高,做到真正林麻共赢。

3.4 推进天麻产品和品牌建设,促进产、供、销协同发展 加快推进天麻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合力打造德江天麻公共品牌,积极引导企业与种植基地连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在天麻园区和县城集市建立营销平台和批发市场,解决麻农的后顾之忧,促进天麻产供销协同推进。

猜你喜欢

德江县德江天麻
神奇的天麻
铜仁德江供电局:节后特巡保供电
爸爸·我·山城
A novel flexible plasma array for large-area uniform treatment of an irregular surface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杜雄飞 藏石欣赏
宏 藏石欣赏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德江黑木耳
周旋在三个女人之间的“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