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消费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07-20邵一琼

宁波通讯 2021年9期
关键词:对口宁波农产品

文|邵一琼

消费者在选购扶贫产品。 王涛|摄

消费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宁波市重点支持国家、省定的对口帮扶、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地区(以下简称“对口地区”),以购买消费对口地区的农特产品和服务为主要手段,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举全市之力,积极构建消费扶贫体系,助推对口地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宁波各地通过搭平台、拓渠道,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鄞州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打造“山丘市集”特色商业扶贫街区;海曙区开展消费扶贫“大篷车”进社区活动,挂牌成立全市首个宁波市消费扶贫展示馆(海曙馆);宁海县推出“前方扶贫中心+后方扶贫小店”模式,打造农特产品消费扶贫中心……这些独具特色的消费扶贫模式,有力推动了对口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

宁波消费扶贫存在问题和困难

宁波的消费扶贫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推进过程中仍面临着运行模式不够完善、售后体验不够优化、市场供需不够匹配等现实困难,需要从供应方、需求方、组织方等三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宁波市消费扶贫运行机制。

运行模式不够完善。一是渠道市场化不足。目前消费扶贫主要依靠扶贫单位的既有优势,通过单位的集中采购和“包销”等方式来消化扶贫农产品。这种方式在短期内能够及时解决农产品积压滞销问题,但长期看面临着一定的市场不确定性。调研发现,扶贫农产品在普通菜市场、超市、商场、批发市场等场所的销售仍然很少,基本是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特定场所的“三专”(消费扶贫专柜、专馆、专区)销售。在每年“双十一”等促销活动中,也很少见到扶贫农产品的身影。二是价格竞争力不强。扶贫农产品价格与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相比偏高。由于一些单位有扶贫任务,往往以高于市场价来收购贫困户的产品,再加上冷链物流调度销售等运营成本,即使有政府补贴,价格仍然偏高。调研发现,2020年的宁波工会福利,各单位按每人每年500元标准购买贵州省黔西南州、吉林省延边州农特产品,且各单位全年发放节日慰问品总金额的三分之一以上用于采购对口地区农特产品,但各类商品单价高于市场价。三是宣传广泛性不高。扶贫产品宣传的活动频次与周期仍有待提高,许多品牌知名度低,很多群众对扶贫产品不了解,在全社会没有形成消费扶贫的共识。调研发现,扶贫产品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宣传活动较多,在普通超市商场开展的宣传活动较少;政府主导的宣传活动较多,生产商和销售商组织的宣传活动较少;扶贫产品的宣传周期较短,一般在消费扶贫周、消费扶贫月进行。

售后体验有待优化。一是质量把控环节。目前个别蔬菜瓜果、肉制品、坚果干果等扶贫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网购农产品,照片光鲜亮丽,但实际外观和质量与宣传存在一定差距,甚至有个别“三无”产品借消费扶贫的名义行事,消费者怨言较多。在网络直播带货中,有的扶贫产品退货率较高,个别高达70%,可能会影响一些扶贫项目。二是发货运输环节。一些贫困地区交通落后,物流不发达,导致发货速度较慢,产生的运输费用较高。比如,10公斤的水果物流运费是47元,快递运费高达126元,运费甚至比产品本身的价格还高。三是沟通投诉环节。消费扶贫网站功能设置不够完善,售后服务制度不够健全。目前,部分消费扶贫网站没有退换货通道,只有售后投诉电话。在调研中,有消费者反映,打厂家电话要么找不到人,要么被挂电话,要么说生鲜不能退货。还有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消费者,在遇到价格或质量问题时,出于“讲政治”“献爱心”的心理,不愿意反映。另外,当预售单不能按时发货时,既没有另行通知,也没有对商家进行处罚,造成顾客消费体验不佳。

