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的区域特点与发展路径
2021-07-20杨阳
杨 阳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凯里 556000
1 发展现状
在经济社会逐步发展的新时期,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尤为重视。我国的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在经历多年的发展阶段后,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体育职业教育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职业教育体系开始逐步形成,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体育高职教育中还存在着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在体育高职教育发展高水平的地区,体育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甚至超过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由于一些制约因素限制了体育高职教育的发展。对于体育生就业的法规不够健全,学生毕业之后的待遇不高,就业渠道的狭窄是制约体育高职教育发展的外部因素[1]。体育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师资力量不够强大,体育职业教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的教学问题属于限制高等教体育职业教育的内部因素。对于体育生的录取方式等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对体育职业学习的积极性。为了缓解我国体育事业加速发展与人才紧缺需求矛盾,将高等体育职业教育作为一项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举措。高等体育职业教育,为了适应职业体育的发展趋势应运而生。旨在培养出以竞技体育专业为特色的一流竞技体育人才。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培育出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为新时期的体育事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和职业特色的体育教育体系。
2 形成初具区域特点和职业特色的高等体育职业教育体系
高等体育职业院校作为竞技体育人才的培育基地,形成了一个广泛发展,具有明确目标的体系。在我国现有的高等体育职业院校中,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和高素质社会体育人才,在培育优秀的运动员和提高教练员职业能力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高职教育体系。培养出更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服务需要的各类体育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以高等体育职业教育为平台,可以促进文化繁荣,促使高等体育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体育竞技为主体的区域创新,带动体育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等文化产业,形成跨区域多元化的发展[2]。发挥区域特点等优势,助推体育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体育人才,和竞技型的运动员人才,以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求。
3 目前体育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教育类型之间的沟通问题 学生进入高等体育职业教育院校,进行体育专业的学习,对于优秀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以外的学生,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体育职业预备教育。从高中阶段开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缺乏对体育职业基本的认知,更多的是为了升学而选择体育专业,所以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感到迷茫。从而产生教育资源的浪费现象。在职业体育和普通教育的双向沟通能力欠缺的情况下,影响了学生体育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3.2 体育职业教育衔接问题 想要提高体育职业教育的水平,需要优化教育结构,建立中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的紧密衔接,不能只是局限在形式上的衔接,而是要从本质上提高中级水平的体育职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在高等体育职业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要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文化水平和体育技能,不能仅从形式上过渡到高等教育阶段。中高等教育的衔接问题,影响体育人才培养的水平。
4 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4.1 建设示范性体育高职院校 要实现体育职业教育的充分发展,启动示范性体育高职院校的建设,可以通过引导,调动地方体育职业院校积极性,打造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被社会广泛认可的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在体育教育事业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创新出体育教育的新模式,促进体育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体育技能人才。在国际范围内,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在竞技类型的体育人才培养上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奥运健儿,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建设示范性体育高职院校,充分发挥我国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的优势,在体育人才培养上发挥重大的作用。
4.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教学改革 在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和技能的考核,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积极聘请体育行业的专家来学校进行授课,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体育行业从业人员,对高等体育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培训,可以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3]。在实际工作中和体育竞技中,丰富实践经验。建立完善对于教师的奖励评级制度,根据体育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特点,制定出更加符合教育需求的评聘制度,积极探索高等体育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新方法,提高高等体育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改革方面,树立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更好地建立具有高质特色的体育教育课程,以体育专业为主,制定更加适合学生训练的教学方案。分析学生的教学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通过对不同体育专业的研究,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体育职业要求的训练课程。对于经济类型的运动员的培养,要更多地吸取国际经验,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本国运动员的训练计划。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明确体育院校学生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体育人才。通过对体育知识的学习,注重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院校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在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开设专业培训课程,对社会需求性强的岗位进行岗位实践训练,以及对专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培训,并提供专业技能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让体育院校毕业生,可以在毕业后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和上岗能力。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让体育事业得到创新与发展,促进毕业生就业,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5 结束语
在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上,应该建立体育学生与社会就业需要的良性互动,积极促进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处理好体育院校学生就业问题,充分发挥高等体育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培养出更加适应竞技体育发展的体育人才,为国家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具备世界体坛竞技水平的奥运健儿。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体育比赛中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发优秀的教育资源,推动国际化的教育新模式的形成,创建出更多体育职业技术的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出具有本国特色的区域特点的体育教育事业的影响力。构建出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符合我国区域特点的,高等体育职业教育院校的管理制度。提高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性特色的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强化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发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