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2021-07-20艾正兰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城镇化调整

艾正兰

重庆市綦江区产业发展中心(綦江区发展改革委的下属事业单位) 重庆 401420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之后“一五”、“二五”和“三线”的建设,促进我国形成了一大批的老工业基地,一直以来都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地保障和支持,具有重大的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老工业基地的生产和建设能力逐渐降低,面临着资源的枯竭、设备的老化,以及技术升级缓慢等一系列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指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随着相关工作的不断实施,也切实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属于长期的发展战略,需要扎实做好调整和应对,这样才能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创新发展。当前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调整,在内生增长动力和良性发展机制方面尚未形成稳定局面,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所表现出的形态与老工业基地的表现有着一定的差别,需要老工业基地做好适应,这样可以实现城镇化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更是呈现老工业基地的良好改造结果[1]。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相互关系

工业化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化,城镇化是区域发展过程空间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工业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城镇化的建设,城镇化的建设能够引导工业化的发展。因此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共同发展。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发展重工业成为了战略发展基本策略,全国都进行了相应的工业发展布局,老工业基地就是这一战略布局的结果。当前老工业基地需要进行战略调整和改造,这样能够适应和顺应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形式,实际上,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就是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城镇化发展的相互协调,需要体现同步和协调[2]。

1.提高老工业改造速度。城镇化的发展,包含了工业化的建设和发展、非农产业的聚集,以及农村人口的集中,属于一个自然的发展结果,也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以及呈现一个国家发展的现代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规模逐步扩大。但是城镇化过快的增长也呈现了明显的问题,就是很多地区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于粗放,导致的问题就是城市功能不完善、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使得全面的市民化难以实现,同时资源的紧张以及环境问题的加剧,也都限制了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提高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质量、速度和规模,就必须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之后国家也更是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和战略规划,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就在于提高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但是老工业基地的发展面临更多的问题和阻碍,使得老工业基地的城镇化建设进度缓慢。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产业功能是核心所在,有了产业的保障和支持,城镇化的建设才能提升速度。我国原有的一些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的比重较大,产业层次较低,基本表现在生产设备落后、技术落后,以及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不够合理,这样使得产业经济的发展在原有发展的初期可能较为有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现阶段,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上述的因素就使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能力不断衰弱。同时在需要做好新兴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时,也更是由于发展空间不够,以及节能减排的任务较重,最终使得发展面临困境和挑战[3]。

对于老工业基地而言,调整和改造的目的就在于实现产业的升级和优化,以此提升经济发展能力,此时城镇化的建设也就有了基础的动力和保障,所以可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实际有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逐步推进,也更是能够提升老工业基地的改造速度。

2.为老工业改造提供新思路。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是工业化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重要内容,也更是城镇化发展和建设的主要工作。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城镇化的发展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和必要关系。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出现变化,即能够呈现其区域向着城镇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城镇化的发展和建设,也就是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从低级向着高级发展的体现,以及城镇化的建设也更是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当前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升级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进,并以此为基础推动老工业基地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这样也可以解决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空间问题。因此城镇化的建设,即是在战略角度提出了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和改革策略,能够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供指导和带动,所以可以为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提供新思路。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策略

1.完善整改方案,加强规划指导。《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明确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等。因此就需要进一步依靠这一规划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进行改造工作的实施。以及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分部较广,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所以面临的发展问题也不同,这样也就不能实施同样的调整方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提供针对性地整改方案。具体以《规划》为基础指导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适合各个地区的方案,这样也就能够使得改造工作获得一定的效果[4]。

2.持续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依靠的是传统的重工业,在此基础上使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偏重、单一,所能够承载的就业人口有限。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当中,这样的产业结构表现也必然形成阻力。因此为了有效地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就要持续推进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一是技术改造和产业拓展,二是增加一些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产业的培育,这样可以使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焕发新的活力,能够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议和发展提供保障与支持。

3.提高老工业公共建设。多数老工业基地都存在一些共同的发展问题,诸如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强等。为此,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使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基础能够更加的全面。这样可以为地区发展提供基础的保障和支持。一是做好城市道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与优化,实现交通方面的快捷和优势;二是市政工程统筹落实,给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等都需要加大完善力度;三是城市环保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这样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实施和有效落实,可以极大地提高老工业基地的现代化发展速度。

4.着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是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重中之重,在老工业基地当中,存在着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以及就业压力大等问题,这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以人为本的原则不符。所以,一是需要正视现实,了解困境所在,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民生保障工作,二是落实就业和创业的扶持力度,使得就业问题得到解决,三是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注重劳动者技能培训工作的积极推进,四是全面落实养老、医疗、事业等的各项保障措施。这样可以从全面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上,为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支持。

三、结语

老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发展付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工业基地的技术和能力逐步降低。在全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趋势下,需要帮助工业基地顺利实现调整和改造,一是推进老工业基地的现代化发展,二是能够保障新型城镇化的全面建设。因此,也更是能够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城镇化调整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工位大调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18
城镇化
产业结构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