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2021-07-20李志旺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幼小阶段幼儿园

王 莹 李志旺

1.青州市益都中心幼儿园 山东 青州 262509;2.青州市益都街道马官小学 山东 青州 262509

幼儿园阶段的教学主要以培养幼儿日常生活习惯以及性格为主,进入到小学阶段后,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因此在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学习时,对学生进行衔接教学时不可或缺的。本文以当下幼小衔接的教学现状作为基础,从教师、家长多方面入手,找出衔接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 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学现状

1.1 对衔接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衔接教育是幼儿园到小学过渡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项教育,现阶段我国很多家长以及学习也逐渐认识到了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们都很支持对孩子进行幼小衔接教育。但是,在主体责任意识上还存在许多争议。部分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应由幼儿园或者小学完成,让孩子在校期间接受幼小衔接教育。家长忽视了自己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重要性,幼小衔接工作不仅要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在家也需要家长的充分配合、积极引导。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幼小衔接的工作也存在诸多不足,小学教师常年带班,有些一年级的班主任可能带领过上一届六年级或者高年级的学生,在带领一年级学生时,往往会存在忽略衔接教学的现象,或者对衔接工作无从下手,影响衔接教学的有效性。

1.2 教学课本内容的变化 学生步入小学以后,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他们会感觉到小学学习知识跟幼儿园知识有很大的差别,学习难度明显增加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只需要听懂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课下完成作业,照着书本上的例子写就可以看懂和理解,很容易掌握知识,但是小学的数学学习要求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学生不仅能够记住知识,还需要学生自己的内化和理解。而且教材也不再有大量的彩色图画帮助他们理解,而是大段的文字,小学的教材内容需要学生理解性的知识逐渐增多,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1.3 教学方式转变 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内容相对较少,老师也总是一遍一遍的给学生们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样学生的掌握程度也比较高。但是小学的知识内容比较多,老师不能因为某一个知识点一遍一遍的给学生们进行讲解和反复的强调,大多都是讲过一遍就换下一章节了,所以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这对于刚入小学的学生来说,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是相对较难的,所以很多知识学生上课没有听懂,不好意思问同学和老师,那么这些不懂得知识就会日积月累,越积越多,不利于后续的学习。

1.4 家长对幼小衔接的教育认识不够 幼小阶段的教育是每个家长都会重视的事情,但是家长对幼小衔接的教育认知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现阶段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更多的停留在主观意识上。家长们最担心的是怕孩子在进入小学学习后无法适应教学方式,怕学生的学业受到影响。因此很多家长在学前班阶段就会为孩子报名许多幼小衔接的课程班,例如计算、识字等课程,怕学生输在起跑线上。但是,除了学习方面的关注,学生心理方面也应同样关注。学生是否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在进入小学阶段后能否与同学友好相处,这些问题都是家长忽视的。因此导致很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学习后,十分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仅仅来自于学习习惯的不适,更多的是孩子感官上的不适。

1.5 学生小学入学适应现状 学生在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时,难免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的状况,这些状况主要体现在身体健康、人际交往、学习习惯上。小学阶段的教育相对更为严谨,与幼儿园阶段不同,如果学生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则可以请假回家,但是小学阶段如果学生因为身体原因或者其他原因请假,则会影响学生某一课程的学习,这对学生后面的学习十分不利。很多家长表示,如果学生生病,不仅会影响课程,还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负担。作息习惯和学习习惯也是需要学生通过较长时间进行调整的。幼儿园阶段会有午睡的安排,学习节奏也相对较慢,小学阶段的学习则大不相同,因此这也是学生在进入小学阶段需要及时适应和调整的关键。

2 提升幼小衔接教学的策略

2.1 提升教师的衔接教育能力 要想要幼小衔接教育有明显的提升,首先要改变校方、教师以及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态度,要明确幼小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学校要配合教师完成幼小衔接教育,教师与家长之间也要及时沟通,让学生在校内和家庭中都能更好的开展衔接教学工作。教师自身也要转变教学思路,提升衔接教学的能力,可以通过观看相关教学教案或者参加培训的方式来了解衔接阶段教学的方法与意义,制定完善、合理的衔接教学方案。

2.2 加强家长幼小衔接的教育实践能力 衔接教学不仅是学校的工作,家长也应投入到衔接教学中来,家长明确了自身的任务后,要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首先要提高孩子的身体适应能力,幼小时期的孩子可能会经常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进入小学后,学习节奏变快,学生要有良好的身体,才能保证好好学习,因此家长要带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营养供给。其次要积极地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在放学后多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天,帮助孩子解决在学校遇到的问题,例如家长可以引导内向的孩子在学校中积极主动一些,和自己的同桌或者老师说说话,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对孩子进行学习方面的指导,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要比幼儿园大很多,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作业任务变多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重了,这是家长要做到适当的引导,起初可以陪孩子一起完成作业,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强调孩子的书写规范,以及做作业使得认真程度,帮助孩子养成放学后就要做家庭作业的习惯,并且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要高度集中,不能三心二意。完成作业后,让孩子自己整理课本和书桌,并装好第二天上课需要用到的课本与工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下幼小衔接的教学工作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家庭和学校缺乏对幼小衔接教学的重视,并且缺乏相应的教学措施。教师以及家长要及时认识到这一问题,转变思路,为学生的幼小衔接工作寻求更多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幼小阶段幼儿园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