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法语》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2021-07-20张姗娜
张姗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外语系 北京 100083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不可否认,这次会议把思政教育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这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长期以来,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教书,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事。更有甚者,有些教师认为高校学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自觉性,不需要思政教育。但是事实上,只有提高全体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把思政工作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形成教育合力,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笔者主要教授的课程为《二外法语》,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外语教学从表面上看似乎仅仅是教授单词、语法、课文等知识和内容,但是深入观察就会发现,远不是单纯学习一门外语那么简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承载了一整套西方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法语做为西方一门古老的贵族语言,又是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其重要性在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二外方面不言而喻。笔者从教多年,即使是零基础的学生,在二外法语的第一堂课上几乎都能不约而同地提到都德在《最后一课》中的名句:“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可见他们对法语的好感由来已久,而近年来的《翻译官》等影视剧也进一步美化了这一语言。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了正面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会使得学生比较向往法国和西方的生活,容易受到西方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并对其进行追求,甚至追捧,转而排斥甚至否定我们自己的许多优良传统和价值观。
因此,笔者主持了《二外法语》课程思政的建设,通过重新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进行变革和调整,融入思政思想,真正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在项目进行过半时,笔者想结合前半程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和不足,来谈谈自己对于思政教学采用的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一点探索和思考。
首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融入思政教育点。
和英语听说课不同,二外法语教师没有办法自行选择和时事相关的内容,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课本内容讲完。不过,课本内容运用得当,教材也能做为思政的载体。比如,第5课出现的“pouvoir(能够)”和“vouloir(想要)”这两个词,因为外形接近、变位规则相同、用法类似,很多学生区分不清。如果只单纯解释单词的实际意思,还是有同学会混淆。因此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单词背后的意义,多学习法语的习惯用法、谚语和俗语。然后将法国谚语“Vouloir,c’est pouvoir(只要想,就能够做到)”教给学生,并启发和引导学生与汉语对应的谚语“有志者事竟成”进行语言层面的翻译对比。这样,学生比较容易记住和区分它们的含义和异同,同时能体验到东西方文化对毅力、志向、耐心等这些优秀
品质的认同,在实践中也会不自觉地做一个有志向、有毅力的人。
其次,利用跨文化对比进行思政教育。
很多人认为在基础阶段,语言的学习达不到文化的高度。实际上,文化无处不在,即使在初级阶段,也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化问题。比如,教材第13课介绍了法国的传统节日。那么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简单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端午节等。如果水平允许,还可以扩展到节日的习俗、祝福语等。作业可以为课后书面形式,也可采用课堂口语表达。笔者认为,学生学习法语不仅要了解法国文化,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当文化交流的桥梁、文化传播的使者,可以把中国的文化传到法国及法语国家,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
最后,利用网络资源,搭建学生与教师沟通的平台。
二外课程课时有限,能在核定课时内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已属不易,想再通过课堂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和思想交流就更为奢侈了。因此,在课后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就非常必要了。微信群交流存在群数量较多、打扰学生也影响老师的不利之处。于是我推荐学生安装了“小打卡”程序。该程序可以接受照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格式,没有时间限制,可以自行设定可见对象。这样的沟通方式最大的好处是减少了微信的过度打扰,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上传作业和进行反馈,手机上的便捷操作更能突破地点的限制,一举多得。
疫情网课期间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有读课文和写短文,“打卡”提交,我给出语音反馈、修改建议和平时成绩。令我吃惊的是:在同学们提交的音频、照片等作业中,不仅有规定的课文朗读录音作业,还有他们对课程的建议、学习的问题以及一些私人的困扰等。通过这个我意识到,学生并不是不愿意和老师沟通,而是缺乏很好的沟通渠道,或者说网络沟通的方式更能化解面对面的紧张或尴尬,更能有效地增进倾诉和倾听的勇气和意愿。其实还是有学生愿意与老师分享除学习以外的其他生活、情感等问题。教师多一些倾听和理解,通过耐心开导和真诚疏导,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
目前我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可能还停留在“思想教育”方面,还未能上升到“思政”的高度。但是,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伴随着网络长大的新一代大学生,对网络尤其敏感。如果能将思政内容和活泼有趣的网络相结合,可能更会吸引学生,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以上这些是我对二外法语课程融入思政内容的初步探索,存在很多不成熟和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但在此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我自己的思政和文化自信也同样得到了提高。今后还会继续努力,试着将思政教育常态化,系统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受益,帮助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