市场供需不够匹配。一是产品同质化较为明显。调研发现,不少对口地区出售的基本是五谷杂粮菌类等初级农产品,种类单一,特色不够,区分度不足,附加值较低。当短时间密集上市时,市场竞争力和销售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积压滞销。二是对市场需求了解把握较为滞后。对口地区没有对销售区域消费需求的特征进行调研分析,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产品销售针对性不强。三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甬兴、甬延公司等国有企业,在消费扶贫企业联盟中的引路搭台、集体谈判、抱团营销、对外推介等方面,龙头带动作用发挥得还不够。

关于深化宁波消费扶贫的建议

位于江北区大庆南路的宁波市消费扶贫服务中心。 王 涛|摄

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一是拓宽销售渠道。在销售渠道上,继续推进实施对口地区农特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五进”对接促销活动,加快落实“农超”对接促销行动,进一步扩大宁波菜市场、超市、商场、专卖店等多种商业形态的数量,以贴近市民的消费需求与购买习惯,引导市民进行购买体验。积极配合并协助中科同创、中农裕坤、友宝在线、小象商行、蓝巨智能科技等消费扶贫“三专”(专柜、专馆、专区)建设企业,在有条件的院校、医院、商业街、加油站、居民小区、农贸市场等,设立消费扶贫农产品专柜或直销店,扩大批发市场的批发专区数量,建立市级消费扶贫网络直销基地。二是加强产销对接。强化“线上和线下”“市场和政府”双协同,组织开展产品推介和产销对接活动,加强基地对接,引导农业龙头、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电商企业等到宁波对口地区投资,建立一批农产品供甬基地,特别是“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基地,保证农产品稳定供应,减少运营成本。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由市商务局、市支援合作局牵头,探索通过支付宝、云闪付等发放面向普通百姓的扶贫消费券,每月定期组织生产商与销售商在超市、商场、居民小区、商业街等,结合夜市等形式,开展消费扶贫购物节或购物活动,增加市民知晓度与参与度。

优化一体化售后体验。一是加强品质管理。规范农产品认证体系,推进针对扶贫产品的宁波认证计划和特色产业扶贫项目认证计划。加强对宁波对口地区扶贫产品的全面摸排、动态管理,制定宁波市消费扶贫产品名录。发挥市商务局、市支援合作局等主管部门的作用,健全政府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倒逼品质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应加强全过程管控。事前,加强扶贫产品认定;事中,加强监督,接通“12315”投诉热线;事后,动态调整控制,对不符合条件及经查证质量确有问题的产品,清退出扶贫产品目录,并进行公示。二是加快产品供应速度。对全市扶贫企业的运输需求进行摸底调查,根据不同产品属性,统筹搭建物流网络。以企业联盟形式,与快递物流公司加强合作,集体谈判物流费用,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支持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快递网站乡镇覆盖率,降低物流成本。探索项目制供应模式,在扶贫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设备、资源到产地集中运输、销售。三是完善升级售后服务。一方面,完善消费扶贫网站功能,精心做好产品售后服务工作,特别是健全买卖双方沟通与退换货渠道,优化用户体验,并同步上线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方便消费者随时随地在购物中沟通。另一方面,改进客户服务,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客服处理问题的质量与效率。

构建精准化组织体系。一是打造更具特色的产品品牌。着力筛选特色产品,大力实施科技支援农业行动,引导宁波农科院等专业机构参与对口地区的农产品开发,实施一批科技农产品品牌项目,帮助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二是促进供需信息对接。做好扶贫农产品信息汇总、资源调度等相关工作,根据消费扶贫推进情况,开展销售培训、网络培训等,指导产地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丰富品种、提高质量、增加产量。三是提升市场平台能级。进一步发挥“山丘市集”等消费扶贫街区一站式市场平台作用,建设10个区县(市)消费扶贫分中心,完善展销体验推介功能,探索发展“扶贫小店”模式,使销售平台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四是重视企业联盟及龙头企业作用。组织消费扶贫企业联盟内相关企业,以市商贸集团等国有企业为龙头,坚持市场主导,强化合作意识,集体谈判、集团销售、抱团营销、合力推介,推动消费扶贫进一步深化。

猜你喜欢

对口宁波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20年对口升学考试 数学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对口帮扶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