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眼”巨匠南仁东

2021-07-20湖南省汨罗市第一中学608班吴江帆

发明与创新 2021年26期
关键词:南仁东脉冲星天文台

◆湖南省汨罗市第一中学608班 吴江帆

中国天眼(图/新华社)

20世纪30年代,卡尔·央斯基用无线电接收到一种诡异信号,经过反复追踪、分析,他发现这是来自银河系中心的无线电波。从此,射电波进入天体研究领域。而此时,南仁东还没有出生。

1963年,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问世,并被认为是“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它发现了脉冲星、类星体等,其重要性甚至大于人类登月。这一年,南仁东以吉林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属于他的传奇从这一刻正式开始。

20世纪80年代,南仁东辞去日本国立天文台客座教授的职务,放弃优越的科研条件和丰厚的薪水,义无反顾地回国筹建FAST(中国天眼)工程项目,因为他明白:“这里不是我的祖国,我在这儿没有根,我得回家。”

1993年,在东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联盟大会上,天文学家们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的倡议。南仁东对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从确定修建射电望远镜起,选址、论证、立项、建设,没有一步是容易的。南仁东走遍西南地区的大山,筛选对比了1000多个洼地,历时12年,最终选定大窝凼洼为修建地。

2010年,FAST索网出现灾难性的风险。南仁东寝食难安,日夜奋战,最终克服难关,化险为夷。2016年9月,FAST工程竣工。2017年,FAST捕获到第一颗脉冲星的信号,它来自1.6万光年之外。紧接着又接收到了第二颗脉冲星的信号。中国天文台的科学家们望着屏幕上闪烁的光点热泪盈眶,全国人民听闻这个消息都备感自豪。

相比之前的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的综合性能足足提高了约10倍。从落后于人到一马当先,这其中倾注了南仁东的汗水和心血。

“2011全球华侨华人新闻人物”授予南仁东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二十四载年华,八千余日夜,终成观天巨眼;攻坚克难,矢志不渝,他在天文史上镌刻新高度。”

可以说,没有南仁东,就没有“中国天眼”。他的名字应该被每一个人知晓,他的传奇应当被每一个人赞颂。

猜你喜欢

南仁东脉冲星天文台
推荐/《中国天眼∶南仁东传》
美国X射线偏振测量天文台特点分析
脉冲星方位误差估计的两步卡尔曼滤波算法
天文台就该这么看
海尔与望远镜和天文台的故事
南仁东用心血铸造“天眼”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宇宙时钟——脉冲星
海归无冕科学家南仁东——“中国天眼”缔造者
长征十一号成功发射脉冲星试验卫星