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20陈丽琴
陈丽琴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龙岩 364021)
护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广,若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课堂,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其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1]。在当前背景下, 传统护理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望,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体验式教学主要以学生体验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领悟,从而掌握护理技能技巧[2]。本次研究,以2019 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抽选闽西职业技术学院2019 级护理专业学生,以抛硬币的方式进行分组, 其中对照组40 名学生、观察组42 名学生。所有学生在第一学年已完成了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医学基础等课程。 对照组上一学期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成绩为78.61±5.14 分, 实践操作成绩为75.97±2.48 分; 观察组上一学期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成绩为78.33±5.27 分, 实践操作成绩为75.42±2.58 分。 两组学生在性别比例、年龄、上学期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
教师依照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讲解、演示护理相关知识,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记录、学习、练习等。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练习效果, 对其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再次详细讲解。
2.观察组采用体验式教学
(1)制定教学方案
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 护理人员往往需要面临多种突发事件, 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 还要对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状况进行评估。 为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根据护理学基础、护理技术等专业科目要求,分别于急诊科、妇科、内科、外科中各选择4 种常见疾病, 设计出3~5 个与教学内容相符的疾病案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不同科室、不同疾病患者的护理需求, 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为患者提供服务。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了解护理过程中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如患者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因素等。
(2)体验教学流程
以为卧床患者更换床单为例, 对体验式教学开展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创设体验情境。教师请一位学生扮演患者,并旁白解说情境:“这是一位刚做过手术的患者,60 岁,他在使用便盆时不小心把床单污染了。 假如你是该患者的责任护士, 在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时发现了这个问题,该如何处理? ”学生已学习过相关的护理知识,知道手术后床单污染会增加患者感染的概率,需要立即为患者更换床单,由此引出本课堂的学习内容。
播放视频增强学生视觉体验。 视频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其兴趣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够使其对所学知识有更直观的体验。 在播放的为卧床患者更换床单的视频中,除了展示正确床单更换的方法以外,还展示了错误的方法。通过视觉上的刺激,强化体验感,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相应的学习情境中。
小组合作体验。 在学期开始时, 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 名学生,设置1 名组长。 在上课前1 周发放学习体验任务, 由组长对组内成员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针对手术后卧床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情绪, 收集相关学习资料、 案例等,分析其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最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以解决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小组成果展示。 小组成员根据本组制定的护理方案,分别扮演患者、患者家属、护士,模拟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向其他组同学进行展示、分享。 通过情境模拟, 每位学生能够在自身扮演的不同角色中获得不同的体验,从而懂得换位思考。
教师总结点评。小组成果展示结束后,教师进行相应点评。针对各小组在护理模拟中的亮点,如更有效避免了感染的发生,护理操作细节的优化,患者舒适度的提升等给予说明,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对于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如对护理流程不够熟练,现场体验时自信不够等,进行亲身示教,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3.观察指标
课程结束时, 对两组学生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操作成绩进行比较。
发放调查问卷,让学生对教学方式进行评价,以评估其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教学方式是否新颖、是否喜欢、是否能学习到知识等。 每道题按非常满意3分、满意2 分、一般1 分、不满意0 分进行计分,总分值范围为0~60 分。 若评分≥55 分,则为非常满意;若评分在45~55 分之间,则为满意;若评分在35~44分之间,则为一般;若评分<35 分,则为不满意。
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结果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1.考试成绩的比较
由表1 可见,与上一学期比较,对照组学生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成绩无明显变化, 而观察组的则有明显提高(P<0.05)。
表1 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比较
2.教学方式满意度的比较
由表2 可知,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式“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比较
(二)分析
体验式教学是指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对知识形成自己的感受与领悟,并运用于实际中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以“听”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这种教学方式形式单一,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在课堂上容易分心,无法专注于学习,致使学习效率不理想[3]。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学期结束后其考试成绩与上一学期成绩相比并无明显差异, 说明该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效果并无促进作用。 采用体验式教学的观察组,考试成绩与上一学期相比有了明显提升,说明体验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等均具有积极影响。 创设体验情境能够让学生置身于护理工作的场景中, 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护理工作实际,不仅提高学生知识的接受程度,还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播放视频能够对学生产生视觉刺激, 让学生对护理操作技术有更为直观的体验。有些护理知识较为抽象,光靠教师口头描述学生较难理解到位, 通过观看视频过程,教师再作适当讲解,就可将抽象知识具象化,更有利于学生理解[4-5]。 此外,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重点、 难点及需注意事项作适当的点评与详细讲解,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小组合作体验创建了学生之间互动的平台, 学生互动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课余时间互相合作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关系, 增强其团队意识与凝聚力。 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宽了学生学习途径[6]。小组成果展示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展示了解其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而学生通过成果展示能够学习他人的长处, 并不断进行自我反省。 教师总结点评对学生具有一定的鼓励作用,有利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提升学习效果。 本次研究中,学生对体验式教学的满意度达100%, 而对传统教学的满意度仅为72.50%。 说明体验式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感受,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创造了更多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机会,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避免了学生在沉闷的课堂环境中产生的烦躁与压抑。此外,体验式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不再是单纯地听教师讲,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有利于其保持学习的热情。
综上, 开展体验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